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快遞,如今已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他們在便利社會的同時,卻因常常不守交規而成為路上的安全隱患。近日,深圳交警表示,將根據新修訂的《深圳經濟特區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處罰條例》重拳出擊,開展最嚴「禁摩限電」整治,快遞、外賣騎手一旦違法,最高可被處罰停駛2年。
祭出如此重拳,並非「殺雞用牛刀」。據統計,今年截至11月份,深圳共查處外賣送餐行業交通違法190837宗,涉及人員75051人。可以說,如此高頻率的違法行為已不是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輕微劣跡,更不是新興商業模式發展中的短期「陣痛」,只有執法力量充分介入糾偏,才能保證城市秩序的正常運行。
一段時間以來,快遞、外賣小哥頻頻上演「速度與激情」,一方面是由於從業者安全意識欠缺,對法律法規認識程度不高;另一方面,則是一些平台不合實際地提高服務標準,苛刻的處罰機制逼著小哥不得不「玩命」。在此前的很多輪治理當中,矛頭往往單純指向派送員,而忽視了其背後的企業。從此次深圳的治理實踐看,規範行業被提升到相當重要的位置。根據要求,快遞、外賣等特殊行業將探索信息化試點,把每人每車都納入資料庫中精準追蹤。當騎手多次犯錯時,將削減該企業10%的配額,並向社會通報,責令限期改正。從邏輯上看,此舉可以倒逼平台設置更為人性化的考核機制,加強對旗下騎手的教育管理,從根本上改變「要錢不要命」模式。
嚴管勢在必行,而從行業發展看,快遞、外賣平台也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候。在經過數次合併重組後,幾大巨頭格局已定,同時社會對相關服務的考量評價標準,也變得日益多元。以外賣為例,根據一項媒體調查,多數受訪者表示相較於時效,更看重商家環境和口碑反饋。尤其是時至今日,外賣平台依然沒能徹底解決入駐商家的食品安全問題。輕量重質、多面提升、注重安全理應是各方平台未來角逐的著力點。誰把更多精力放讓用戶「吃得好」而不是「吃得到」上,誰才能成為市場上的贏家。
深圳方面的立體監管體系值得所有城市借鑑——管住平台、控住騎手,讓更多美食平安抵達,讓更多城市交通順暢。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長安觀察出品,首發在今日頭條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