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都」鄭州,位居河南省中部偏北,東接開封,西依洛陽,北臨黃河與新鄉、焦作相望,南部與許昌、平頂山接壤。
5000年前,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出生並建都在鄭州這片土地上。上古時代,鄭州屬九州中的豫州之域。
鄭州體育歷史悠久,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鄭州東郊圃田闢為周宣王獵場,還有中國功夫的發源地少林寺。現在的鄭州同樣體育人才輩出,比如:鄧亞萍、孫甜甜、巫蘭英、李雪英、董棟、李昀琦、寧澤濤等。
鄭州地方小知識:
A. 市花月季,市樹法桐。
B. 鄭州方言屬於中原官話鄭開片,大致可分為新老兩派。老派分尖團,口語中兒化音、u化音較多,新派不分尖團,兒化音向北京音靠攏,u化音明顯減少。老派主要分布在管城區,即原城關所在地,新派主要分布在金水、中原、二七等區。
C. 鄭州地區的戲劇劇種以豫劇、曲劇、越調影響較大,其中豫劇與京劇、評劇、越劇並稱為中國四大劇種。
鄭州擁有歷史人文景觀眾多,自然山水資源豐富:
有「天下第一名剎」禪宗祖庭少林寺;有聞名全球的少林功夫;有首批世界地質公園中嶽嵩山;有海內外華人的精神家園軒轅黃帝故里;有我國現存最早的天文觀星台;有最古老的道教廟宇中嶽廟;有中國四大書院之一的嵩陽書院等眾多旅遊勝地。
作為一枚吃貨,在鄭州當然要品嘗一下當地眾多的特色美食。
小酥肉
河南小酥肉色澤黃亮,酥肉條,外嫩滑爽口,內酥香,筋道,有酥嫩筋道的口感。尤其是河南回民做的小酥肉真是讓人回味無窮,吃了還想吃!
胡辣湯
胡辣湯幾乎是每個河南人都喜愛和知曉的小吃之一,一般大早上街頭巷尾很多賣胡辣湯的攤子。油餅包子油條加胡辣湯就是一道美味早餐。
燴麵
河南燴麵是河南特色美食,是一種葷、素、湯、菜、飯兼而有之的傳統風味小吃,以味道鮮美,經濟實惠而享譽中原。鄭州號稱「燴麵之城」,燴麵館遍布全市的華街冷巷。下面時,鍋內放原汁肉湯,將面拉成薄條入鍋,放上羊肉,配以黃花菜、木耳、水粉條。吃的時候在放上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湯好麵筋,其味更鮮。
大燴菜
也可以叫做燴什錦菜,也叫雜燴。原料以白菜、豆腐、粉條、海帶、五花肉、小酥肉等大眾食材為主,可隨意添加刪減,製作的口味也多以咸鮮為主。
燜子
流行於登封東部的一道特色菜肴。在煮好的骨頭湯秫入粉芡,並加入肉末、粉條、五料,遂熬制而成了燜子這種風味小吃。
油饃頭
鄭州人吃油饃頭也有很久的歷史了,這是河南鄭州的著名小吃,河南人喜歡把它當作早餐吃。油饃頭別名,有的叫面托,有的叫老鴰頭。 油饃頭的製作:晚上睡覺前發麵,碗如果小了一夜之間都漫出來了。還會漫到了地上。在炸油饃頭之前可以放一點泡打粉。
肉盒
虎豹肉盒是鞏義回郭鎮虎豹兄弟祖傳,也叫回郭鎮肉合,燒餅又黃又脆,久放不壞。滷肉夾入燒餅之內食用,這樣的燒餅夾肉可是一點都不比陝西的肉夾饃差哦!
鯉魚焙面
鯉魚焙面,是豫菜的歷史名菜。河南得黃河中下游之利,金色鯉魚,歷代珍品。豫菜以活汁而聞名,所謂活汁,一是熘魚之汁需達到泛出泡花的程度,糖、醋、油三物,甜、咸、酸三味要在高溫下,在攪拌中充分融合,各物、各味俱在但均不出頭。魚食完而汁不盡,上火回汁,下入精細的焙面,熱汁酥面,口感極妙。
道口燒雞
始創於清朝順治十八年(1661年),至今已有近三百五十年的歷史,從清宮御膳房的御廚那裡求得製作燒雞秘方,做出的雞異常香美。1981年被商業部評為全國名特優產品。與北京烤鴨、金華火腿齊名,被譽為「天下第一雞」。
開花饃
晉代,當時便有「坼作十字」形的蒸餅市售。今之開花饃是在麵糰充分發酵後加入適量白糖,餳到一定程度後下劑、成形、蒸製。成熟後,饃頂均勻綻放如花朵,故稱開花饃,口感暄甜。
鄭州被稱作「火車拉來的城市」,清末朝廷大臣盛宣懷勘察盧漢鐵路時,將鄭州站闢為甲等火車站,直接影響了鄭州近現代的發展進程。隴海鐵路、京廣鐵路兩大幹線十字交匯,讓鄭州一直處於全國鐵路交通樞紐地位,素有中國鐵路心臟之稱。
鄭州境內有京廣高鐵、鄭西高鐵、鄭徐高鐵、鄭渝高鐵、鄭合高鐵、鄭濟高鐵、鄭太高鐵等「米」字形高鐵幹線交匯,另外,鄭州還建有亞洲最大的列車編組站鄭州北站和中國最大的零擔貨物轉運站圃田西站。
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鄭州,一座美麗的現代化城市。巍巍嵩山,商城遺址,邙山之巔,還有那波瀾壯麗的黃河,都能讓人們感受到往昔的綠城風采。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