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十大文玩」,有的人全玩過!你玩過幾樣?

2020-02-28   玉石第一課堂

說起文玩,大家都不陌生,「文玩」這個詞可以說已經火遍大街小巷。而追溯其起源,有人認為是近代興起的,其實不然。


文玩在我國可謂源遠流長,其最初稱之為「把玩」,起源於漢隋,流行於唐宋,盛行於明清,寓意吉祥。



最初文玩在帝王將相、達官顯貴、文人墨客之間流行,逐漸影響到社會階層,人們認為,在玩賞過程中健腦、修煉毅力,達到一種悠然閒適的境界。


尤其是在明清時期,「皇家十大文玩」可謂到達鼎盛階段,基本上涵蓋了現在文玩的大部分種類。



「十大文玩」分上五玩和下五玩。上五玩玩的是:毅力、耐心、悟性、智慧、品德。下五玩玩的是:和氣、雅致、風度、樂天、知足。


這些寓意美好、傳承了千年的十大「文玩」,究竟都有哪些呢?你又玩過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1

核 桃


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文玩核桃。核桃在古代很受歡迎,清朝尤甚,據說乾隆皇帝就是核桃愛好者,至今故宮裡還收藏著十幾對當年他玩過的核桃。



"掌上旋日月,時光欲倒流。周身氣血涌,何年是白頭",這是寫關於文玩核桃的詩句,它不僅在皇家貴族、八旗子弟間流行,眾多文人雅士也喜歡把玩核桃,甚至把它歸到了四雅之一。



而在官員中,核桃更是成了身份和品味的象徵,很多人不惜花重金求購一對品相完美的核桃。



可見核桃在當時的流行程度。而經歷時代變遷,文玩核桃在用來當做把玩之物的同時,還通過民間藝人的雕刻,成為備受玩家青睞的藝術珍品。



時至今日,文玩核桃依然以其悠久的歷史和高度的可玩性成為文玩圈內最受歡迎的文玩之一。


2

葫 蘆


葫蘆,諧音「福祿」,因有著非常吉祥的寓意,也成為貴族文人們喜歡盤玩的對象。



在清朝,康熙皇帝曾在瀛台種植葫蘆,設專人管理,生產出諸多清朗典雅的模製匏器,其工藝精巧、種類繁多,別具一格。



到現在,我們都能在博物館看到很多葫蘆藝術器件,說明葫蘆在當時受歡迎程度。


而且現在葫蘆也是很多文玩人喜歡盤玩的物件之一,它寓意吉祥、入手簡單、盤玩方便,在文玩圈可謂相當受歡迎。


3

佛 珠


佛珠在我國已經有非常久遠的歷史,據說東晉時進入中國,延至唐後各代。最開始的時候,佛珠是佛教徒念誦的法器。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將佛珠當作一種隨身佩戴的飾品,以作祈福、納福之用,其主要修煉人的性情,調整心態。


不過現代人們玩佛珠卻並不都是信佛,也有很多人只追求手串盤玩後的變化,享受一種盤玩珠串的過程。



而且從材質上來說,也不再像以前只用檀木製作,現在佛珠的材質很多,如小葉紫檀、黃花梨、甚至玉石類的等等,越來越追求個性化。



4

菩 提


一句「菩提本無樹」,使得「菩提」家喻戶曉,在中國傳誦千年。


據說實際是釋迦牟尼在畢缽羅樹下入定開悟獲得無上智慧,所以後人為了紀念就將其改稱為「菩提樹」。



而現在,菩提子早已是一個通稱了,總計有200-300種之多。


不過現在最常見的菩提手串還是金剛菩提、星月菩提和鳳眼菩提三樣。很多人把菩提老三樣都玩得非常漂亮。


5

玉石


中國的玉文化源遠流長,在古代就有「君子德比於玉」的說法,玉佩受到了貴族和文人士大夫階層的歡迎。



玉石是大自然神奇的產物。石不語,最可人,在玩賞過程中修煉,體會玉石溫潤的品德。


玉石也被認為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具有靈性的石頭。 集天地山川日月精華於一身,長期佩戴把玩能達到人玉互養的作用。



因此,從古至今,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都非常注重玉石的收藏,尤其是清朝乾隆時期,玉器的發展達到了頂峰,可見當時人們對玉的喜愛程度。


6

紫砂壺


紫砂壺,曾是中國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據說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


它能將水火在壺中相融,包含了陶、瓷器的文化,藝術性和實用性完美結合,又加上延伸帶來的茶文化、禪文化,讓它大受歡迎。



古人喜歡在把玩紫砂壺中領略獨特的東方韻味。其造型古樸別致、氣質特佳,經茶水泡、手摩挲,會變為古玉色,深受人們青睞。



直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喜歡玩紫砂壺,養紫砂壺,看著它在茶水的浸潤下包漿,也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


7

折 扇


摺扇,又叫撒扇,是明代永樂年間,由朝鮮國入貢中國。永樂皇帝喜歡這種扇卷舒方便,就命宮中工匠仿造。後來由宮中傳出,很快就風行全國。



摺扇屬於傳統文玩,自古便是文人雅士的喜好之物。對中國文人來說,摺扇既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又寄寓著個人的文化趣味。

清 漆木描金嵌象牙加彩人物摺扇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諸葛亮就是扇不離手的代表之一。摺扇開合自如,開之則用,合之則藏,進退自如,逍遙自在。


清晚期 檀香木扇子


一把小小的扇子,可以是運籌帷幄,也可以是輕輕低吟,折射出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


8

煙 斗


目前,關於煙斗的起源並沒有明確的答案,但是作為外來文化,煙斗早已烙印在中國的歷史裡。



煙草自明代傳入中國,當時煙民使用的煙具主要是旱煙袋、水煙袋及鼻煙壺。


冰種晴水翡翠 蓮花香草紋鼻煙壺


清朝時,外國使館和商人將煙鬥引入我國,並以單純的煙具演變成今日的工藝美術品。


煙斗質地考究造型奇特,有長支、短支之分,有大小、粗細之別,有圓柱、蘋果之型,有金、銀、銅、玉、木等之材。



如今,在文玩圈煙斗依然是一部分文玩人真愛的收藏品,它除了是一種吸煙的工具外,還伴有懷舊和復古的情懷,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品。


9

飛 鳥


玩鳥,是很多北京人的一大愛好,在清朝,很多八旗子弟就喜歡養鳥、遛鳥。



他們養鳥並不只是注重籠子和鳥那麼簡單,其中是相當有講究的,最講究的可能要數「養百靈」。



「養百靈」分為南派和北派,北京人大多數都是北派的,北派百靈要嚴格遵守「十三套」的鳴法,細枝末節可謂相當繁瑣。



當時,這玩鳥風氣可謂相當盛形,全北京的茶館幾乎都有專門為鳥備的「位置」,老北京人對於玩鳥可謂如痴如醉。


10

鳴 蟲


有人說:「鳴蟲是蟲之靈,好鬥能鳴會入地」,這裡的鳴蟲,在當時多指蛐蛐。



斗蛐蛐是老北京人的一大愛好,每到秋天,很多人都喜歡四處下戰表,美其名曰:「樂戰九秋」。接到帖子的人,也必鄭重地帶著自己的「愛將」赴會一戰。


劇照


在電影《末代皇帝》中就能看到,溥儀最愛的小玩意兒就是斗蛐蛐,整天都把它帶在身上。


玉麒說:


文玩,是中國歷史文化的一個載體,也是人們品德、身份以及精神境界的一種象徵。


無論是皇家文玩,還是我們現在手中的文玩,它們的魅力所在是通過盤玩能夠達到健身、養心、修行的效果,因此,這也是它們受到人們喜愛的原因,那麼你手裡又有哪些文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