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來頭的廣東惠州

2019-11-11     大羅言酒

葛洪,字稚川,自號抱朴子,人稱「葛仙翁」,約生於晉太康四年(西晉,公元二八三年),卒於東晉興寧元年(公元三六三年)。公元306年,年方23歲的伏波將軍葛洪首度來羅浮山(現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羅浮山),晚年一直在羅浮山修煉和著書。至今已有1702年。重點來了,這惠州在哪?

惠州位於廣東省東南部,南臨南海,與深圳市相連,西南接東莞市,西交廣州市,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惠州在隋唐已是「粵東重鎮」,一直是東江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惠州一帶的文化有了一定的發展,並與中原文化息息相關。

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惠州境內設有傅羅縣;三國時,吳末甘露元年(265年)改傅羅為博羅,另割置欣樂縣(歸善縣的前身);隋開皇11年(公元591年)嶺南設有廣州、循州兩個總管府統領諸州;唐代時粵東只有潮、循二州;五代南漢乾亨元年(公元917年)這裡為禎州治所,宋真宗天禧4年(公元1020年)為避太子趙禎諱,改「禎」為「惠」,惠州之名遂沿用至今。

惠州是東江中下游的中心城市,民間文化多姿多彩,惠州的「李家拳」是中國武術中南拳的五大拳種之一,惠東的「平海漁歌」名揚神州,龍門的「農民畫」被譽為中國三大民間畫之一,是「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的一朵奇葩」。不僅如此,這裡還匯聚了不少特點鮮明的美食。

鹽焗雞

鹽焗雞是當地一道特色客家菜。取處理乾淨的三黃雞去除頭、脖子和雞腳,雞身瀝干水分,將生薑和米酒均與塗抹然後腌制,然後用紙包裹住放入倒有粗鹽的瓦煲中,之後再用粗鹽覆蓋開小火煮至成熟。出鍋時清理掉雞身上的粗鹽便可食用,獨特的製法使鹽焗雞骨肉鮮香,香氣誘人。

淡水酥丸

淡水酥丸是惠陽客家傳統風味名菜,以裕華長富酒樓和康惠酒樓的黃金酥丸為代表。酥丸即炸過的大肉丸,肉爽帶汁,清香淡雅,既酥香鬆軟,又鮮美濃郁。相傳清康熙年間,客家人就有愛吃黃金酥丸的習俗,還發生過「用酥丸對下聯招親」的故事。

客家擂茶

擂茶別名"三生湯",據古書記載,相傳三國時代的張飛帶領官兵進攻武陵時,官兵將士都感染瘟疫無力作戰,當時有位草藥醫師前輩,有感於蜀君紀律嚴明,便奉獻祖傳的除疫秘方,以生茶生薑生米共同磨成糊漿後煮熟而飲用,結果是湯到病除,擂茶之名便由此相傳下來。

狗肉煲

我國東南大部分地區都喜歡吃狗肉,也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烹制方法,而惠州人最喜歡狗肉煲。狗肉用香料、味料爆透,加入湯味以及廣東老陳皮、老薑,再用瓦煲慢火久煲。俗話說:「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煲狗肉時陣陣香味撲鼻,令人垂涎欲滴。

博羅酥糖

博羅酥糖,是一種灰色的方塊,是由博羅縣糖果餅乾廠選用當地產的黑白芝麻,以麥芽糖、白沙糖、麵粉等作配料,用傳統的加工工藝精製而成。上個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博羅酥糖,真正是風靡粵港澳,酥鬆可口、甜而不膩名副其實。所謂的酥鬆,一是拿著它時要小心翼翼,手上稍一使勁,它就散成粉末;二是放入嘴裡,會自然化開。

斂糕

斂糕,惠州話讀作"斂校",是當地傳統風俗禮儀中常用的禮儀專用食品。惠州風俗:出生 、婚儀、壽誕等喜事,要蒸紅斂糕;喪事,蒸白斂糕;出生滿月禮,外婆要蒸紅斂糕;婚事的"三朝回門",外家要蒸紅斂糕作為回禮。此外,壽誕、喪事及年節的"觀音做會",亦多有做「斂糕」的習慣。

最後,簡單介紹一則關於客家人酸梅酒的做法:

備料:酸梅,二斤;冰糖,一斤;米酒,二瓶;空瓶子(以前準備的是裝十斤酒的空瓶)。

做法:

1. 將酸梅洗凈,開水燙一下,然後曬乾表面水分備用。

2. 將酸梅、冰糖先放入空瓶中,放的時候要不停的搖搖,這樣酸梅及冰糖才會裝得充滿一些。

3. 酸梅裝到不能再裝的時候,倒入米酒啦。

4. 然後蓋好封住,耐心等待三個月,清甜可口而有益的酸梅酒就可以飲用啦。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YvYW24BMH2_cNUgAyf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