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父母這樣防止孩子沉迷網絡,結尾三招比啥都管用

2019-10-22     陽光語言矯正師

據調研,當下網癮青少年占網民13.2%——16.6%,這個比例很高,幾乎占據了大部分青少年齡段人口,很多校園的老師呼籲,全社會應該全面加強對青少年網民的約束和管教,父母應該配合老師,在家庭開展更有針對性的自我約束教育。

如果你的孩子為學習煩惱,為家庭矛盾困擾,為同學關係緊張,那麼一定要管理好他的手機,因為這個時期是最容易沉迷網絡的階段。

讓孩子學會,如何正確使用網絡工具,如何健康的進行網絡社交,如何在沉迷網絡時自我約束,是很多當下父母急需學習的課題。

很多家庭矛盾都和網絡有關,經常會聽到很多父母抱怨:

1、「我家孩子從小爺爺奶奶帶大,很小就學會用手機玩遊戲,現在上小學後,經常偷玩網絡遊戲,沉迷遊戲,成績從來都是倒數幾名。」

2、「我家孩子不玩遊戲,總看那些直播,打過罵過都沒用,為了孩子我們付出太多,我什麼都給孩子了!可孩子就是不知足,還偷偷拿著我的錢去打賞。」

3、「為了阻止孩子玩遊戲,家裡什麼辦法都試過了:斷網,沒收手機,講道理、收電腦,每天放學看著孩子寫作業,除了每天吵架,孩子乾脆拒絕學習」

孩子使用手機會影響學習嗎?

現在各種學習小程序應有盡有,有的學校也鼓勵使用網絡,不但方便與家長溝通,還可以實時管理學生的學習。但願望永遠會和現實有偏差,有的孩子可以通過它提高成績,有的孩子卻在白白消磨時間,耽誤了學習。

當下這個時代,我們沒有辦法拒絕網絡,個人在大趨勢面前毫無辦法,面對解決才是出路,我們應該引導孩子調節自己的價值觀,利用這些東西轉化為對自己有利的學習工具,重要的是保持清醒,保持克制,養成良好習慣。

孩子為啥會沉迷網絡?

一個網癮孩子是這樣說的:

「除了學習,在家裡實在無聊,我覺得只有在遊戲里才能找到自我,才能找到樂趣。遊戲能給我不一樣的體會和感受,有時候遊戲里更加真實,認識了一些好朋友,大家在一起互相扶持,一起面對困難,比現實有人情味多了。有時候我甚至覺得,不要現實世界了,在遊戲世界裡過得好就行了。」

從心理學的角度,為什麼孩子喜歡玩遊戲?

1、獲得歸屬感。 和遊戲中的好友一起聊天,在網遊中找到了歸屬感,周圍的同學都在玩,不玩沒有共同話題。

2、獲得自主感。 對孩子來說,現實世界裡的生活是被迫的,無從選擇;而在遊戲世界裡,孩子明白了什麼是「自由」。遊戲世界裡,目標是如此地清晰明了!更重要的是,這目標是自己認可的。

3、獲得成就感。 玩出一定的等級,可以在遊戲中讓大家認可自己,有時還可以獲得周圍小夥伴的認可。

網絡如何破壞親子關係

對於孩子與網絡之間的矛盾,很多父母如果處理不好,經常會發展成不可挽回的情感障礙,

特別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因親子溝通不通暢,缺乏同齡朋友,又促使孩子把遊戲當成了精神寄託。

父母教育孩子遠離網絡,可是很多都用錯了方法,並沒有尋找問題的根源,僅粗暴、強行地制止,導致了矛盾和情緒問題的升級。

有的家庭關係不和諧,父母感情鬧矛盾,導致親子關係的破裂。親自關係的破裂會讓孩子的心向外走,那樣就更需要在網絡上去發泄或者尋求安慰。

孩子沉迷網絡是成長階段總會遇到的甜蜜陷阱,做家長的要提前打好預防針,正確科學地引導孩子,幫助孩子走出這個甜蜜陷阱。

如何幫孩子遠離網絡?

「網癮」,對於很多父母和孩子來說,預防是最重要的。值得深入思考一下的是:

1、何謂沉迷?「娛樂休息一下」,這樣的想法,會讓孩子逐步沉迷下去,已經沉迷的,也不會「脫離苦海」。沉迷是一個度量詞,需要父母幫助孩子掌握尺度,適當消遣了解,淺嘗即止,做到自控即可。

2、以身作則?家長自己不把手機當做「玩具」,只用它做正經事。這樣,孩子才能把手機當做做正經事的工具。遊戲、音樂、影視都不是正經事。如果這一點你不認同,那就沒辦法做到「預防」!2、如果孩子已經有了「沉迷」現象,單憑「苦口婆心」的勸說已經不行了。只有使用專業的修復方法才能讓孩子遠離「網癮」,讓家長安心!

3.不要雙標?

一遍自己玩著手機,一遍告訴孩子手機遊戲有害,這種雙重標準沒有說服力,反而讓孩子感覺虛偽厭惡。除非父母每天帶孩子做正經事。比如讀書、運動、家務。首先自己要做到控制不要多用電子產品咯。

你得帶你的孩子多參與其他的活動啊,讓他知道真實的世界遠遠比他們想像中精彩得多,帶他出門用望遠鏡看看鳥,在田間地頭抓小昆蟲,帶他爬山看海,感受自然的偉岸與博大……要達成這個勸阻的目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長久的行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dkJ9W0BMH2_cNUgr7I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