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聰明的父母都這樣做

2019-12-26     科學育兒創新社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語言發育缺乏科學認知,覺得孩子大了自然就會說話,語言能力無需刻意培養。

其實不然,幼兒時期是孩子能力發展的黃金時期,若孩子在此階段沒有得到及時的刺激和訓練,孩子將會產生語言障礙,注意力分散,嚴重影響其心理健康發展。



語言能力的培養滲透到幼兒生活的每時每刻,父母需要在此時期肯下功夫、挖掘潛力;這樣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才能得到快速地發展,同時提升其注意力、記憶力、反應力、自控力、思維力五大基礎認知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來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對於嬰兒時期的寶寶說話越多越好

孩子出生後到一歲前的階段,父母或者其他撫養者都要儘可能地和孩子多說話。有的父母可能會說,這麼小的孩子懂什麼?給他放音樂、放app裡面的童話故事不也一樣可行嗎?


事實上從生理髮育方面來講,這種過早地、過多地給孩子聽而不是和他面對面交流,首先得到發育的是孩子的聽覺理解能力,而非表達能力;因為孩子各項能力的發育有一個自然的通道,先進入這個通道的會得到更多的開發,後進入的可能就得不到很好的開發。


利用各種機會教孩子說話
利用各種機會教孩子說話,是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重要途徑。父母可以帶孩子積極地接觸生活,如周末去公園、逛商場、書店等公共場所,參加戶外或集體活動,過程中結合一些有趣的現象,引導孩子觀察和思考,然後抓住時機來引導孩子講述所見所聞,所想所感,以鍛鍊和發展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如果孩子無話可說,父母可用問題引導孩子:你最喜歡看哪個動畫節目?為什麼?這個動畫片里你最喜歡誰?為什麼?等等。



此外,父母在孩子引導孩子講話的時候,可以鼓勵孩子充分發揮想像,豐富講話的內容、情節故事性等。


耐心傾聽孩子的講話

孩子的思維經常是跳躍式的,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所以有時候孩子可能一句話里說好多件事,表達好多個意思,或者自己胡亂把幾個意思糅合為一個意思。


此時,父母應該耐心的聽孩子說完,若實在不明白他在說什麼,可以要求他再說一遍;傾聽孩子講話時,可留意孩子的表達方式,對於表達不準確的地方可在孩子講完後指出,然後引導孩子糾正錯誤。



有時孩子太急於告訴父母一件什麼事,說話語速過快,在表達過程中常常含糊不清,這時父母也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傾聽孩子說話,不能因為嫌他說話費勁而替他表達,或是打斷他的話語,甚至露出不耐煩的神情。

孩子講話時予以關注、回應


當孩子嘗試與家長溝通的時候,哪怕只是嬰兒期的咿咿呀呀,家長也要表現出對孩子說話的興趣和尊重,認真地聽孩子說,積極地給孩子回應。


孩子會因為大人認真去聽他說話,而對」說話「這件事更感興趣,有更強的表達慾望,藉此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或吸引家長的注意力,得到家長的認同。


比如,孩子講「這是小貓」,家長可以問他「小貓怎樣叫?」。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孩子擴大語言知識,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父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多交談,為孩子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這將非常有利於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有利於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f2hQG8BMH2_cNUgEgA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