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鴨之鄉—贛州沙地

2019-10-20     宜豐會長大叔


沙地,著名的板鴨之鄉,105國道縱貫全境,是贛州的北大門。屹立在鎮外的高崗之上,沙地圩鎮清新如畫,藍天高遠,樹木蔥蘢,房廈鱗次櫛比,街市繁華靚麗,如同一幅美麗的七彩畫卷。



贛江庫灣浩瀚闊廣,陽光和煦,湖面波光粼粼,遠山如黛,芳草萋萋。水鄉沙地,風光旖旎,山水錦繡,處處充滿了詩情畫意。




孝德廳、安然廳、怡然廳,三廳風格各異,造型別致,古樸典雅,飛檐翹角,凌空欲飛,彰顯出這片土地多彩的風貌,厚重的文化,和高速崛起的事業。


沙地鎮政府大樓,雄偉典雅的風格,莊嚴肅穆的氣派,鮮紅的字跡,承載著不變的誓言,為人民服務,是我們的始終如一的追求。

馬口村門,國色天香的風情,華美艷麗的紋飾,雕梁畫柱,沉穩莊重,踏進這座村門,感知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


古樟遮天蔽日,小溪流水潺潺,亭台樓閣展新姿,紫漆圍欄露舊顏。


古老的村莊綠樹成蔭,古樟像村莊忠實的守護神,歲月奔流,年月輪迴,它們見證著自己家園的滄桑巨變。


麗日晴空,陽光暖暖灑落下來,美麗的村莊,在艷陽下綻放光彩。


一座平坦潔凈的村民廣場,一處優雅別致的鄉村景點,這是我生長的故鄉,在不經意間已悄然改變。


一片大型茶油基地,山巒起伏,一望無際,未來,這裡將是茶樹滿山,碩果纍纍的景象。


高山上的涼亭,如同守望山頭的哨兵,瞭望著山下延綿的村落。




靚麗的鄉間別墅,一幢幢風情各異,絕不雷同。暖暖的冬日,走進沙地的村莊,如同走進了一個夢幻傳奇的童話世界。



房廈連排,整齊有序,村莊規劃,有條不紊,牆畫、地磚、行道樹,村民的日子,富足甜美,生活設施完善,比城裡人還要舒適。


綠樹森森的圩鎮廣場,樹木蔥蘢,花團錦簇,分外迷人,這裡是廣大居民茶餘飯後休閒健身的理想之所。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瀑布寬大如錦,勢若奔馬,飛珠濺玉,傾瀉而下,景象蔚為壯觀。


小河清清向南流,青山、綠樹、溪流構成一幅完美的山水畫卷。


鄉間小溪流,水質清澈透明,卵石隱約可見,充滿了迷人的意蘊。


田野上的小黃牛,初冬時節,農事閒落下來,廣袤的田野上,黃牛在悠閒愜意地行走。


小溪流上的鴨子,鴨子已長出了美麗的羽毛,正悠然地戲水覓食。


傳統農業的遺留物——高架水槽,時過境遷,如今,水槽已成為一種歷史的遺蹟,聳立在村頭路尾。


篁竹的森林,小溪旁,水泥村道悠然遠去,篁竹如一扇翠綠的屏障,遮蔽著道路和溪流。


105國道沙地馬口路段,天高地闊,道路像一把利劍刺向遠方。


105國道沙地圩鎮路段,沙地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國道、高速、水運四通八達。



沙地果業蓬勃發展,砂糖橘糖分足,甜度高,肉嫩皮薄,果皮光潔,色澤金黃,鮮香誘人。



沙地臍橙個大果圓,產量高,品相好,口感甘甜,汁多味美。




香豬產業,異軍突起,果園香豬無公害散養,毛色光亮,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沙地板鴨,聞名遐邇,沙地板鴨是江西省著名商標,獨特的環境,優良的水質,先進的工藝,鑄就了沙地板鴨非同一般的品質。


楓樹苗木基地,艷陽高照,田野間,小樹苗正茁壯成長,為秀美山川增添了一份新綠。


綠色的菜地,青菜小蔥綠得亮眼,鮮嫩欲滴,在陽光下長勢喜人。



青青的菜地,綠意盈盈,這是真正的「綠色食品」。鄉間生活,淳樸自然,有太多的意趣和童真。


一年一度秋風勁,戰地黃花分外香,村道旁的野花絢麗綻放,裝扮著寂寥的大地。


油茶開花了,潔白的小花墜滿枝頭,無公害的山茶油在這裡開始孕育。


好大一棵樹,大楓樹挺拔高聳,枝繁葉茂,屹立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象徵著沙地人民欣欣向榮,飛速發展的新生活。



攸鎮鄉政府舊址,攸鎮撤鄉後,這裡改為辦事處,方便了當地民眾諮詢政策,聯絡工作。

攸鎮村委會,大樓挺拔,庭院潔凈,「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鮮艷醒目。




下榭移民新村,頻臨贛江,這是一個美麗宜人,環境優雅的江南水鄉。





贛江美景,贛江攸鎮河段,河面寬度達七百多米,一片汪洋,浩浩蕩蕩,氣勢壯觀宏大。


贛江邊的小水塘,鴨子在水面上嬉戲,江南水鄉的風采畢現無遺。


一座幽靜的小道館,晨鐘暮鼓,青煙裊裊,陽光融融地灑落在院牆上。


攸鎮造船廠,一條近百米的大船正在打造中,水運和漁業帶動了當地的造船產業。



雨後初晴,年關將至,漁家將贛江里打來的魚臘製成魚乾,掛在江邊柳樹下暴曬,待到年後做成美味佳肴,招待家中的貴客。


廊亭、漁船、江水、遠山、藍天,構成了一幅意境悠遠,風光秀美的水鄉圖景。


鯉魚躍龍門,預示年年有餘,吉祥喜慶,物埠民豐,黨的富民政策,加上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漁民生活必將紅紅火火,一年更比一年強。



雄偉壯闊的江景,江寬水深,這裡曾經是商賈雲集的黃金水道。



美麗的江景,悠遠壯闊,江水悠悠,水帶給當地居民潤澤和富饒。


遠處兩座尖頂房廈,左邊為海事所(藍白),右邊為碼管站(紅白)。





庫灣風光,清水綠樹相依相伴,水天一色,鶯飛草長,世外桃源,夢裡水鄉就在我們身邊。




萬潭基,攸鎮贛江邊的一個半島,這裡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清水和樹林相互纏繞,風光秀麗,空氣清新,生態環境極佳,是鄉村游的理想之地。


秋水共長天一色,現在是冬季,應該稱為「冬水」,更為確切。


攸鎮橋,花崗岩的圍欄,美輪美奐,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村頭的翠竹林無限清幽,童年的夢想,美好的時光,在這片竹林里放飛。


火紅的辣椒,掛滿枝頭,就像沙地人民火紅的日子,火紅的生活。


沙地圩市一景,整潔的街市,恬適的生活,令人深深地嚮往。


村中的古樟枝葉婆娑,神采奕奕,深情迎候著每一位遠歸的遊子。


古樟和牆畫映襯的小路,走在鄉間的小路上,感受全新的愜意與豪邁。


古樟與新房生輝,綠樹與白牆對應。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遊子行走千里,家永遠是心中最美的地方。


春意滿眼,茂林修竹,古老的新村,煥發出無限的青春與活力。


亭台樓閣,舞榭歌台,從不同的角度看,可以發現不一樣的美。


馬口廣場景觀,古樟、亭台、廊道、圍欄、牆畫,鄉村日新月異,故園滄桑巨變,遊子少小離家老大回,再也無法認識回家的路。


篾匠,一門古老的手藝,讓傳統的手藝傳承下去,豐富我們的生活,喚醒我們塵封的記憶。


國家物資儲備庫,現已荒廢,成為了贛江邊上一座獨特的景觀。


魚絲,沙地漁村的風味特產,以魚肉和薯粉精製而成,美味可口,是招待親友的佳品。


寂寞深巷有人家,東山酒家,尋常巷陌,這裡住著一位書法達人——謝瑞明,綽號「謝老八」。


東山酒家後院,藏龍臥虎之地,這裡花木幽深,綠意盎然,文化氣息濃郁,別有一番風情。


謝老八的書法作品,功底深厚,筆力遒勁,風格獨特,自成一體。


沙地後山的翠竹林,透過萬杆翠竹,沙地圩鎮清晰可見,翠竹和圩市交相輝映,自然與人文互相交融。


沙地圩市一景,小橋流水人家,石質圍欄在艷陽下熠熠生輝。


靚麗新村圖,一座美麗的村莊,一座夢幻的家園,在蒼翠的群山下光彩奪目。


屹立沙地高山之上,極目瞭望,山川錦繡,綠樹如茵,美景如詩如畫。沙地,一片充滿生機和希望的土地。

沙地板鴨產業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沙地板鴨廠是最早的臘製品生產廠家,是供銷社下屬的國營單位。沙地的板鴨加工起於明朝,當地農家將製作好的板鴨叫做「泡腌」,至今已有幾百年歷史,十九世紀末出口到東南亞各國,風行一時。

沙地板鴨因「型如月琴,皮張如奶,肉嫩骨脆、甘香四溢,鹹淡適中」的特點,被讚譽為腊味之王。

板鴨一身都是寶,所謂的「板鴨」,一般是指的鴨子的主體部位鴨身,在加工時,因曾被木板壓制定型而得名。除了鴨身,板鴨加工還有許多副產品,鴨胗、鴨肝、鴨腸、鴨心、鴨肺都是上好的臘貨。甚至因味苦,平時被人隨意丟棄的鴨膽也成為了一道美食,被奉為珍寶地晾曬起來。鴨肺和鴨膽因量少珍稀,一般不直接上市,在廠里就被熟客買走。客人帶回家後,精心烹飪一番,配上佐料,成了可口的下酒料。

鴨腳、鴨翅、鴨舌,加在一起,成為了「外五件」,經過高溫高壓一番製作,也成了餐桌上芳香四溢的佳品。最後,「廢物」鴨糞也成了果園裡的上等肥料,鴨毛鴨絨成了羽絨廠常年訂購包銷供不應求的稀罕物。

獨特的氣候、水質,加上腌制、加工、烘曬的精湛技術,造就了沙地板鴨非同一般的品質,沙地製造了佳品,奉獻了美食,帶給外部世界無窮的歡笑和新奇,也贏得了巨大的回報和讚譽。

時光流轉,歲月變遷,沙地板鴨成為了一個知名品牌,享譽贛南內外,產品暢銷城鄉各地。國家領導人宋平來過,許多外賓來過,探尋板鴨問世的秘密。

板鴨成就了沙地的傳奇,沙地聞名遐邇,日益被世界所關注,經濟快速發展,城鄉面貌大變,山川錦繡,產業興盛,人民安居樂業。

除了傳統的板鴨產業,臍橙、茶油、砂糖橘、香豬、蔬菜等各項產業蓬勃發展,冬日的沙地,青山蒼翠,橙黃橘綠,到處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從馬口到洋村,我看見了青山綿延,綠水潺潺,溪水澄凈透明,水底卵石清晰可見,一叢叢的篁竹修長挺拔,鄉村美景,如詩如畫。

錦繡江南,夢裡水鄉,從馬口到洋村,我不僅看到了秀美的山川,迷人的瀑布、溪流、綠樹繁花,更看到了道路平整,村莊嶄新,雪白的牆,美麗的藝術牆畫,還有一棟棟洋房別墅,風格各異,五彩繽紛。我用鏡頭記錄下了每一片風景,如同打開一道道密閉的窗門,一夜之間,我仿佛看見了身外的世界,在不經意中悄然嬗變,而我們在熟悉中變得陌生,在淡定中變得茫然,一種觸動和感慨湧上心頭。

馬口廣場是一個縮影,濃縮了沙地近年來的發展變遷,古色古香的門樓,清清流淌的溪流,平坦如砥的廣場,挺拔高大的古樟,美輪美奐的白牆,嶄新明亮的新房,這些,無不在默默講述這裡所發生的一切。


沙地是個歷史悠久的地方,相傳開埠於北宋年間,一戶姓謝人家由北方南遷來此定居,開始繁衍生息,掀開了沙地的歷史。今日,沙地已成為贛州吉安兩市三縣八鄉鎮的中心,各地互融互通,人員來往密切,經濟交流活躍。

沙地有一條小河,名為「沙地河」,河流蜿蜒流過圩鎮匯入贛江,古時沙地河水量大,河水帶來大量泥沙,村民築堤防沙,保護農田,地名始稱「沙堤」,日長月久,「沙堤」就演變成了「沙地」。

沙地河成了圩鎮板鴨廠的「育肥」基地。所謂的「育肥」,就是把外地即將上市的鴨子買過來,圈養28天左右,再行宰殺。六七十年代,沙地板鴨一般用的是本地鴨子,慢慢的,由於水面減少,以及市場競爭等因素,本地鴨子少了,改由泰和豐城等地購進。而今,沙地牌板鴨已經成為江西省著名商標,名聲在外。本地主要有沙地、三順、金達、德源四家板鴨加工廠。生產量最大的是沙地板鴨廠,年產10萬隻,其餘為七八萬隻。板鴨加工期限較短,一般在每年冬季農曆8月至12月底,僅四五個月光景。這段時間天氣寒冷,晴天多,利於晾曬,且近年關,到了銷售旺季。

品牌經驗的累積,市場技術的沉澱,使得沙地板鴨具備了蓬勃崛起,做大做強的原動力,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只要有龍頭企業的拉動,產業鏈和銷售網絡的不斷完善,相信古老的沙地板鴨必將迎來萬紫千紅的春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MZO620BMH2_cNUgfOV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