黑幼龍:為什麼我更關心孩子25歲、35歲時的狀況?

2019-10-21     Momself

一個人坐在咖啡廳里。想起了很多事。很想把其中感觸比較強,比較深的事與你分享。


日本已經有點蕭索了。已經有初秋的感覺。秋天常常來得有點朦朧。它不是那麼明顯,也不會給人那種逼迫的感覺。


想到秋天,常常會想到成熟。秋天會讓人放鬆步伐,欣賞一下雨景,慢慢呼吸,看看遠方。


我現今感覺最強烈的的是:我從一個人,變成了20個人了。我想到我的四個孩子和他們的另外一半。還有那10個孫子/女,其中有二個都已經進大學了。我不想強調時間過得真快。只想說,時間(80年了)有點怪怪的,


好比說,一年365天,我們常常會作一件事,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關心我們的家人,特別是我們的孩子。


全世界各地的父母都會照料自己的孩子。但我想你一定同意,中國人的父母與子女之間,有一種說不清楚,卻一定感覺得出來的特別的親情。


我們希望把最好的給孩子。有多少就能給多少,就付出多少,一點都不保留。你就是這樣,我也一樣。


但關心的實際情況是怎麼樣的呢?


有一位心理學家葛瑞(Peter Gray)說,現今的孩童比「大蕭條」時期的孩童還要鬱悶,比在冷戰時期還更焦慮。今年的一項針對14到17歲青少年的調查顯示,2009年到2017年期間,得了憂鬱症者增加了60%。12至14歲的孩子得憂鬱症的增加了47%。


近十年來憂鬱症藥物的銷售量增加了400%。


多可怕!怎麼辦?


對今天的孩子而言,放假和上學已經沒有多大的不同了。他們有好多作業要寫。他們要補習。幼兒園已經變成一年級,甚至二年級了。


親子互動的機會越來越少。其實孩子在飯桌上需要慢慢的吃飯,需要多一些眼神的接觸,多交談。甚至偶而需要一點單獨的時間,自由的時間,一個人什麼都不做。


爸媽也要學習不要過早介入孩子的問題。給他們多一點時間練習解決他們自已的問題。


幾年前,我的4個孩子和我們倆老全家人合寫了一本書:慢養 給孩子一個好性格。想不到很快就引起了共鳴。我接到過遠在北京、大連、武漢、重慶的父母來信,表示他們對「慢養」理念的認同。我還在上海、青島的卡內基遇到過陪小孩從武漢、鄭州來受訓的父母。他們心中只有一件事,希望孩子更快樂、更上進。


慢養是什麼?慢養是不要緊張,不要急。


記得我的二兒子黑立國跟他的小孩說過,我不太關心你們5歲、15歲的時候的狀況。我關心的是你們25歲、35歲時的狀況。


這就是慢養。


我們有多少父母在孩子幼兒園,小學的時候,就急著要他們讀書、補習、做功課,好能考進名校!


慢養是要幫助父母了解,決定孩子一生的是性格(不是考試成績)。因為學校所學到的東西,他們畢業時已經落伍了。因為將來的工作很多現在還不存在。現在逼他們念書,讓他們討厭上學,產生厭讀症。將來畢業後,就算從最好的大學畢業,就不再學習了,那將多麼悲哀。


我們怎麼樣才能幫助孩子更有自信,態度積極正向。怎樣幫助他們充滿熱忱,個性開朗,樂在溝通,常常面帶笑容。


慢養是要幫助孩子體驗,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一生最寶貴的資產。他們將來在工作方面的成功,多半取決於與他人合作得有多好。現代的年輕人常打電腦,常上網,成長過程中欠缺與他人互動的機會,尤其是家中只有他/她一個孩子,更需要多一些用心,多一點練習。


慢養是要討論青少年怎麼樣才能培養自我管理的能力。青少年必需學會善用時間,保持終生學習的進取心,並能拒絕誘惑,排除煙酒,向損友說「不」。父母應該很清楚,靠管教或責罵一定辦不到。


慢養並不難。我的四個孩子與我們倆老雖也曾遭遇困難,碰過挫折,但都走過來了。你們也一定能做到。


我現正在想像你們家人一起玩,一起在飯桌上談話的情境。再看看日本郊區的稀疏景色。覺得秋天其實別有一番風味。它不像夏日那樣劇烈,也不像冬天那般冷漠。那種散漫的感覺真好。我們一年365天中,有時候過日子也該如此。


這樣的日子我過過一些,可惜的是不夠多。希望你將來回憶的時候,能比我更心滿意足!覺得運氣比我好。

留給你的作業:


這星期選一天陪孩子一起吃飯,要吃多久就吃多久。傾聽他說話。不要叫他去做功課,或去洗澡。


本周選一天開始與孩子共同做一幅拼圖,或做一個大太空艙模型。只要做15分鐘即可,剩下的下一周再做。可能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才能完成。


周末全家人到郊外走走。最好去人少的地方。


特別是,擁抱一下。

End


作者:黑幼龍

華人卡內基之父,慢養理念創始人

黑幼龍先生慢養系列講座課正在頭條熱銷中

點擊下方專欄即可購買21節視頻課全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tOD8W0BMH2_cNUgFxF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