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
有一則小男孩救了一樓人的新聞
新浪新聞中心
原來小男孩放學回家的時候
在樓道里聞到了刺鼻的燃氣味
及時通知並疏散了居民
最終避免了更大事故的發生
可是我們聞到的真的是天然氣的味道嗎
世界上最臭的物質之一
天然氣是一種主要由甲烷組成的氣態化石原料,原本就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可是它非常危險,當空氣中的甲烷濃度達到百分之五時,點燃它就可以造成爆炸。
所以,曾經無色無味的天然氣就好比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炸彈,只有被炸飛的那一刻人們才能發現它的存在。
soogif
也正是因為八十多年前的一場爆炸,讓人們意識到了讓天然氣顯露「蹤跡」的重要性。
1937年3月18日,美國德克薩斯州的新倫敦學校像平時一樣正準備放學,然而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此時他們已經被泄漏的天然氣悄無聲息的包圍了。
當時一位教職人員正在電動木材車間,準備啟動機器進行修理工作,就在機器啟動的一瞬間,一個小小的電火花引爆了天然氣,幾乎將學校夷為平地。
在這場爆炸中,由於遇難者遺體被嚴重破壞難以統計,保守估計有近300名師生喪生。
科學網
這件事給遇難者的家庭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也讓當地政府在心痛的同時,對這種無聲無息的危險引起了高度重視。
很快,德克薩斯州通過了一項新的法律,要求必須將天然氣與臭味氣體混合,以便在氣體泄漏時能夠及時被人察覺。
沒過多久,美國的其他地區也相繼效仿,漸漸地,也在全世界普及開來。
而在多種加臭劑中,科學家們最終選擇了乙硫醇。
維基百科
乙硫醇是常見的硫醇之一,具有強烈、持久且刺激的蒜臭味。
乙硫醇的臭味有多霸道呢?
當五百億個空氣分子中含有一個乙硫醇分子時(0.00019mg/L),人們就可以準確無誤的聞到它的臭味。
並且,很少有物質可以比它還臭。
所以,科學家們將濃度極低的乙硫醇製成加臭劑,添加到天然氣等物質中,以便人們提前預知危險。
soogif
長頸鹿的角叫長頸鹿角
此時一定有人覺得我是個憨憨,並表示:「長頸鹿的角不叫長頸鹿角難道要叫犀牛角嗎?」
別急,我可以解釋。
動物頭上的角指的是它們頭上那些堅硬的凸起物,這些角是由角質層或是骨骼組成。
而哺乳動物的角又分為五類,長頸鹿角就是其中一種。
pixabay
長頸鹿角是由皮膚和軟骨組成,角上的皮膚幾乎與全身皮膚沒有區別。除了長頸鹿之外,還有一種動物擁有長頸鹿角,那就是雄性霍加狓。
霍加狓是一種直到20世紀初才在非洲薩伊森林發現的大型哺乳動物,分布在非洲中部剛果民主共和國東北的雨林。
由於它長得非常像斑馬,還頂著一對長頸鹿角,人們一度以為霍加狓是斑馬和長頸鹿的「愛情結晶」。
事實上,霍加狓是長頸鹿科中的一種動物,並且是長頸鹿唯一尚未滅絕的近親。
pixabay
除了長頸鹿角外,哺乳動物的角還有以下幾種:
洞角
洞角是由真皮形成的骨質芯與表皮形成角質鞘組成,這種角十分堅硬,並不會分叉,一旦長出來終身都不會脫落。
基本上牛科動物的角都是洞角,所以牛科動物也被稱為洞角科。
維基百科
實角
實角是骨質角,剛長出來的實角在骨心上有嫩皮,角長成後,這層皮就會逐漸老化、脫落,最後僅保留分叉的骨質角。
鹿科動物的角一般都是實角。
pixabay
叉角羚角
叉角羚角是雄性叉角羚特有的角,這種角介於牛科的洞角和鹿科的實角之間,骨心處不分叉,但角質鞘分叉。
簡單來說就是上面分叉,底部不分叉,而這上部的角質鞘每年都會更換,而下部的骨心卻不會脫落。
雌性叉角羚也不是完全沒有角,只不過它們只有下端短小的骨心而已。
pixabay
表皮角表皮角完全由角質組成,沒有骨頭,是犀科動物所特有的角。
這種角生長在鼻骨正中間,如果是雙角,則呈前後排列,前角生於鼻部,后角生長在頷部。
pixabay
馬蹄是腳指甲
跟長頸鹿角一樣「迷」的,還有馬蹄。
在電視劇中,經常會出現修馬蹄,釘馬掌的畫面,馬蹄上釘著蹄鐵,它不疼嗎?
soogif
其實人家真的不疼,因為馬蹄其實是馬的腳指甲啊,修馬蹄就相當於給馬做美甲。
pixabay
哺乳動物們基本有三種行走方式:像熊那樣腳掌著地行走的跖(zhí)行,像貓、狗那樣用前腳掌或者腳趾走路的趾行,以及像牛、馬一樣用指尖行走的蹄行。
在漫長的進化中,大多蹄行動物們進化出了長長的腿,並用四肢末端來走路,這讓它們變得更加善於奔跑。
而它們接觸地面的柱狀結構,就是蹄。
soogif
就好像芭蕾舞者用腳尖在走路一樣,只不過蹄行動物的「腳尖」比我們擁有更多的防護。
它們的指節外包裹著血管和減震軟組織,最外層還有由角蛋白組成的防護組織,不僅和人類指甲的成分相仿,就連會不斷生長的特性也一樣。
所以,馬其實就是用腳指甲在飛奔,釘馬掌就相當於給它們穿了一雙鞋,不僅不會感到疼痛,還會起到保護「指甲」的作用。
pixabay
電磁波過敏
有的人對花生過敏,有的人對風過敏,有的人對蟎蟲過敏……你們知道嗎,居然還有人對電磁波過敏。
電磁波過敏症簡稱E.H.S.或E.S,患病人群由於對一切可以產生電磁波的物體高度敏感,從而產生頭痛、頭暈、嘔吐、失眠、甚至記憶力衰退等症狀。
2012年,英國就有一名小提琴家因為受不了電磁波帶給他的折磨而選擇了自殺。
很多患者常常莫名其妙的就得上了電磁波過敏症,而能讓他們擺脫痛苦的就只有生活在幾乎沒有電磁波的地方。
有的人斥巨資將房間打造成幾乎完全絕緣的「法拉第籠子」,有的人拆掉了家裡所有的電子設備,有的人則乾脆找一個偏遠地區隱居起來。
LensCulture
很多科學家都試圖探究,這究竟是一種生理疾病還是心理疾病。
有研究表明,當把一個裝著未知是否具有電磁場的黑匣子放在受試者面前時,他們並不是總能分得清,電磁波的來源到底有沒有啟動。
看起來,這種病似乎更偏向於心理疾病。
然而WHO則認為,目前電磁波過敏症還沒有一致的醫學、精神病或心理病因,並在2006年的時候發布其為一種新疾病。
雖然,目前只有瑞士和德國承認這種病,但關於它的研究還在積極進行。
吃自己腦子的海鞘
海鞘,海鞘綱動物的總稱,熟悉海鞘的客官可能會問,海鞘長著那個樣,怎麼看也不像有地方放大腦的啊?
維基百科
沒錯,成年的海鞘的確沒有大腦,但是它曾經有過。
幼年時期的海鞘酷似蝌蚪,此時它還有大腦,但也就是這麼一會。
在幼年期的幾個小時里,海鞘會鉚足勁去給自己找個「固定房產」,一旦找到,海鞘就會附著在上面,並開始變態。
這個變態過程真的很變態,如果說其它動物的變態進化是從亞古獸進化成暴龍獸,那麼海鞘的變態進化就是給自己從亞古獸進化成了一個蛋。
這種倒退著進化的變態行為有個很貼切的名字——逆行變態(Retrogressive Metamorphosis)。
在逆行變態的過程中,海鞘會失去一些重要的身體構造,很多重要器官也開始萎縮,為了讓自己的身體變成「極簡狀態」,就連自己的大腦也要消耗掉。
對於這種迷惑行為,科學家們也表示很震驚,然而目前還沒有研究出來海鞘究竟為什麼要如此想不開。
可能,海鞘的畢生夢想就是當個植物吧。
百度百科
原標題:釘馬掌,馬不疼嗎?
原文略有刪改
來源:費米科學
編輯:Kun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1. 物理定律告訴你:表白可能巨虧,分手一定血賺
2. 震驚!昨天你們立起來的掃把,甚至真的驚動了 NASA
3. 酒精和 84 消毒液到底能不能一塊用?
4. 一次性醫用口罩是怎麼做出來的?如何消毒?
5. 數學好玩個球啊,這支豪門球隊用一群數理博士橫掃球場
6. 「測溫槍」到底是怎樣測出你的溫度的?
7. 等量 0 度水和 100 度水混合能得到 50 度水嗎?
8. 人類為什麼喜歡親吻?
9. 病毒從哪裡來?
10. 一見鍾情,到底靠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