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河溪峽谷在利川文斗三合村內,東邊是文斗鄉的鳳凰村,南邊是重慶彭水縣三義鄉的五峰村,西邊是文斗鄉的青龍村以及石柱縣的白果村,北邊是石柱縣的保合村。地理位置十分特殊。
從河壩對面公路往北走不到200米,就能看到一條大河出現在眼前,在往前走,就能看見清澈的河水,清得讓你看得見水底的沙石,繼續前行,就能看見水真綠,綠得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走著走著,一座座大山撥地而起,連綿不斷,奇峰羅列,形態萬千;像活嘴、像灶屋、像椅子,像鍋廠,像書評,像瓦房等……
特別在春天的時候,百花齊放,花香鳥語,樹木發芽,真是讓遊客陶醉。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迷霧,山間綠樹紅花,讓你感到仿佛走進了美麗的畫卷,走進了人間仙境……
(註:活嘴,地名河嘴,灶屋,地名灶家屋基,椅子,地名椅子壩,鍋廠,地名鍋廠灣,書評,地名購書評,瓦房,地名瓦房子)
過河溪峽谷山高河低,日曬平均在四個小時左右,由於陽光較少,水土濕潤,再加上河兩邊樹木較多,夏天特別涼爽,空氣特別新鮮,是廣大朋友休閒,娛樂,修身養性的好地方。也是各位朋友每年吸引了很多人來觀光,游泳,垂釣,燒烤等野炊活動。
同樣的山清水秀的地方並不少,但是往往由於地處相對偏遠,造成了「蔵在深閨無人知」,而在這些地方生活的人們也就很難享受到旅遊帶來的紅利,以及崗位利益.生活水平一直上不去。怎麼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讓家門口的資源成為脫貧的本錢呢?
個人以為,農村單單依靠農業是很難發生質的改變。農村有人常說:「八山一水一分田,光靠種田沒有錢」。單一種莊稼難以實現致富的目標。像過河溪一帶,由於水土比較濕潤,種莊稼還沒有成熟就被旱死了。所以每年收成都不理想。不少村民在家謀生困難,紛紛外出打工維持生活。
鄉村旅遊業已經成為我國提高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旅遊消費的一大熱點,成為助力扶貧攻堅的有力抓手。但大家也從中認識到,只有綠水青山還不夠,關鍵還是要出實招,讓遊客願意主動來,把旅遊項目做出特色,這樣,旅遊資源才能變成脫貧本錢。讓貧困民眾享受到旅遊產業的真實價值。
陳鋒,文斗三合二組的有志村民。
作者:陶鵬 來源:利川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