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廣東省監察委面向全國招10人 各市監察委共招57人

2019-11-06     南大港普法

來源:廣東省委組織部

廣東省2020年度選調生和急需緊缺專業公務員招錄公告

速讀

採取網絡公開報名,考生可登錄報名系統(http://ggfw.gdhrss.gov.cn/yxks)誠信報考。報名時間為2019年11月8日9︰00至11月14日18︰00

廣東省監察委招10人(4名碩士研究生,2名本科),各市監察委共招57人(其中,廣州市監察委20人,包括2名博士;深圳市監察委10人,汕頭市監察委5人,佛山市監察委2人,江門市監察委5人,揭陽市監察委10人,河源市監察委5人),具體職位表如下(按照以上順序排列)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根據公務員法、公務員錄用規定和《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選調生工作的意見》精神,決定組織實施2020年度考試錄用選調生和急需緊缺專業公務員(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工作人員,下同)工作。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招錄職位

  全省共計劃選調(招錄)公務員3115名,分為2020年度選調生、急需緊缺專業、定向港澳選拔三類職位(詳見附件1)。報考人員可通過廣東組織工作網(http://www.gdzz.gov.cn)、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網(http://hrss.gd.gov.cn)、廣東人事考試網(http://rsks.gd.gov.cn)或「粵省事」、「粵講粵政」微信公眾號查閱具體的招考單位、職位、人數和報考資格條件。

  二、招錄範圍

  2020年度選調生職位。省直、市直單位和副省級城市的區直單位:面向國內部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應屆畢業生以及國(境)外部分知名院校的優秀留學回國人員(附件2的第一、二類高校);縣(含縣級市、市轄區,下同)直單位和鄉鎮(含街道,下同):面向國內部分「雙一流」建設高校和我省部分高校應屆畢業生以及國(境)外部分知名院校的優秀留學回國人員(附件2的第一、二、三、四類高校)。名單附後。

  急需緊缺專業職位。面向國內部分「雙一流」建設高校和我省部分高校的全日制大學畢業生以及國(境)外部分知名院校的優秀留學回國人員(附件2的第一、二、三、四類高校)。名單附後。

  定向港澳選拔職位。面向內地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畢業的2020年應屆優秀港澳學生。

  委託培養、在職培養和定向培養的畢業生以及網絡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獨立學院、民辦分校等的畢業生不列入本次選調(招錄)的範圍。

  三、招錄條件

  報考人員除應符合公務員法等規定的基本條件,還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2020年度選調生職位。資格條件:有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態度,愛黨愛國,有理想抱負和家國情懷,甘於為國家和人民服務奉獻;學習成績優良,作風樸實,誠實守信,吃苦耐勞,身心健康,有較好的人際溝通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本科生24周歲以下(1994年11月9日後出生)、碩士27周歲以下(1991年11月9日後出生)、博士30周歲以下(1988年11月9日後出生),具有參軍入伍經歷的年齡要求放寬3歲;同等條件下優先選調中共黨員(含預備黨員)、優秀學生幹部、獲得校級以上獎勵人員、具有參軍入伍經歷的大學畢業生。

  在校期間有違法違紀違規行為、學術不端和道德品行問題,或者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規定不得錄用為公務員的,不得作為選調對象。

  市、縣、鄉鎮領導班子成員的配偶、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或者近姻親,不得報考其任職地的選調職位;省直、市直、縣直單位領導班子成員的配偶、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或者近姻親,不得報考其任職單位(系統)的選調職位。

  (二)急需緊缺專業職位。資格條件: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正確的政治立場、政治態度;工作表現優秀或在校成績優良,發展潛質較好,作風樸實、誠實守信、吃苦耐勞,身心健康;符合職位所需的專業要求;年齡35周歲以下(1983年11月9日後出生),2020年應屆全日制博士研究生(非在職)年齡可放寬到40周歲以下(1978年11月9日後出生),報考市以下人民警察職位的年齡30周歲以下(1988年11月9日後出生)。

  (三)定向港澳選拔職位。資格條件: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港澳居民;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維護祖國的統一、安全、榮譽和利益,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行,在校成績優良;年齡35周歲以下(1983年11月9日後出生),2020年應屆全日制博士研究生(非在職)年齡可放寬到40周歲以下(1978年11月9日後出生)。

  2020年國內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應屆畢業生須於2020年9月30日以前取得相應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報考急需緊缺專業、定向港澳選拔職位的2020年應屆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取得博士研究生學歷學位時間可延至2020年12月31日;其他報考人員須於報名首日(2019年11月8日)以前取得相應畢業證書、學位證書,國(境)外部分知名院校畢業生面試前資格審核時需提供由教育部出具的學歷、學位認證函。

  現役軍人、在讀的非應屆普通高等院校畢業生、在職公務員,不能報考。

  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人員、被開除中國共產黨黨籍的人員、被開除公職的人員、被依法列為失信聯合懲戒對象的人員,在各級公務員考錄中被認定有舞弊等嚴重違反錄用紀律行為的人員,公務員被辭退未滿5年的人員,以及法律法規規定不得錄用為公務員的其他情形的人員,不得報考。

  四、招錄程序

  (一)報名、推薦和資格初審。採取網絡公開報名,考生可登錄報名系統(http://ggfw.gdhrss.gov.cn/yxks)誠信報考。報名時間為2019年11月8日9︰00至11月14日18︰00,程序如下:

  1.報名。考生通過《職位表》查詢職位信息,只能選擇一個職位進行報名,不得報考錄用後即構成迴避關係的職位。

  2.推薦。報考2020年度選調生職位和定向港澳選拔職位的考生,需填寫《推薦表》(附件3)。

  2020年度選調生職位:國內高校應屆畢業生,由所在院系或學校就業指導部門、學校學生工作部門審核蓋章;國(境)外留學回國人員,由中國留學生服務中心、留學生人員聯誼會等官方認可的單位或國內現居住地、工作地的有關黨組織審核蓋章。

  定向港澳選拔職位:內地全日制高校畢業的2020年應屆優秀港澳學生,由所在高校有關黨組織審核蓋章。

  3.網上註冊和報名確認。考生登錄報名系統進行網上註冊,準確齊全填寫報考信息,上傳本人近期免冠2寸正面證件電子照片,以及審核蓋章後的《推薦表》照片(須為JPG格式)。考生填寫報考信息後應及時確認,逾期不確認的,視為自動放棄資格。

  4.資格初審。報名系統將對考生提交的報名登記表進行初審。在報名截止前,考生可改報其他職位。

  5.列印准考證。報名確認成功後,考生可於2019年11月26日9︰00後登錄報名系統下載列印准考證。准考證是考生參加各環節的重要證件,請妥善保管。考生參加筆試、資格審核、面試、體檢等時,需同時攜帶准考證和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證。

  (二)筆試。筆試共2科:綜合行政能力測驗、思維能力測驗,各占筆試成績的50%,按四捨五入保留小數點後2位。筆試時間為12月1日,在北京、上海、武漢、廣州、深圳、珠海等6市設置考點,考生報名時需選擇確定筆試地點。筆試不設開考比例。筆試時間、地點及注意事項詳見准考證。筆試結束7個工作日左右公布成績和合格分數線,報考人員可憑身份證號碼和准考證號碼登錄報名系統查詢。

  (三)資格審核。根據筆試成績高低按具體職位數1︰3的比例確定面試人選。對入圍面試人選進行網上資格審核。資格審核由省直招錄機關和各市公務員主管部門具體組織實施,重點審核考生的年齡、專業、學歷、學位及其他資格條件和推薦意見等事項。如有未通過資格審核的,可按筆試成績依次遞補。

  報考公安、監獄、戒毒機關人民警察和法檢兩院司法警察職位的考生,通過資格審核後,還須進行體能測評。具體測評的時間、地點等事項另行通知。體能測評不組織補測,不合格的,不能參加面試。

  (四)面試。採取無領導小組討論方式進行,部分職位還需進行專業測試。面試(專業測試)前可開展面談,了解考生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質、遵紀守法、職位匹配等方面情況以及在校期間表現。面試時間在12月中下旬,每個職位的面試考點在《職位表》中已明確,具體時間、地點另行通知,請考生務必保持手機等聯繫方式暢通。專業測試由省直招錄機關和各市公務員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五)體檢和考察。具體由省直招錄機關和各市公務員主管部門組織實施。體檢對象按考試綜合成績由高至低等額確定。考試綜合成績按筆試40%、面試60%合成;有專業測試的,考試綜合成績按筆試30%、專業測試30%、面試40%合成,考試綜合成績四捨五入保留小數點後3位。考試成績未達到劃定合格分數線的,或任一科目缺考的,均不能列為體檢對象。體檢按公務員考錄的有關規定執行。體檢合格的考生確定為擬錄用考察人選。

  對考察對象的德、能、勤、績、廉情況及其政治業務素質與職位的適合程度進行全面考察。考察突出政治標準,深入了解政治忠誠、政治定力、政治擔當、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方面的情況,注重考察工作實績,強化專業素養考察,加強作風和廉政情況考察,堅決杜絕政治傾向有問題、道德品行不端正、廉潔操守不過關的人員進入機關。體檢、考察不合格的,可依次遞補。

  (六)公示和錄用。考察合格的,確定為擬錄用人選,公示時間為5個工作日。公示無反映或反映問題不屬實的,按規定程序和權限辦理錄用手續。2020年應屆畢業生應簽訂三方就業協議,辦理錄用手續,招錄機關及時向考生髮送錄用通知書,並可根據需要提供崗位實習鍛鍊,待考生取得畢業證後再安排正式報到。

  報考職位組(包括2個以上不同的具體崗位)的報名人員,待錄用時按照總成績由高到低的順序,在所報考職位組中選擇一個具體職位(不得挑選錄用後即構成迴避關係的職位)。

  (七)加強培養鍛鍊。錄用到2020年度選調生職位的考生,嚴格按照《廣東省選調生工作辦法(試行)》進行培養鍛鍊。選調生錄用後一般直接安排到村任職2年進行基層鍛鍊。省直單位錄用的選調生,試用期滿考核合格後再安排基層鍛鍊,時間2年,一般先到村任職1年,再到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本系統的縣直單位工作1年。其他錄用到省直、市級機關的應屆畢業生(含未滿2年基層工作經歷人員),在機關試用期滿轉正後,應安排到基層鍛鍊滿2年。

  五、其他事項

  (一)考生應誠信報考,如實填報信息、提供有關證明材料。資格審查貫穿招錄工作全過程,在招錄各環節發現報考者弄虛作假或不符合報考資格條件的,招錄單位均可以取消其報考資格或錄用資格。

  (二)本次招考對考生不收取任何費用,不舉辦、不委託任何機構舉辦考試輔導培訓班,也不指定任何參考用書和資料。

  (三)本公告及其附件的「以上」、「以下」、「以前」、「以後」均包含本級基數。

廣東省2020年度選調生

和急需緊缺專業公務員招錄高校範圍

一、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36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北大學、鄭州大學、湖南大學。

二、國(境)外知名高校(60所):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澳門大學。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愛丁堡大學(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倫敦政治經濟學院(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布里斯託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慕尼黑大學(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 München)、海德堡大學(Ruprecht-Karls-Universität Heidelberg)、慕尼黑工業大學(Technische Universität München)、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idgenö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 ETHZ)、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EPFL)、蘇黎世大學(Universität Zürich)、卡羅琳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澳大利亞國立大學(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雪梨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ydney)、墨爾本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新南威爾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昆士蘭大學(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巴黎高等師範學院(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de Paris)、哥本哈根大學(University of Copenhagen)、莫斯科國立大學(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三、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70所):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外交學院、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央美術學院、中國政法大學、天津工業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華北電力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太原理工大學、遼寧大學、大連海事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大學、蘇州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南京郵電大學、河海大學、江南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師範大學、中國美術學院、安徽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福州大學、南昌大學、河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湖南師範大學、暨南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華南師範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寧波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社科院大學、中央黨校、中國農業科學院。

四、我省重點高校(10所):華南農業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廣東工業大學、深圳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汕頭大學、廣州大學、廣州醫科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廣東財經大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V74Pm4BMH2_cNUghtt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