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娃的這7句口頭禪,比搶錢還要老母親的命

2020-08-28     李點點

原標題:二胎娃的這7句口頭禪,比搶錢還要老母親的命

前兩天,看到了這樣一條朋友圈:

哈哈哈哈哈。

這屆中年媽媽不怕苦,也不怕累,最怕的還是孩子的童言無忌,一不留神就成了致命的打擊。

微博評論區更是紛紛表示「同一個世界,同一款熊孩子」——

孩子這種神奇的生物,只要他一張嘴,老母親就不自覺地捏緊拳頭。

特別是有些話。

每次一聽見,都仿佛是有人在老母親脆弱的神經上蹦迪。

「為什麼」

沒有被娃的十萬個「為什麼」折磨過的老母親,不是一個真正的老母親。

你永遠也不知道,腦迴路清奇的熊孩子能問出什麼樣奇葩的問題。

有一回,妹妹發燒了。

兒子若有所思地問我:

「媽媽,為什么小孩要發燒?是因為燒了以後就成熟了嗎?」

還有一次,女兒想吃炸雞。

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跟她講油炸食品不健康,吃了還容易發胖。

女兒聽了以後,小小的眼睛裡寫滿了大大的問號:

「媽媽你上次明明說高溫消毒,那為什麼油炸的東西還會不健康呢?我就知道你在騙我!」

有的「為什麼」只是讓人迷惑,但還有的「為什麼」卻能讓中年媽媽失去尊嚴。

有一天,我跟兒子看電視,他突然回過頭問我:

「媽媽媽媽,東京、南京、北京都有,但為什麼沒有西京?」

作為一個地理白痴,我理所當然地懵了。

可誰知道熊孩子看我愣住了,竟然得意地笑了:「西經不是被唐僧取走了嗎?媽媽你可真笨!」

都說「一孕傻三年」,我還以為是調侃,誰知道我這是一傻傻好多年,掉進娃的坑裡出不來……

「憑什麼」

現在的小孩子,個個都是24小時不關機的碎鈔機。

每次帶著兩個熊孩子上街,他們總是看什麼都想吃,見什麼都想買。只要老母親敢拒絕,分分鐘「憑什麼」警告。

「憑什麼哥哥有兩個文具盒,我只有一個?」
「我同學都用36個顏色的橡皮泥,憑什麼我的只有24色?」

這時候,一個不留神,老母親很容易被孩子喚起心底的內疚和羞愧,最後乖乖掏錢,做實自己「吃土料理首席廚師長」的頭銜。

當媽媽的錢包被掏空的那一刻,沒有一句孩子的「憑什麼」是清白無辜的。

但作為一個鬥爭經驗豐富的老母親,我深知:

這個世界上,能打敗「憑什麼」的只有「憑什麼」。

「憑什麼哥哥現在三年級,你還在上幼兒園?」
「別的同學假期都知道幫媽媽做家務,憑什麼你整天玩遊戲?」

看看!

什麼叫「一物降一物」。

歸根結底,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等一下」

我記得第一次感受到「等一下」這句話的殺傷力,還是從孩子爸爸的身上。

讓他洗碗,他說「等一下」;

讓他拖地,他說「等一下」;

讓他帶娃,他的回答還是「等一下」;

……

等來等去,老母親終於忍無可忍,自己去洗了碗,拖了地,還陪著孩子玩了半小時的奧特曼打小怪獸。

這一刻,我終於在眼淚中明白:

哪有什麼孩子爸爸的「等一下」,分明只有大豬蹄子的「等億下」。

現在,我兒子也完美繼承了大豬蹄子的這項屬性:

喊他起床,他嘟囔著「等一下」;

叫他寫作業,他盯著iPad頭也不回地說「等一下」;

催他去睡覺,他磨磨蹭蹭,永遠要「等一下」;

……

直接導致了每次兒子「等」字還沒說完,我就已經血壓蹭蹭地往上升,整個人都易燃易爆炸。

好在,娃有「等一下」,我有「等多久」。

等一下是多久?10分鐘好不好?

好~

或者:

那你看完這集動畫片就睡覺好不好?

好~

你康康你康康,娃這種生物就是不會拐彎,你不催,他以為自己額外爭取了時間~

「我不要」

如果說,什麼樣的傷害可以媲美老大的「等一下」,那一定就是老二的「我不要」了——

「寶貝,今天咱們一起畫畫好不好啊?」

「我不要!」

「天氣預報說要下雨,小公主今天穿運動褲好不好?」

「不嘛不嘛,就不穿運動褲!」

「準備開飯啦,小寶去叫一下爸爸和哥哥喲!」

「我不要!

作為一位兒女雙全的老母親,經常能聽見男孩媽媽天真地問我:跟兒子比起來,女兒是不是像個小天使?

我通常都是笑而不語,真害怕自己一張嘴就要忍不住吐槽:

男孩也好女孩也罷,都是天生的「小作精」。

他們每天孜孜不倦、變著花樣地演繹著各種姿勢的「我不要」,簡直是在老母親的底線邊緣瘋狂試探。

孩子張嘴前,我在心裡一遍遍默念「溫柔而堅定」;

可等到唇槍舌戰的那一刻,我腦海里就只剩下一個念頭:毀滅吧,我也不要當媽媽了!

「我就要」

不過,本以為熬過了娃的「我不要」,就再也沒有什麼能刺痛中年媽媽的小心臟。

圖樣圖森破!

因為上一秒大喊著「我不要」的娃,很可能下一秒就會啪啪打臉,叫囂著「我就要」。

昨天,我給兒子講完睡前故事,並反覆確認了他不要喝水,也不要上廁所。

但正當我準備離開的時候,挑戰才正式開始——

「媽媽,我要拉臭臭。」

「你1分鐘以前還說不要的啊。「

「可我現在想拉了。」

說話間,他一骨碌爬起身,無比堅定地沖我喊:

「媽媽,我要拉臭臭!我就要拉臭臭!現在!立刻!馬上!」

那我還能怎麼辦?只能乖乖打開燈,陪他去廁所。

誰知道他坐在馬桶上還沒3秒鐘就又對我說:「我感覺好像不用了,媽媽我要回床上。」

躺回床上沒過幾秒,兒子又又又捂著肚子大喊:「媽媽,感覺還是不太對,我要上廁所!」

家裡的拉鋸戰還是小意思,老母親最怕帶娃出門。

「媽媽,我就要這個奧特曼!」
「可你家裡有一個一樣的呀。」
「不,這個是我最喜歡的傑克奧特曼。」

看小孩的奧特曼,就像豬隊友看我的口紅一樣,搞不清

好在,老母親早就為應對今天的場面做好了準備。

「可你這個月的玩具額度已經用光了啊,如果你下個月還想買,媽媽一定給你買。」

「不好,我現在就要!」

「如果你喜歡,我可以等你,咱們在這裡多看一會吧,你來跟媽媽說說這個奧特曼哪裡不一樣了……」

其實,小孩子也不是那麼的不講道理,好好溝通,這小腦殼還是能聽進去的哈哈。

「知道了」

每次孩子跟我說「知道了」的時候,我都仿佛聽見有人在我耳邊唱:「你不是真正的知道 ,你的『知道了』只是一種保護色。」

有的時候,「孩子的知道了」就像是另一種形式的「等一下」——

當你跟孩子說:「寶貝,今天不能再看電視了哦。」

回應你的,永遠都那一句「知道了」以及他一動不動坐在電視機前的樣子。

也有的時候,孩子的「知道了」更像是一場幻覺——

每次兒子信誓旦旦地表示「知道了」、「都懂了」,那他考試的時候多半還是會寫錯別字、算錯結果。

翻書馬冬梅,考試孫紅雷。

我估計他也就是「知道」了個寂寞吧。

「媽媽」

今年寒假的時候,網上有一張叫「不要喊媽」圖突然火了。

不會的字請查字典!不要喊「媽」!
不會的題,請先讀3遍!不要喊「媽」!
不會的不要喊嗎,先讀題讀題,認真讀題!
……

看得老母親笑著笑著就想要哭了。

原來我們都一樣,當媽以後,最害怕聽見的還是那一聲「媽媽」。

還記得孩子第一次叫「媽媽」的時候,老母親鼻子一酸,眼淚就唰就掉下來了。

可現在——

「媽媽,你還要在廁所待多久?」

「媽媽媽媽,你看哥哥啊!他又搶我的酸奶喝!」

「媽,妹妹打擾我彈琴!」

「媽媽,爸爸他不跟我玩!」

左一句「媽媽」,右一句「媽媽」,期間還夾雜著孩子爸爸那一聲聲的「孩子他媽」。

叫得老母親乳腺也增生了,內分泌也失調了,感覺下一秒靈魂就要出竅。

但如果你問我,當媽以後最愛聽的話是什麼。

老實說,也是這一句「媽媽」。

畢竟,孩子就是這麼奇奇怪怪的生物:他們有驚人的體力,磨人的耐力和氣死媽媽不償命的智力。

但只要一句「媽媽,我愛你」,便又爆發出了讓你不得不愛的超能力。

我想,大概是因為這一聲「媽媽」,既可以是我們生活中的軟肋,但也能成為我們餘生的鎧甲。

喊吃飯,等一下;洗澡,等一下;穿衣服,等一下;寫作業,等一下……反正土豆所有都是下意識就等一下,或者我不要。

上次去三亞,土豆全程都在「不要」:「不要!不去!我要在房間看電視!」可是,到最後都變成:「不走!不要!我還要多玩一會!」

憑什麼也是他的口頭禪:「憑什么妹妹可以跟你一起洗澡而我不能?」

雖然也有被問煩的時候,但娃就是通過這樣的問題來探索世界、了解邊界,不是在找茬。

我一般都會耐心地回復他:因為媽媽和妹妹都是女生,而你是男生而且已經長大了所以不能一起洗,但是如果你需要,可以在你在浴缸洗澡的時候,我在你旁邊做面膜,或者給你讀書聊天,這樣是不是也差不多呀?他馬上就開心的接受了。

孩子有口頭禪,老母親就有緊箍咒,對付「熊孩子」,「耐心」才是最底層邏輯啊

你好,我是李點點,3歲女兒番茄、7歲兒子土豆的麻麻,擅長用漫畫和文字記錄二胎雞飛狗跳的日常,分享育兒感悟及婚姻幽默吐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vwxNXQBeElxlkkaJaD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