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85後女教師:為了挽救一條生命,我做了此生不悔的決定

2020-03-23     丑故事

#自拍我的故事#

講述 / 潘克勤 撰稿 / 團團 編輯 / 醜醜 全文7426字,閱讀約6分鐘

潘克勤,1987年出生,浙江海寧人。浙江康復醫療中心老師,浙江省第107/126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01 約定俗稱的儀式

第一次獻血是機緣巧合。

2006年秋天,我在浙江教育學院讀大一,專業是學前教育中的殘疾兒童方向。

一個休息日,我和三個同學約好一塊兒去延安路逛街。從家鄉來杭州不久,我對這裡的一切都很好奇。

走到龍翔橋附近,忽然看到前面停著一輛獻血車,車外還放置了一台體重秤。小夥伴們走到跟前,想測測自己的體重。

我向車裡望了望,看到有志願者正在獻血,醫生看到我探進來的腦袋,笑著揮了揮手。

我轉頭對小夥伴說,既然都來這兒了,不如一起去獻血吧。她們立馬答應了。我們都覺得這是件挺酷的事,心裡有幾分激動。

走到車上,醫生詢問了我們一些基本的問題,比如體重是否達到90斤,是否在例假期間,有沒有做過手術等。

我們填完表格後,醫生抽取了少量血液樣本進行快速檢驗,結果很快出來,指標合格就可以馬上獻血。

醫生看著我瘦小的身板說,你還是選擇捐200ml吧,400ml可能太多了。我覺得自己身體挺好,決定要捐就多捐一點吧,說不定能幫助更多人。

針扎進皮膚里,有微微的刺痛感,被抽出的血液沿著透明管子流進血袋裡,手臂涼涼的,我心跳得很快。

看著400ml的血袋漸漸充滿,還挺有成就感的,身體也沒覺得有什麼不舒服。

第一次獻血,20歲的我深刻感覺到,此時此刻,自己正在做一件對人們有幫助的事。

大學四年,每一年我們都會去獻一次血,這已經成為了我們四個夥伴間約定俗成的「儀式」。

大學時期的我

汶川地震時,我作為學生會成員,代表學校將同學們捐獻的物資送到省紅十字會。在大廳里排隊等候時,我不經意瀏覽到兩邊的宣傳海報,「造血幹細胞捐獻」幾個字躍入眼帘。

以前只聽說過「骨髓捐獻」,卻不了解「造血幹細胞捐獻」。原來這個項目是為了拯救更多的白血病患者,我們只需要在獻血時留樣,一旦配型成功,便能挽救一個垂危的生命。造血幹細胞留樣,對於每個人而言,都是力所能及的。

2010年9月10日,這是我成為聽障兒童康復老師後的第一個教師節。我希望在這樣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這天下午,我一個人跑去獻血,和醫生溝通過後,多抽了兩管血作為造血幹細胞樣本送到中華骨髓庫。

02 是我自己的決定

我是85後,家鄉在海寧,有一個比我大12歲的哥哥。爸爸是木匠,媽媽是工廠里的普通職員,一家四口雖不富裕,但日子過得平淡幸福。

六年級時,爸爸突然查出患了大腸癌,是早期,需要馬上進行手術。爸爸是家裡的頂樑柱,他病倒後,全家都失了主心骨。

媽媽日復一日在病房裡照顧爸爸,片刻不能離開,哥哥在外地讀書,家裡只有我一個人。

媽媽牽著我的手

手術費用幾十萬,用盡了家裡的積蓄,還欠下了不少債務。我每天都過得很煎熬,擔心爸爸會突然離去。從那時候開始,我成了一個沒安全感的孩子。

第一次手術還算順利,但兩年後,爸爸的病情又反覆了。看著他再次被推進手術室,我的心像被揪著似的一陣陣疼。

家裡已經沒錢了,如果這次手術失敗,我就要輟學出去打工了。爸媽已經負擔不起我和哥哥兩個人的開銷,哥哥已經成年,眼見著就要買房成家,處處需要用錢。

13歲的我,面對眼前的狀況,什麼也做不了,什麼也改變不了,很心急,也很無助。

萬幸,爸爸的第二次手術成功了,病情穩定了下來。我一放學就跑到病房去看望爸爸,他很虛弱,身上插著各種粗細不同的管子,房間裡很安靜,只能聽到心率儀「嘀嘀」的聲響。我輕輕握著爸爸的手,小聲喚著他,想給他一點力量。

我和爸爸

最艱難的時刻過去了,爸爸的身體一日日好起來。很感謝幫助過爸爸的每一個人,經歷這樣的重病,爸爸能恢復健康,我們的家庭能夠依然圓滿,是不可多得的幸運。

作為患者家屬,我對疾病帶給一個家的傷痛有切身感受,如果可以,我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去幫助更多人。

選擇學前教育的殘疾兒童方向,是我自己的決定。

我是個很沒安全感的孩子,長大後對孩子有著說不出的喜歡和親近,幼師是我一直以來的理想。選專業時,看到「殘疾兒童」這四個字,一下子擊中了我心裡那個柔軟的地方。

我無法想像一個殘疾的孩子在成長路上會經歷多少坎坷,也無法體會一個患病的孩子會給家庭帶來多少傷悲。我很想為他們做點什麼……

03 他們沒什麼不同

在大學裡,我們會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知識,也會和其他幼師專業的同學一樣學習唱歌、跳舞、繪畫、彈琴,這些都是和孩子們相處的必備能力。

直到實習,我才真正接觸到殘疾兒童。書本上的理論都用不上了,和這些孩子相處,需要的不是什麼高超的技能,而是發自內心的愛

大二開學後,我選擇去聾兒康復中心實習。剛進入到康復中心,看到教室里活潑可愛的孩子們,覺得很親切,沒有看出他們一點兒與常人不同的樣子。

但沒過多久我便發現,這裡孩子們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聽障,有一些可以進行簡單對話,有幾個孩子完全沒有辦法對話交流。

我開始彈琴,希望活躍一下教室里的氣氛,可孩子們仍然各玩各的。我這才回過神來,是啊,他們根本聽不見琴聲。

我孤零零坐在凳子上,很無助,感覺自己就是個小白痴,什麼都不會,什麼都做不了,更別提幫助他們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才明白,這些孩子們要的很簡單,就是一個擁抱,一個微笑,一個誇讚。

我把自己放下,全身心融入到與他們的相處之中,和他們逐漸成為了朋友。

看著孩子們笑著回應我,伸長了手臂,朝我蹣跚走來,我輕柔地抱住他們小小的身軀,此刻的我,滿心歡喜。

孩子們需要的只是發自內心的愛

2009年,我進入浙江省殘聯舉辦的聽力語言康復中心,正式成為了一名聽障兒童康復教師。

在我的周圍,有一群孩子,他們和普通孩子一樣活潑、可愛。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他們只能生活在無聲的世界裡,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樣交談、歡笑。

這裡每個孩子都會佩戴不同的聽力輔助器具,器具需要長時間調試和不斷地調整,來配合他們的聽力水平。

孩子們對聲音是陌生的,在課上我會引導他們去理解聲音,從生活中最基礎最簡單的聲音開始。同時也通過從無意識的發音練習,引導孩子們與實際意象結合起來。比如從「ma」這個發音,聯繫到「媽媽」這個詞語,再引導他們與自己的媽媽對應起來。

雖然有時候一個簡單的發音需要教他們重複無數遍,工作中也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困難與辛苦,但是看著孩子們在努力的學習,看著這些孩子一點點康復,一步步成長,幸福感在我心中蔓延開來。

我知道,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不好好引導,長大後他們就會從聽障兒童變成聾啞人。只要不斷練習聽力,練習說話,孩子們以後就有機會和正常人一樣學習、生活、工作,融入社會。

為此,我願意付出自己全部的努力。

和孩子在一起,是我最開心的事

有一個男孩兒叫翔翔,只有3周歲,他來自單親家庭,媽媽工作很忙,沒有時間照顧他。上親子班時,他特別調皮,老師都拿他沒辦法。他的媽媽也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問題兒童,逐漸對孩子喪失了信心和希望。

我路過親子班教室時,常看到翔翔在門口罰站,3歲的他連走路都還不那麼穩當,孤零零貼著牆站在門口,他垂著頭的小小身影讓人心疼。

他轉到我班裡時,我一眼就認出了他。我的班是專門上一對一單訓的,有足夠的時間和孩子相處。我發現他並不是「有問題」,只是缺乏愛和關心,他很希望和我做朋友。一開始他不願意上課,我就陪他玩,做他喜歡做的事情,同時把一些教育的內容穿插在裡面。

這個年紀的孩子不喜歡太多管束和規則,釋放他們的天性,才能夠打開孩子封閉的心。我是一個老師,但更多時候,我是孩子們的朋友和夥伴。

兩年時間,我和翔翔的相處,從磨合到適應再到親密無間,他進步很快。沒多久,他就可以發出簡單的音節,漸漸的,一些詞彙、句子他都能準確表達了。在課堂上,翔翔不再任性調皮,時刻緊跟著老師的節奏,有自己想法的時候會第一時間表達出來,有時都能和老師辯論呢。

我和翔翔媽媽也進行了很多次的溝通和交流。一開始,他媽媽都是邊哭邊說,自己全部的心思和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但孩子沒有變化,她很絕望。後來,孩子有進步了,他媽媽也意識到自己的方式方法需要改變,心態好了之後,她和翔翔的關係也更近了。

母親的愛是無私的,只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正確的方法,孩子一定能百分百接收到。

從事這份工作,我感到很幸福

工作到第三個年頭,我教的第一批孩子96%都已經康復。看到他們的變化,我更加堅定了選擇這個行業的信心。

一般家庭,孩子有個頭疼腦熱,家長們就急得不行,而面對聽不見,不會說話的孩子,家長又會是怎麼樣的心情?我親眼見證,許多家長在聽障孩子的康復過程中,從絕望里走出來了,臉上的陰霾也逐漸散去,露出笑容。

對我而言,最開心的事就是每天一早到教室,孩子們看到我會笑著打招呼,說老師好,在我眼裡他們是一群可愛的小天使,和正常孩子並沒有什麼不同。

就在這年,一個突如其來的電話,讓我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我需要離開孩子們一個星期,不能按時開展教學,而且原本計劃內的全國教育教學能力輪訓班培訓,也無法參加。

心裡很矛盾,很糾結,但我最終做出了一個此生不悔的決定。至今,我仍然感謝這個決定。

04 真是不可思議

2012年2月22日,我接到紅十字會的電話,得知一名韓國的白血病患者與我的造血幹細胞樣本配對成功。

電話那頭的工作人員跟我詳細介紹了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過程,懇切地希望我能夠同意捐獻,並給了我一周的考慮時間。

如果各項檢查一切順利,捐獻時間將會臨近暑假,要離開孩子們很長一段時間,培訓也無法參加,一時間我心裡很矛盾。

在網上查了許多造血幹細胞相關的資料後,我了解到,目前治癒白血病的唯一辦法就是移植造血幹細胞。

內心裡的聲音告訴我,孩子們的課,可以有時間補,全國的輪訓班還有機會參加,但人的生命就只有一次。

兩年前的教師節,我選擇獻血並進行造血幹細胞留樣。有那麼多留樣的志願者,也許一輩子都無法與患者匹配,我覺得自己能擁有這個機會,是幸運的。

第二天,我撥通了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電話,同意捐獻。

這件事我沒和家裡人說,不久後,造血幹細胞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安排了醫師來到我工作的單位,抽了10多管血,送到北京做配型檢測。

不到一個月,結果出來了,10個點都相配,這是個好消息。此時我了解到,對方患者竟是一名韓國大叔,因為涉及到跨國捐獻,我需要去北京進行造血幹細胞採集。

在我進行全身檢查的同時,患者也同步開始清髓,進入無菌倉等待。時間臨近暑假,我和單位領導請假,他們很支持我做造血幹細胞捐獻,但一個女孩子孤身去北京,還是不放心,領導聯繫了我的父母。

媽媽知道這件事後,反應很大,堅決不同意我捐獻造血幹細胞。她對造血幹細胞的了解不多,從別人口中聽來是「捐骨髓」,覺得對身體傷害很大,所以強行阻攔。

我和爸媽坐下來深度溝通了一次,跟他們普及了造血幹細胞的知識,告訴他們這對人體並沒有傷害。

爸爸很開明,他聽完我的話,說:「我相信現在的科學技術,我也相信醫院和醫生,是不會以傷害一個健康人的身體為代價去救一個瀕死患者的,這是得不償失的事。如果在不損害你身體健康的情況下,可以救人一命,我支持你去做!」

為了打消媽媽的顧慮,爸爸提出陪我一起去北京完成採集。

6月27日,我和爸爸來到北京空軍總院,在這裡每天都需要打一針動員劑。因為捐獻時是從手臂靜脈處採集抽血,外周血的造血幹細胞比較少,所以需要提前4天的時間,通過注射動員劑,將骨髓內的造血幹細胞細胞「動員」出來。

有些人會在這個過程中頭疼、腰酸或是有點感冒症狀,我感覺還好,除了偶爾感到腰酸,沒有什麼反應。

五天後,採集正式開始。躺在病床上,我兩隻手臂上插著針頭,中間連接著管子,血液從一隻手臂出來,經過分離機,提取出造血幹細胞混懸液,再從另一隻手臂流回身體里。

看著源源不斷流淌出的血液,我並不覺得害怕,反而還有點小興奮。

採集正式開始

爸爸就坐在身邊,直挺著身子,兩隻手搭在膝蓋上,時不時會摩擦一下。我能感覺到他繃著,不想表現出緊張和擔心,怕影響我的情緒。

回想起兒時爸爸生病的場景,好像也是如此,他躺在病床上,我坐在床邊,明明心裡又急又怕,但握著他的手,什麼話也說不出來。

採集前,我在微博上寫下:「一個平常的號碼,一個普通的聲音,因為2年前的一個決定,這一切變得不再普通。但願可以幫到你,雖然我們相隔萬里……」此刻的我,在做一件對人有幫助的事,在為一個生命帶去希望,我由衷地喜悅。

歷經了4小時的採集,我成功捐獻了213ml造血幹細胞混懸液。漫長的採集過程中,我一點兒也不孤單,不無聊。

這是從我體內採集的造血幹細胞混懸液

紅十字會的領導,北京造血幹細胞中心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還有醫生、家人都陪在我身邊,給我鼓勵和支持。

韓國志願者是個漂亮姐姐,她盤著頭髮,穿著一件紫色荷葉邊上衣。剛走進門,我就看到她露出親切的笑容,伸長了手,豎著大拇指,一個勁兒地用英文鼓勵我。

她捧著一大束百合花,將它放在我的床頭。姐姐用英文告訴我說,她之前完全不知道捐獻者是我這樣一個瘦弱的小女孩兒,她覺得我很勇敢。

韓國志願者給我獻花

還有一個小女孩兒讓我印象深刻,她爸爸是浙江省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管理中心主任。在捐獻前,主任和我詳細溝通了採集時需要注意的細節和問題,也給我做了一些心理建設。

在醫院的日子裡,造血幹細胞中心和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志願者都給予了我無微不至的照顧,讓我覺得很溫暖。

採集當天,主任的女兒小琦也來了,她正好放暑假,爸爸便帶她來一起陪伴捐獻人。小姑娘只有一年級,扎著馬尾辮,穿著好看的粉色格子裙和白色小外套。

她坐在我旁邊,畫了一幅畫送給我,上面還寫著:「小潘姐姐,你是我心目中的女英雄,是我們大家的偶像,你真棒!」小琦特別活潑可愛,和我聊天,唱歌給我聽,4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

小琦給我的畫

整個採集過程在大家的照顧下非常順利,我偶爾會覺得手和嘴唇有點兒麻麻的,這是因為採集過程中鈣離子會流失,醫生及時給我補充鈣液後,馬上緩解了。

對方患者的體重和我相差比較大,所以第二天又進行了兩小時的採集,兩次加起來一共是272ml的造血幹細胞混懸液。

採集結束後,志願者第一時間就將造血幹細胞混懸液送往韓國,帶給正在無菌倉等待移植的韓國大叔。

經歷兩天的採集,身體上的疲勞感肯定是有的,我回到家裡,休息了一天,就完全恢復了。媽媽看到我身體沒有任何變化,也沒有不舒服,心裡的大石頭終於落了地。

捐獻完成

造血幹細胞中心的工作人員打電話告訴我,造血幹細胞混懸液已經植入患者體內,目前狀態很好。我特別開心,馬上打開手機,在微博上記下:

「這個時候,我的造血幹細胞應該正輸進那位大叔的體內。從此我們之間就有了一種神奇的聯繫,真是不可思議!我的堅持已經完成,大叔,一定要加油喔,出了無菌倉,你就勝利了,以後的一切會更有信心去面對。我們在這邊為你加油,祈福,相信美好的明天正等著你……」

05 我會陪著你

說起來,這次捐獻經歷還成了我和先生在一起的催化劑。

我和他是在浙江省第八屆殘疾人運動會時認識的。我的工作組是保障殘運會期間所有車輛的使用,他是負責接送機的。在大會中我們經常需要對接工作,一來二去就熟悉了。

他是一個很逗的人,超級樂天派。漸漸的,他成了我的開心果,有什麼不開心的事,和他一分享,馬上憂愁就都煙消雲散。

後來我去捐獻造血幹細胞,他知道後非常驚訝,激動地說:「我所有朋友里,還沒有人有勇氣去做這樣的事,你做到了,真的很了不起。」

我看著他微微漲紅的臉,有點不好意思,低下了頭,但溫暖的感覺湧進了心裡。這件事的催化,讓我們的關係更近了,不久後便成了男女朋友。

我們倆

2013年2月,遠在韓國的白血病患者病情出現了反覆,有復發的趨勢,唯一的治療手段就是二次捐獻。

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聯繫我,希望我能同意再次捐獻。我想都沒想就答應了,幫人就要幫到底,如果這次不幫忙,第一次的所有努力不都沒有意義了嗎?只要有一絲希望能讓韓國大叔好起來,我願意竭盡全力。

答應了工作人員後,我立即撥通了男朋友的電話,他聽說後很支持我:「既然你決定去做了,就去做吧。如果能替你去,我願意自己去做這件事,但沒辦法,我運氣沒有那麼好,不要擔心,我會陪著你的。」

4月9日,我和男朋友一起來到北京空軍總院,這次我捐獻了94ml的淋巴細胞,它可以減輕對方患者體內的排異反應。

採集時,他一直陪在我身邊

後來,造血幹細胞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我,這94ml淋巴細胞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韓國大叔的病情穩定下來了,整個人的狀態都在變好。

聖誕節那天,我和男朋友去領證了。其實在第二次捐獻前我們就談過結婚生子的規劃,但我希望完成這次捐獻後再結婚,男朋友並沒有因為捐獻而產生什麼顧慮。

領證當天,他拿出一張榮譽證書很驕傲地在我面前晃了晃,我發現這是造血幹細胞留樣的志願者證書。原來他也加入到了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隊伍,為了能進行造血幹細胞留樣,還特意去獻了血。

「我才知道配型成功的幾率就和中五百萬彩票一樣,我也希望能和你一樣,中個大獎!」看著他歡樂的樣子,我心裡甜甜的,他不僅是嘴上說說,還用自己的行動在支持我。

2014年11月,我們的兒子出生了,小名叫「哪吒」。有些女性可能會擔心捐獻造血幹細胞細胞對身體產生影響,但我知道捐獻對人體是沒有傷害的,更不會影響生育。

先生抱著小哪吒

備孕和懷孕期間,我的身體一直很健康,寶寶出生也非常順利。我很感恩家人的理解,他們給了我愛和力量。

時間過得很快,哪吒已經6虛歲了。這是我成為聽障兒童康復教師的第10年,從沒有想過要放棄這個行業,成為媽媽後,更能體會到父母對孩子全身心的愛。

看著身邊一群群聽障孩子日益康復,我內心的不安和畏懼都被驅散了,現在只有滿滿都溫暖和感動。

捐獻後,我受邀加入造血幹細胞中心的志願者服務隊,擔任宣講分隊隊長。在工作之餘,我們常去校園和企業,進行造血幹細胞捐獻的宣講,普及捐獻知識。

和路人講解造血幹細胞的基本知識

我們服務隊的隊員們都是很有愛心的人,對造血幹細胞事業充滿熱情。和他們在一起相處,我學到很多,心態也更積極樂觀了。大家在一塊兒為了共同的公益事業付出,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

護送「生命的種子」

服務隊聚會時,我也常帶著哪吒一塊兒參加,如果有一天他告訴我,自己也希望成為捐獻志願者,我一定會支持他,陪伴他,去做到。

幸福的一家三口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5UTCnEBiuFnsJQVW6M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