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技能備賽 巧抓三個環節

2019-11-08     中華現代護理雜誌

護理技能競賽現已成為各中、高職職業院校學生的常態化比賽,護理技能競賽成績不僅取決於選手自身能力,還取決於賽前科學的培訓指導。學生不同階段的訓練,需採用不同的方法,備賽過程需重點抓好三個環節。

第一環節

熟練操作步驟

這一階段,要求學生操作正確,動作連貫。學生反覆練習,教師耐心糾錯,並多多給予鼓勵,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隨著練習的進展,學生對操作手法會有較好的領悟,從而能較好地把握操作動作的協調性和流暢性。

第二環節

細化、優化操作

這一階段,要求學生把握操作的準確性、特別是操作的細節部分,並強調「省時節力」。

訓練時注重細節非常重要,比賽中勝出的選手,肯定是每個細節處理的非常合理,要讓學生明白「細節決定成敗」的道理。

練習中,要讓學生在操作中注意每一個細節,統計分析操作中出現的錯誤並深究原因:是習慣?是偶然?還是技術問題?只有找到了錯誤的根源,才能徹底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去體會「巧」在練中生,學生在練習中自然會去琢磨如何「省時節力」。

不同操作項目,縮短操作用時,方法會有所不同。有些操作項目可讓學生將操作分段記時,比較每次每段的操作用時是否一樣,便於找出用時或多或少段的問題所在。比如靜脈輸液可分為五段——評估、備藥、穿刺前、調速後、拔針後,將學生每次每段的操作用時記下來,進行自身前後對照,也可以橫向比較(和別的同學比校),和學生一起總結、分析和改進。

而有的操作一些部分是不可以省時的,比如心肺復甦術有幾個時間段是基本固定的,判斷心跳、呼吸,五個循環中的胸外心臟按壓、五個循環中的吹氣,所用時長不能多也不可以少,若要「省時」,就要去發現除這幾處之外的操作步驟中哪幾處可以省時省力完成了。限定時間完成,是對學生意志力和耐力的鍛鍊。

圖文無關

第三環節

設置不同場景訓練

比賽場上選手往往會受到場地、用物、人物等不同情況影響心態。因此,臨近比賽前給學生適當設置不同場景進行訓練,以提高學生在不同條件下的隨機應變能力和現場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確保學生在比賽時能穩定發揮。

例如,變換不同操作場地、變換不同病例,也可在操作中設置障礙或「意外」。比如,輸液用的止血帶落地,口腔護理擦拭過的棉球沒能扔進該盛放的彎盤內,觀察學生的應變力,並適時引導學生如何補救。設置不同病例,讓學生重視查對病人,並要求學生根據病人及病情不同,在操作語言藍本的基礎上,變換操作目的解釋和健康教育內容,以此加強學生與病人交流溝通能力的鍛鍊;模擬比賽場景,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

適當的變換場景訓練,可有效規避賽場上操作缺陷的出現。此外,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當學生在面對較複雜的臨床護理環境時,能有良好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和決策能力。

在備賽指導中,巧抓以上三個環節,以「大目標、小步子、步步落實、螺旋上升」為策略,可有效提高操作訓練的效率。

想了解更多資訊,歡迎關注我們的今日頭條號(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和微信公眾號(cjmn2015

歡迎您到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平台投稿:[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nNkTG4BMH2_cNUgauu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