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們告別了這些銀幕角色

2020-01-06     電影通緝令

2019年已經過去了,回看這一年,不管好壞,總還是能有一些值得回憶吧?電影銀幕在大時代與小時代的更迭中,具有一種特殊的存在意義,在於對時代的記錄,每一年的電影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這個時代的面貌,成為未來的人研究過去的蛛絲馬跡。


而當一些事情,以電影的方式與我們告別的時候,也許象徵著時代的這一部分就此剝落,消散於歷史的洪流之中。


讓我們來看看2019年告別的十大銀幕角色有哪些,以及他們的告別在歷史的敘事中有什麼隱喻?


01 銀幕之死


1.《流浪地球》劉培強——宇宙戰狼居然會死?


年初的《流浪地球》打響了中國電影市場今年的開頭炮,這個開頭炮不僅僅指的是它票房突破46億,以及打開了中國科幻類型片的大門,還包括主演吳京在片中真實的成了一枚炮彈。



在《戰狼2》一舉成為中國電影票房冠軍,捍衛56億記錄2年半以來,似乎吳京身上聚焦了很多目光,有的是期待他再創新高,有的則是等待他從高處摔到谷底。


在《戰狼》第一部後吳京還能輕輕鬆鬆演演配角,甚至是《大話西遊3》里的「武僧」唐三藏。但是《戰狼2》的確給了他很大的壓力,《流浪地球》是他在這之後真正占據主導地位的作品。



劉培強一角最終以壯烈一死結尾,似是為吳京的票房神話畫上一個休止符。往後國慶檔的《攀登者》雖然收穫10億票房,但在同檔期幾個大片中表現最差。


吳京在《流浪地球》一「死」後,應該如何找到真正攀登的道路?他到底能不能成為中國硬漢類型影片的領軍人?似乎還有更多考驗等著他。

2.《愛爾蘭人》阿爾·帕西諾、《小丑》羅伯特·德尼羅——好萊塢老炮



放眼更大的市場,今年的好萊塢吹起了一股經典復甦風,尤其在馬丁·西科塞斯領銜的舌戰群儒「漫威是不是電影」大戰後,整個奧斯卡頒獎季都偏向於以他為代表的老一派作風電影。


我們必須把《愛爾蘭人》中的阿爾·帕西諾和《小丑》中的羅伯特·德尼羅並列提及,在諸多影迷眼中,他們就像是一組雙生花。以他們今時今日的江湖地位,依然願意為他人做嫁衣,甚至是死在銀幕之中,實在是一種可貴的電影人精神。



「老將出馬一個頂倆」的威力猶在,但老將畢竟是老將,好萊塢作者電影的未來要怎麼走,不是他們出一兩次手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3.《x戰警前傳4:黑鳳凰》魔形女——最雞肋的犧牲


《x戰警前傳》系列似乎驗證了「事不過三」的古老道理,前兩部質量節節攀升,到了第三部便開始差強人意,但好歹以經典神話敘事模式推出了黑鳳凰這個人物,完成舊神殞滅、新神誕生的交替儀式。


結果到了以黑鳳凰為主的電影里,完全把神話敘事拋諸腦後,變成一鍋亂粥,甚至不惜殺死了受歡迎角色魔形女。魔形女之死對於劇情來說,幾乎是毫無任何敘事作用的,但是對於好萊塢而言,又是一次政治正確的表現。



但是這個人物的死亡也是有據可循,在前三部中她始終是一個亦正亦邪的角色,過分獨立和自由。聯繫到演員本身詹妮弗·勞倫斯,她本也是一代好萊塢天之驕女,年紀輕輕拿下奧斯卡,坐擁《飢餓遊戲》和《x戰警前傳》兩大吸金系列,但偏偏她風頭最盛時和韋恩斯坦聯繫也很緊密。到了me too運動的後期,她只好化身魔形女,以最純良道德的方式犧牲,狼狽的全身而退。

4.《星球大戰9:天行者的崛起》萊婭公主——太空肥皂劇的終結


2019年也迎來這個時代的《星戰》系列完結,在《星球大戰9:天行者的崛起》中萊婭公主離開了我們。而在現實里,她的扮演者凱莉·費雪在2016年末已經因心臟病去世。當時她在第八部《星球大戰》中的戲份已經完成,依然出現在了2017年末的銀幕上。



而在第九部里,利用未使用拍攝片段、高科技以及生硬自圓其說的編劇,讓萊婭公主在銀幕復活,並且正式與大家告別。


萊婭公主的離世,其實象徵著這個延續40餘年的超強太空肥皂劇某種意義上的終結,因為她就是這個故事的靈魂人物。在1977年開啟的三部曲中,她是反抗軍的頭領,以她為中心集結了漢·索羅和盧克。


而在《星戰前傳》系列中,雖然她沒有出生,但是娜塔莉·波特曼飾演的銀河女王,雖然角色上是她的母親,以創作前後順序來說,必然是從萊婭公主的角色特徵中延伸而出的,兩者互為繼承關係。



新的三部曲里,她依然是反抗軍的領袖,所有人的精神信仰。無論未來星戰以什麼面貌再重啟,最初的精神已經因為她的告別而不復存在。凱莉·費雪也因為這個角色,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文化偶像,她在銀幕內外都已經離去,但原力始終與她同在。

5.《復仇者聯盟4》鋼鐵俠、黑寡婦、滅霸——他們隨時都能回來


同樣迎來暫時性大結局的宇宙肥皂劇,還有漫威宇宙。在《復仇者聯盟4》里,殘忍的殺死了這個系列的主心骨人物鋼鐵俠,最重要的女性角色黑寡婦,以及宇宙最深沉反派滅霸。



但這三個角色的死亡,總有一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無論多少人靠刷片梳理出更多細節,包括一些未使用片段的曝光掀起一輪又一輪淚點攻擊,事實上這就是一種商業片的煽情敘事,看一萬遍,都沒辦法解讀出什麼真正的藝術高度。



而且黑寡婦在這邊剛死,那邊立馬推出個人前傳電影。這一類新型商業大片,只要製片方還能賺到錢,只要主角沒有厭倦年復一年演他們,故事一定可以圓回來。



就算主角不想演了,找新的替補者延續他們的精神意志,這個超級英雄形象依然可以挖掘下去。他們可以在銀幕上如鳳凰一般無限循環死而復生,這樣的一種製片思路,可能恰好迎合了馬丁·西科塞斯所擔心的「電影之死」。

6.《終結者:黑暗命運》T800——這次他不會再回來


那邊超級英雄要回歸隨時都能回歸,但《終結者:黑暗命運》里的T800卻不會再回來了。T800是阿諾·施瓦辛格最重要的銀幕角色,同時也是科幻影史,乃至好萊塢電影史的一個重要角色。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革新,也是科幻電影理念上的一次變革。



《終結者:黑暗命運》被稱為《終結者2》真正意義上的續篇,施瓦辛格回歸之外,詹姆斯·卡梅隆也擔任監製工作,他的前妻、前兩部的女主角琳達·漢密爾頓也回歸了故事,那句著名的「I』ll be back」就交給了她,這也代表著T800不會再回歸。


這部電影全球票房慘澹,被列為年度虧損電影之一。從這個角度來看,施瓦辛格的這次告別,也是象徵老牌動作片與老牌動作明星終將被時代淘汰,無論男女。

7.《獅子王》木法沙——經典銀幕之死再現


另一部年度矚目的大片,是迪士尼推出的真獅版《獅子王》。在預告片出來前,大家都很好奇,明明沒有人類的故事,如何演繹「真人版」。當然又是依賴科技,利用真人捕捉技術。電影上映後,雖然對於動物們面無表情有諸多討伐,仍然沒有阻止它的票房稱霸全球。



其中看到木法沙之死一幕,我仍然深感震撼。真獅版的木法沙繼續由「好萊塢之聲」詹姆斯·厄爾·瓊斯配音,他另一個經典配音角色就是黑武士拉斯·維達。儘管已經88歲高齡,他的聲線依舊。


迪士尼為《獅子王》所有角色都申報了真人表演類獎項,這是另一種壯舉。一方面自然是迪士尼的狂妄自大,但演員真實與否的討論也存在了多年,像是《指環王》、《猩球崛起》中的安迪·瑟金斯很多人都為他沒有過表演類提名而不平。



但今天《獅子王》的操作又讓人乍舌,演員與技術的融合究竟要如何評鑑?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一定會有定數,可能木法沙再度之死,也是真人表演模式之死的開端。

8.《南方車站的聚會》胡歌——偶像渴望死


年度最令人期待的華語電影便是入圍坎城電影節的《南方車站的聚會》,這也是刁亦男在《白日焰火》奪得金熊後的作品。而網絡熱議更多集中在胡歌的表演上,而並非是電影本體。



胡歌在小生中是一個異數,按理說他就是早期流量,以偶像劇式的《仙劍奇俠傳》出道。在經歷生死突變後,他的演藝道路似乎有了更深層次的發展,演話劇《如夢之夢》,締造精品電視劇《琅琊榜》,連一代理論大師齊澤克都寫過關於《琅琊榜》的文章。



但大多數人還是會把他的定位放在小螢屏,而非大銀幕。《南方車站的聚會》是他在2012年後再度領銜主演的電影,角色形象與他過往幾乎完全背道而馳,最終在逃亡中死去。


這一死,似乎是他在對自己曾經的流量偶像地位宣布告別。雖然對他的表演評價褒貶不一,但至少他做到了跨越出這一步。

9.《葉問4:完結篇》葉問——另一個宇宙最強的謝幕


同樣是超強系列電影的《葉問》在今年年末走向了落幕,像是以往一切功夫明星影片,總要宣告某種告別,讓這個電影顯得更有意義。甄子丹說他之後再也不會演功夫片了,類似的話感覺成龍、李連杰都說過。



葉問對於今天的香港電影,有兩個重要的象徵意義。一個是老牌功夫類型片北上後的迴光返照,在第一部問世時,的確驚艷了市場。二個是香港明星最後的倔強,甄子丹雖然出道於香港電影黃金時代,但真正被視為一個獨當一面的功夫巨星,是從葉問開始。以他個人的明星魅力為葉問續命至今,已經是一個奇蹟。


片中有一幕別有意味,甄子丹與吳樾大戰,難分勝負卻來了一場地震,兩人紛紛開始避難。這就是宮二說的「武功再高高不過天,資質再厚厚不過地」,葉問就算能打十個,勝不過天災贏不過時間。這也是葉問落幕的重要原因,屬於他的電影時代也過去了。


10.《上海堡壘》集體——偶像之死的深層解讀


本榜單以《流浪地球》開頭,以《上海堡壘》收尾,恰好呼應了網友揶揄的中國科幻電影大門打開又關上的戲謔。在《上海堡壘》的主要角色里,鹿晗是倖存者。



但作為電影的主演,又背負了流量的名號,最終沒有成為票房靈藥,他又成了這個電影真正的殉難者,似乎《上海堡壘》就在宣告他這一代流量偶像之死。


同時,片中另外一個角色高以翔,在銀幕之中犧牲,在銀幕之外因為錄製綜藝節目突發疾病身亡。給了我們另一種感慨,明星制的魅力之一是不朽,這些明星應該在聚光燈下維持永生的神跡。



無論是《上海堡壘》把鹿晗塑造成救世主,還是綜藝節目縱容藝人過勞,都是基於這一點,他們也認為明星光輝永存,是真的不會死。但拋開光環,都是肉體凡胎。


02 年度死亡天使


1. 香港電影的半壁江山——古天樂



如果要說今年在華語電影銀幕上死亡最多次的大明星,我想就是古天樂了。在他領銜主演的《掃毒2》、《使徒行者2》、《犯罪現場》結尾,他的角色都死掉了,當然《使徒行者2》是一個相對開放的結局,沒有具體表明死沒死。


2019年華語電影銀幕的含「古」量也很高,年頭到年尾一共六部古天樂領銜主演電影上映。毫無疑問古天樂現在就是香港電影的半壁江山,他主導的是老牌香港類型片警匪故事,同時也努力做著類型多元化的開發,不僅有延續下來的系列電影,還有新的類型模式的開發。



古天樂願意在銀幕死去,像是一種特殊的信號,希望在未來香港電影界有人能夠接班。老一輩人早就做好準備讓新人出頭,但這麼多年守株待兔過來,能夠撐起一片天的新人還沒有出現,更是老一輩電影人的悲哀。


03 2019年生命的奇蹟


中國人很忌諱「死」,在新一年初始回味過去,可能本身因為那一年已經過去,已經「死」了,反而可以不用忌憚太多。但是,2019年的銀幕除了有這些死亡的角色,還有一些本來在真實歷史中已經死掉的人,藉由電影的魔力得以復活一次。

1.《昨日奇蹟》約翰·列儂——我過了快樂的一生



大概全世界都聽過一個約翰·列儂的故事,他五歲的時候,他媽媽告訴他,快樂是人生的關鍵。上學以後學校的人問他,長大後的志願夢想是什麼?他寫下「快樂」,學校的人說他沒搞清楚題目,他說他們沒搞清楚人生。


《昨日奇蹟》的一個出發點,大概就是約翰·列儂的這句話。不然故事的結尾,男主角去找還活著但平凡的約翰·列儂時,不會有快樂的一生就是成功這樣的對話。這個世界少了一個偉大的藝術家,但多了一個簡單快樂的平凡人,到底是幸運還是不幸呢?

2.《好萊塢往事》莎朗·塔特——我拯救了羅曼·波蘭斯基的一生



昆汀的《好萊塢往事》是2019年不少人年度最期待的電影,也可能是他們年度最失望的一部。早在香港上映的時候我就看了這部電影,總體來說我是失望的,但我很喜歡影片的結尾(以下涉及劇透)。


像是《贖罪》最後,女作家坦言她的姐姐和戀人一生不曾再見,他們各自死去,但她在自己的小說里還給了他們幸福的結局。《好萊塢往事》的最終,也就是昆汀還給了羅曼·波蘭斯基和莎朗·塔特他們不曾擁有的幸福,這種電影人對電影人的悲憫是很讓人動容的。



如果莎朗·塔特還活著,羅曼·波蘭斯基的一生,甚至是整個電影史,都有了一次被改寫的機會。且不說走向會是好還是壞,至少一對母子的生命存活了下來。


04 特別提及

1. 銀翼殺手死於2019年


對於很多影迷來說,2019年最為震撼的一次銀幕告別,是發生在真實與虛構的交界處。1982年拍攝的《銀翼殺手》,把故事背景定為2019年,片中的反派羅伊死在電影時間的2019年。而他的飾演者魯特格爾·哈爾,去世於2019年7月19日。電影與現實巧合的碰撞,總會讓人萌發出諸多遐想。



而《銀翼殺手》本身描繪的那個骯髒、不光明的賽伯朋克未來,在這個銀幕內外的死亡呼應之中,顯得格外具有寓言性。


一個影史佳作的誕生,不光有電影品質的必然性,加上這一重現實的偶然性後,更具一種魔幻現實主義的魅力。我們會走向哪一部電影中描繪的可怕或光明的未來?又或者,人類文明早已經如在電影里毀滅千萬次一般沒有了未來。


電影還會好嗎?

世界還會好嗎?


這不是一句兩句話就能給出的答案。


我只能說,時間不斷向前,代表著我們也不斷在告別和迎接。

好的事情會消失,也會出現新的好的事情,壞的部分也是如此。


那些角色、那些故事會在銀幕上迎來一個大大的「End」,而你的未來,還在等待你奔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2hBfG8BMH2_cNUgLC9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