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fei)言(hua):
對於不少玩電腦DIY有一定時間的小夥伴都知道,在CPU接口不改變的前提下,只要CPU廠家願意,主板就可以通過升級BIOS來支持最新型號的CPU,讓主板實用價值得以延伸。不過由於近十年來DIY市場被牙膏廠霸占,Intel常玩換代就改CPU接口的POORGUY操作,導致每一代CPU產品更新,舊的主板就被卷進歷史的車輪,沒有了沿用價值。
誠然,這麼做會顯著帶動新一代主板晶片的銷量,但如此頻繁的變換接口,著實讓人厭惡,到了最近幾年乾脆連接口都不換,直接不支持,不過坊間也有很多高手通過改BIOS實現老主板對新CPU的支持(Intel 100/200系列主板破解8系CPU),這是後話.......
學生時代的啊魯可是A飯!
在老主板支持新CPU這一方面,AMD可就厚道的多,每一代主板的生命周期都很長。就以啊魯最早的一塊AMD 770晶片組主板為例,採用AM2接口,通過BIOS升級,能從速龍黑盒5000+處理器一直升級到了羿龍二代處理器,一塊主板能兼容三代處理器也是很厚道了(速龍、羿龍、羿龍Ⅱ),對於學生時代資金緊缺的我來說,升級BIOS就能用最新處理器,著實省了一大筆費用。
很慶幸,AMD這厚道做法在翻身後不忘初心。時至2018,AMD銳龍二代處理器橫空出世,當時與銳龍一代同期推出的300系列晶片組,幾乎都可以通過升級BIOS來實現支持銳龍二代(就看主板品牌是否有這個實力了),但美中不足,是使用高端處理器(帶X後綴),在性能上有非常輕微的損失(不支持XFR2加速)。當然,400系列晶片組新特性Store MI也不支持,值得與否交給用戶去權衡了。
而到了2019最新發布的銳龍三代處理器,驚喜發現依舊採用AM4接口,讓老主板再度燃起升級的希望。近日,啊魯看到主板廠商在官網上發布了400/300系列主板BIOS升級教程,本著為大(pian)家(dian)分(jin)享(bi)的原則,特意開篇寫下升級方法和體驗。
產品介紹:
啊魯用的是微星B450 TOMAHAWK戰斧飛彈主板,支持BIOS FLASHBACK+技術,在不安裝CPU的情況下一樣能更新BIOS,當初啊魯沒怎麼關注這技術,畢竟B450原生支持銳龍二代,經過這次體驗發現BIOS FLASHBACK+確實有點料。
ATX板型設計
6相供電,應對Ryzen7 3700X還是可以一戰!不過這MOS管金屬散熱塊的色差,強迫症表示看著有點難受。
顯卡插槽帶金屬裝甲加固
後置I/O接口蠻豐富,2*USB 2.0、2*Type-A的USB 3.1 Gen1、1個Type-A USB 3.1 Gen2和1個Type-C USB 3.1 Gen2接口,比較齊全。USB2.0接口旁邊的按鈕就是用於BIOS FLASHBACK+。
再說一波AMD比Inetl良心的地方,主流晶片組一樣支持高頻內存,我的B450就用上了宇瞻黑豹RGB DDR4 3200MHz 8G*2內存。
注意事項:
1.MSI 300/400系列主板新BIOS不再支持SATA RAID模式,有此需求的用戶請勿更新BIOS。
2.新BIOS放棄對28nm工藝的Bristol Ridge APU/速龍處理器的支持,如果你是使用Beta BIOS DO NOT Suppot Processors列表裡面的處理器,請勿更新BIOS。
怎麼確定主板需要更新BIOS?
使用CPU-Z軟體,查看BIOS日期,一般在6月份以後的都基本支持新一代處理器了。最穩妥的方式還是打開官網查看主板BIOS版本的支持情況,如果你的400系列主板是在今年5月份之前買的,基本都要更新BIOS才能支持銳龍三代。
更新BIOS的前準備工作:
查看你的主板廠商有沒有在官網上提供你所用主板支持銳龍3代處理器的BIOS,如果沒有,恭喜你,可以不用往下看了,滑稽。
打開產品官網
找到產品型號
選擇BIOS選項,查看BIOS版本的更新說明,在老主板使用新CPU的情況下,一般建議選擇最新版BIOS,因為新版的BIOS都在不斷修復和完善前一版本的bug。
FAT格式的U盤一個,如果是NTFS可以在格式化時選擇FAT32進行格式化轉換。
將下載好的BIOS文件壓縮包解壓,把裡面的文件放置在U盤根目錄。
將BIOS文件重命名為「MSI ROM」,點擊是。
如果你的主板不支持BIOS FLASHBACK+技術,那麼你需要準備一顆一代或者二代銳龍CPU、以及內存和顯卡,用於刷新BIOS。
支持BIOS FLASHBACK+技術主板更新BIOS方法:
將主板的24Pin供電和CPU 8Pin供電接上,電源通電,無需接入內存和CPU,裸板即可,這也是BIOS FLASHBACK+技術的一大亮點!
留意主板後方的小按鈕位置,那就是BIOS FLASHBACK+按鍵,而U盤該插主板哪個USB接口,這個你們要看主板說明書了。以啊魯看的教程的理解,一般都是BIOS FLASHBACK+按鍵旁邊的那個USB2.0接口,阿魯猜測原因有兩點,USB2.0有絕佳的兼容性,且從走線的角度看,距離刷新按鍵旁的USB接口走線距離最短,通訊距離也最短,最大程度減少雜訊干擾導致翻車的可能。
一切準備就緒後,按下BIOS FLASHBACK+按鍵,然後過5秒後.........
開玩笑啦,哈哈
主板會通電,這時候你能看到主板點亮,BIOS FLASHBACK+按鍵旁邊的小紅燈也會閃爍,表示BIOS正在更新,這時候你只需靜待即可,無需任何操作,請勿關機或重啟。更新時長為5分鐘,當指示燈熄滅時即刷新完成。
斷開電源,裝上新的CPU和其他硬體,亮機即可。
通過CPU-Z查看,B450 TOMAHAWK已經成功點亮銳龍三代處理器。
M-FLASH刷新BIOS方法:
由於不是所有主板都支持BIOS FLASHBACK+技術,這些主板又該如何更新主板BIOS呢?M-FLASH是個好方法。
與之前不同的是,通過M-FLASH更新BIOS無需改名,直接保持原文件名即可。
U盤插入USB2.0接口。
在主機點亮出現畫面的一瞬間按下鍵盤的DEL鍵,進入主板BIOS介面。
右上角選擇簡體中文,英語好的可以無視
找到M-FLASH選項,選擇後會提示重啟進入FLASH模式,點擊確認,機器會自動重啟,莫慌。
重啟後自動進入到M-FLASH介面,這裡圈起來劃重點,要確認三點:選擇裝載BIOS的U盤、BIOS文件名信息是否正確、當前BIOS的模塊名是否與選擇BIOS的模塊名一致。
三者確認無誤後,按下回車,選擇是。
如無意外會見到這個BIOS更新中的畫面,靜待即可,無需任何操作,請勿重啟或關機。刷新時間大概也是5分鐘左右。這時候我們可以出去做個頭髮........
順利更新完成後會自動重啟,進入系統桌面,這時候主機就能正常使用了。如果你是電腦DIY玩家的話,再次進入BIOS你會發現變了樣。
這是由於BIOS晶片容量限制,早期主板BIOS晶片容量只有16MB,由於支持處理器的越來越多、功能特性的越發複雜,BIOS晶片容量跟不上節奏,面對AMD給出的最新微代碼Agesa ComboAM4 1.0.0.3a也只能勉強容納,所以不得不做出一些犧牲。因此廠家對BIOS功能做一些減法,取消了Click BIOS 5圖形介面設計,換成了文字介面、解析度更低的Click BIOS GSE Lite,同時取消了一些附加功能,但保留AMP、Smart Fan、M-Flash等。但啊魯認為對日常使用基本沒什麼影響。
據傳MSI已經準備推出新版本的400系列晶片主板,BIOS晶片容量改為32MB,出廠已默認支持銳龍三代,圖形化BIOS和SATA RAID等功能也將恢復,而且也有船新的外觀。
總結:
刷新BIOS雖然有一定風險,但膽大心細跟著教程來相信也基本不會翻車,希望各位都能享受到上銳龍三代CPU的魅力。折騰容易,教程不易,各位看官看完記得打賞、點贊、收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