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旱將持續,這份「抗旱農業科技處方」請查收

2020-04-10   文山日報

據預測

未來一段時期

雲南大部分地區

將進入氣象乾旱快速發展期

氣象乾旱持續時間較常年偏長

乾旱強度總體將較常年偏重

並將持續至初夏雨季開始前

旱情對雲南農業生產有哪些影響?

專家分析,本次旱情對雲南多年生春季採收的茶葉、甘蔗、蠶桑、咖啡、中藥材等作物影響較大。同時,對水果、蔬菜、糧油作物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水果方面

本次春旱對於春季開花及移栽的水果有較大影響。

目前正值芒果、李子、桃、梨、蘋果等水果盛花期及末花期,部分水果開始進入坐果期,由於春季乾旱,缺乏灌溉條件的果園已經出現了落花落果現象,新定植的水果幼苗出現葉片萎蔫,樹幹開裂,植株乾枯等缺水症狀。

蔬菜方面

受春旱的影響,旱地種植為主的蔬菜作物無法正常耕種,春播蔬菜如辣椒、西蘭花、春甘藍、春白菜、甜玉米等作物面積有所減少。

糧油作物方面

麥類主要面臨田間雜草、蚜蟲、條鏽病等問題;蠶豆、豌豆總乾物質產量減少;玉米、馬鈴薯小春多種植於水利條件較好的田塊,大春處於以備耕及育苗期,影響不明顯;油菜正值收穫期,影響相對較小。

特色作物方面

花卉、草莓、獼猴桃、葡萄、魔芋等作物多具有較好設施條件或未到萌發期,影響相對較小。

主要農產品如何抗旱減損增效?

茶葉產業措施:

1.新建茶園時,採用立體復合生態茶園種植模式;加強有灌溉條件的茶區灌溉。

2.利用稻草、玉米秸杆、綠肥等覆蓋茶樹行間及根部,在茶樹行間鋪草調節土壤溫度,減少土壤水分蒸發,鋪草厚度為10厘米左右。有條件的平地、緩坡地茶園,可用塑料遮蔭網遮蔭,遮蔭網高出茶樹蓬面50cm左右為宜,幼齡茶樹可採用樹枝遮蔭或者搭建遮陰小拱棚。

3.選用液體有機肥進行澆施,增強茶樹的抗旱力。

4.乾旱期間茶葉採摘應堅持勤采、分批采、適時采的原則,減少留葉量,減少茶樹水分的消耗。

5.高溫乾旱期間,及時防治茶園茶假眼小綠葉蟬、茶黃薊馬、蚧類、蟎類等蟲害。

甘蔗產業措施:

1.調整種植時期,根據云南自然氣候條件,把握自然規律,大力發展秋植甘蔗和早冬植甘蔗。

2.選用抗旱甘蔗新品種,如雲蔗05-51、雲蔗08-1609、粵糖86-368、德蔗03-83等。

3.調整種植模式,要圍繞節水抗旱,堅決實行「兩改」,一改甘蔗種前土地翻犁為夏秋翻犁,二是改傳統的淺耕淺種為深溝板土深種。

4.推廣輕簡抗旱栽培技術,根據土壤墒情,採用甘蔗輕簡抗旱栽培技術即一次性施肥+全面覆蓋技術,開溝、種植、覆膜一氣呵成,千方百計利用和保持土壤水分,實現旱作甘蔗豐產高效栽培。

中藥材產業措施:

1.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壩塘、水窖)等蓄水設施,節約用水,及時澆灌,緩解旱情。

2.因氣候乾燥,中藥材種植大都覆蓋遮陰網棚、秸稈和松毛等,要做好防火工作。

3.因乾旱無移栽條件的地區,應暫緩移栽,對苗床補施有機肥,待旱情緩解再行移栽,如錯過移栽季節,應及時備耕備種,改種其它適宜單季糧食或經濟作物,減少經濟損失;對多年生藥材種植地塊減少中耕培土操作,增施有機肥、增加松毛等覆蓋物,促進保水保墒,增加抗旱能力。

4.春季是中藥材病蟲害防控的關鍵時期,需堅持預防為主,早期綜合防控的原則,做好勤防勤治工作,結合整形修剪,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增強藥材抗病力,必要時也可採用低毒高效低(無)農殘藥劑進行防治,防止乾旱和病蟲害的雙重影響。

咖啡產業措施:

1.根據產區實際情況,在咖啡園套種芒果、澳洲堅果等經濟作物,同時在咖啡園下層,可以套種豆科綠肥植物,可以起到降低旱情影響,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

2.加強中耕管理,切斷土壤內導管,減少水分蒸發;有條件的地方,灌溉後,鋪設地膜,降低旱情影響;對部分旱情嚴重的咖啡園,可以進行截干保根;有一定灌溉條件的,可以施保水劑後再進行灌溉,起到抗旱保苗的作用。

3.旱季咖啡枯枝嚴重,咖啡樹長勢衰弱,更容易形成咖啡滅字虎天牛傳播的優良環境,可以通過放管氏腫腿蜂、性誘劑等方式,減少天牛的危害。

蠶桑產業措施:

1.新植桑園須要先澆定根水,再覆蓋地膜,減少桑園土壤水分蒸發,確保桑苗成活率;未栽種的桑苗不宜再栽種,苗木應集中假植。

2.在有灌溉條件的地方儘量對桑園進行灌溉,直接增加土壤水分,同時,通過土壤的耕翻可以切斷毛細管,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同時又提高土壤的滲水性;無條件灌溉的桑園不宜在此乾旱階段除草、翻地或施肥,要儘可能少動土,減少水分蒸發。對無水源保證,乾旱嚴重的桑園進行地膜、雜草、秸杆覆蓋,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增強抗旱能力。

3.高溫乾旱容易遭受紅蜘蛛、桑薊馬等桑園小型害蟲的危害,應及時用相應農藥進行防治,防治紅蜘蛛73%克蟎特乳油3000倍液(安全間隔期15天)或24%溴蟲腈懸浮劑4000倍液(安全間隔期7天)或80%敵敵畏乳油1500倍液(安全間隔期7天)於害蟲發生初期或養蠶采葉前期噴霧防治。

4.對已發芽的桑樹,噴施尿素0.3-0.5%、磷酸二氫鉀0.3-0.5%等,通過吸收提高桑芽的抗旱能力,促進其正常生長發育。在旱情得到緩解後,應及時追施速效性肥料,以多元復合肥為好。

水果產業措施:

1.針對芒果、李子、桃、梨、蘋果等水果正值盛花期及末花期,部分水果開始進入坐果期,加強田間管理是關鍵。

2.重視基礎水利設施的建設,提高抗風險能力,以滴灌代替漫灌噴灌等傳統用水方式;應用樹盤覆蓋技術,有效減輕土壤水分的蒸發損耗,加強果園管理以減少土壤蒸發與植株蒸騰。在樹冠內覆蓋15厘米厚度以上的秸稈、玉米、干雜草等、也可使用地膜和地布,減少水分蒸發,增強果樹的抗旱能力;覆蓋層或者膜下安裝滴管系統,均勻、定時、定量供水,浸潤桃根系發育區,供根系吸收,做到利用率高且用水量少,提高用水效率。

3.修剪時注意留一定量枝條葉片,對主幹和果實有保護作用,防止高溫乾旱樹皮及果實表面形成日灼傷害。

4.高溫乾旱天氣,與正常年份相比,病害相對發生較少,而蟲害,特別是蚜蟲,薊馬,葉蟎有危害的可能增加。應按往年病蟲防控時段做好防控工作,蚜蟲,薊馬,葉蟎防治時藥劑應選用胃毒型農藥。

蔬菜產業措施:

1.對水利設施不完善的區域,可選擇小米椒、豌豆、甜玉米、茄子等較為耐旱的蔬菜作物,避免種植需水較大的蔬菜作物,如葉菜類的白菜、甘藍、生菜、菜心、芥藍,瓜類的黃瓜、絲瓜,番茄等。

2.以旱地生產為主區域,進行品種結構調整,應用膜下滴灌、噴灌等抗旱新技術,完善灌溉條件;種植採用高畦打塘定植,定植口覆細土減少水分蒸發。

3.對於已播種育苗的蔬菜作物,如因乾旱無法下地種植的,可將幼苗移入大孔的營養缽培育大苗,待條件成熟再移植大田,移植大田後加強水肥管理,確保不影響產量和品質。

4.對已移植大田的作物,無土膜覆蓋的,應加強中耕管理,放水後,待土表發乾時,進行淺耕鬆土,達到保水的作用。還可以葉面噴施那氏778、旱地龍、2-乙醯氧基苯甲酸、芸苔內酯素等植物生長調節劑,增強植物抗旱能力。

花卉產業措施:

1.使用節水灌溉技術,根據種類和條件,因地制宜選用管灌、滴管、噴灌等灌溉設施。

2.選用抗旱品種及合理密植,適當推遲定植時間,及時抹掉多餘萌芽和疏掉無效枝葉,減少水分蒸發,增施有機肥,增強蓄水保墒能力。灌溉水少的地方,應捨棄部分市場價格較低的品種和種類,把有限的水資源集中在市場價格較高的種類或品種上。

3.採用大棚和溫室安裝遮陽網,減少太陽輻射熱,降低棚溫,減少水分蒸發量;減少通風,提高空氣相對濕度;採用覆蓋栽培方式,種植前,覆蓋可降解膜,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和雜草生長;露地種植種類,墒溝及植株間隔區表層覆蓋稻草等,減少土壤表層水分蒸發。

4.多施磷、鉀肥,增施硼、銅肥,適當控制氮肥,提高植株抗旱性;選用易溶性肥,肥水一體化薄肥勤施。淺翻表層土壤,破壞土壤毛細管,減少根部快速失水;棚膜上塗上石灰水,減少陽光輻射;使用抗旱劑、保水劑,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減少植株蒸騰。

5.高溫乾燥時期加強白粉病、灰霉病、霜霉病、紅蜘蛛、薊馬等病蟲防控。

糧食產業措施:

1.水稻、玉米等正處於備耕和育苗關鍵期。合理規劃種植區域布局、水利灌溉是防止乾旱的根本辦法,缺水易旱地區,需根據當地的水資源和灌溉條件,提早合理規劃種植區域,宜稻則稻,不宜的則改種旱作物。

2.選用耐旱、短生育期品種,選擇前期發育旺盛、生產快速、根系較發達的早熟組合,還未下種區域可適當推遲15天左右時間播種,接合雨水種植。做好種子處理工作,有條件的地方集中育苗,降低對水資源的需求。

3.在乾旱地區,可根據當地雨季到來遲早,進行分期播種,分期育苗和移栽,保證雨季到來時有地可管、有苗可栽。

4.切實做好病蟲害監測與防控,做好田間管理。馬鈴薯結合中耕培土儘量培高土,加強田間管理,避免薯塊外露招引成蟲產卵為害。

豆類產業措施:

1.針對苗期及花莢期的乾旱災害對食用豆類產量影響最大,應多措並舉,最大程度減少乾旱帶來的損失。

2.在大春作物收穫後,根據不同氣候特點,適當選擇早熟、中晚熟品種種植,適時搶墒播種,配套推廣「膜側高效抗旱栽培模式」,土壤條件較好地區可選擇免耕播種,以減少水分流失,保水保苗。

3.於豆類花莢期,適當增施磷酸二氫鉀、微量元素等葉面肥,提高植株有機物合成效率,增加作物抗逆性,並加強中耕培土。搭配葉面肥的施用,提高光合效率,有利於乾物質合成。

4.及時發現並有效防控斑潛蠅、蚜蟲、薊馬等蟲害的發生,以減少蟲害、乾旱的共同危害。

5.在適當地區推廣烤煙套種豌豆模式等,解決大春-小春作物茬口問題,可提早播期,減少管理投入,並且農產品上市較早,具有較好的經濟價值,也可適當避開乾旱的影響。

供稿:張彤、趙一青、楊崇雲、李海波、楊志剛

編輯:徐仕桓

製作:龍俊賢

審核: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