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吃飯,你還打算追著跑嗎?別急,這就來教您怎麼親手治厭食

2019-06-02     答摩健康

關注我,每天十分鐘,學會一個醫學常識

孩子不吃飯,你還打算追著跑嗎?別急,這就來教您怎麼親手治厭食。



小兒生機蓬勃,發育迅速,但臟腑幼嫩,氣血並不是十分充足,脾胃受納運化的功能尚未健全,這就形成營養需求大而消化負擔重的矛盾。

所以不少家長拚命讓自家的小孩多吃肉食、蛋白質等,美其名曰補充營養。殊不知這類食物多為膏粱厚味,肥甘滋膩會無形中增加小兒弱小的脾胃的負擔。

或投其所好,導致長期偏食,又或者放任不管,零食充飢,三餐無定時定量,起居無常等,養成各種不良習慣。

脾胃功能失調導致小兒厭食


小兒的脾胃本來就不是特彆強壯,加上喂養不當,導致脾胃功能失調則容易導致小兒厭食的出現。

胃傷則受納無權,脾傷則健運失職,納呆失運。病一開始為見食不貪,繼而不食不飢,最後發展成拒食、厭食。

患有厭食症的小兒,形體偏瘦,但大小便正常,精神也不差。這是因為病程較短,雖然氣血不足,但未到虛虧的狀態,體重減輕而未達乾枯羸瘦,在這個狀態下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療,可能會發展成疳積。

小兒不想吃飯還有一種情況可能是積滯,需要與厭食症分別開來。積滯多屬於實證,由乳食內停,噯腐吐酸、脘腹脹滿,大便臭穢或完谷不化,病時甚短。

而厭食一證,病多為虛症,或脾胃氣虛,或胃陰虛虧,或氣陰兩虛而心陰之火獨旺。

厭食者,病在脾胃,脾胃為後天之本,二者一納一運,共司飲食物之消化、吸收、輸布精微、化生氣血,故內資臟腑經絡,外濡肌膚皮毛。脾胃氣和,運納如常。若乳食傷胃,受納無權,或中焦濕熱蘊結,氣化不行,或濕熱生蟲,喜食香燥,或邪熱擾胃,化燥傷陰,凡此種種,皆可導致胃陰不足。

所以厭食症見,同時還會有自汗盜汗,口渴欲飲,煩躁傷陰,手足心熱,大便乾結,小便短赤,舌紅少苔,或花剝苔,脈象虛數等。

治療以調胃運脾為重


胃屬燥土,其性喜潤而惡燥,體陽而用陰。脾屬濕土,其性喜燥而惡濕,體陰而用陽。一潤一燥,相互制約,相互依存。

但脾為陰髒,其用為陽,動則為陽,主運化,因為健脾不在補,而貴在運。因此,「運脾法」在治療脾胃虛弱而引起的厭食、泄瀉、疳積等多種疾病。

但是都說了這是厭食症了,飯都不願意吃,藥願意喝嗎?

爸媽出手


1. 捏脊




方法:讓寶寶趴在床上,夏日可脫去上衣,露出背部,媽咪先用寶寶的爽身粉潤滑雙手,沿寶寶脊椎旁開二指處,從尾骶骨開始,雙手拇指對著食指和中指,將皮膚輕輕捏起,由下至上手指向前提捏皮膚並捻動,但是不提起來,慢慢一直推到頸部大椎穴,連續捏五六次為一組。

2. 摩腹




方法:先搓熱手掌,以肚臍為中心,然後順時針給寶寶慢慢按摩腹部30下左右。

3. 推脾土




方法:脾土穴在大拇指的螺紋面,可用拇指來回推為清補,每天1次,每次200下。

4. 揉板門




方法:板門穴在手掌大魚際隆起處,可用拇指順時針給寶寶揉推,每天1次,每次50下。

(本文為節選內容,欲獲取全文,可以點擊最下方連結哦~)

聲明:本文內容來源公眾號「答摩健康」,喜歡的話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eDAAWwBmyVoG_1Z9FL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