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小霸王傭兵數萬,為何慘遭刺殺?究竟是什麼人殺的他?
《三國演義》以人物為載體形象地演繹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義、禮、智、信、勇等中國傳統文化價值體系中的核心因素。《三國演義》是古代歷史小說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部作品,它廣泛流傳,魅力無窮,在中國文學史上和人民生活中都有著難以估量的深影響。
三國鼎立的局面,曹魏雄於北方,東吳占據江東,劉備位居巴蜀,如此局面何等雄偉。魏國的江山是曹操一手打下的,最終他的兒子稱帝,祖國的大好山河是劉備一手創造,但是江東,卻是小霸王孫策,一手建立的,最終成績的卻是他弟弟孫權。我們都知道孫策當時是被別人刺死的,究竟是什麼人想要殺他?為何在三位當中一位大將軍竟然慘遭暗算?今天我叫他給大家剖析一下。
第一個想要殺死孫策的應該是當時官渡之戰的曹操,有許多人都猜測是曹操做的。
在孫策被殺之前,曹操擔心他會攻擊許昌,因為自己大軍雄居官渡,曹操害怕孫策把他的老家給他端了,便派人刺殺了孫策,這樣可以讓東吳軍心大亂,自己也對後方放心了。
孫策當時年僅26歲,就已經為自己打下了江山,他擁有百萬士兵,但是他自己出行卻和沒有一樣,只要有刺客刺殺他,只要對付孫策一個人就可以了。細讀三國的人可能會因為郭嘉說的這句話,郭嘉是如何知道孫策出行從不帶隨從?並且孫策遇刺的情況和郭嘉預測的一模一樣。所以我們會這樣猜測,曹操派郭嘉摸透了孫策的行蹤,然後收買了孫策的跟從,最終在孫策打獵的時候,讓刺客們殺害孫策。這樣便可以把自己的威脅扼殺在了搖籃當中,就不用為自己的後方所擔心了。然後我們再根據郭嘉的死,國家是在官渡之戰時死的,曹操對外宣稱病死,當時郭嘉剛剛說了孫策死的場景,然後郭嘉就死了,我們想著是不是東吳的報復殺死了郭嘉。
我們想到的第二個嫌疑人就是孫詡
孫詡是孫權的三弟,因為當時在孫策託孤的時候,大臣們都想讓孫詡結果江東大任。這個時候孫策堅持將自己的位置傳給二弟孫權,孫策對孫權說,打仗你不如我,但是用人我不如你,孫策知道自己弟弟孫權的才能,他也知道自己的三弟平時他在朝堂上拉攏人心,有著謀反之意。直至自己被刺殺的那一刻,他才反應過來。只有當場把孫策給殺死,這樣全程的才會推薦孫詡,這樣交通的大權就落在了孫詡手中。雖說在自己臨死之際也提醒了孫權,讓孫權勢必要保全東吳。
第三個人便是于吉
估計這個人是東吳一帶的道士,平時靠制製造符水治病為生,在他的手下有一大批追隨者,孫策當時統一東吳的時候,看到他手下人眾多,於是找到了「此子妖妄,能幻惑眾心,遠使諸將不復相顧君臣之禮,盡委策下樓拜之,不可不除也。」的藉口,他不顧眾將的求情,直接將于吉給斬了。因為在古代還是有許多人信奉迷信的在,他是於集的影響力,很有可能是幾個愚忠的人替于吉報仇,殺死了孫策。
《搜神記》則說孫策死於于吉為祟:孫策殺死了一個叫于吉的方士,此後,每一獨坐,都感到于吉好像就在左右,心中惱火。這次調治箭傷剛有起色,引鏡自照,又見於吉立在鏡中,回頭看,不見於吉,如是再三。孫策摔破鏡子,奮力大吼,傷口崩裂而死。
我們究竟到現在也不知道孫策到底是誰人刺殺的,我們只能夠列舉出這樣幾種情況,歷史上究竟是什麼原因?我們只能夠猜測。
(作者:沒有蘿蔔的兔子,本文由「歷史趣談人生」創作)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點贊和評論,謝謝!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