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忠路懸崖上隱藏著險要的人工棧道

2019-06-30   康養利川

自古以來,但凡是喀斯特地區就不會缺少地質奇觀,天坑、地縫、溶洞、石林……每一種地貌都自成一景,讓無數觀光者和探險人為之著迷。


利川本意為大利之川,奇山異水自然是不可缺少的標準配置。利川境內河流眾多,但稱之為江的只有兩條。清江流域的龍船水鄉、騰龍洞、雪照河等風景名勝早已聞名遐邇;而鬱江沿岸的許多絕美景致仍然是藏在深閨人未識。

黃桶岩系忠路鎮石盤村境內一處奇特的自然景觀,因形狀酷似土家人用來盛裝糧食的黃桶而得名。造物主有許多令人驚嘆的神來之筆,但像黃桶岩這樣精妙絕倫的桶形天坑卻極為罕見。


站在崖頂鳥瞰,黃桶岩的景象則一覽無餘。環形封閉的外觀、拔地而起的內壁、蔥鬱繁茂的雜樹、殘垣斷壁的舊屋……眼前的一切,讓人很自然就想起瓮中捉鱉、井底之蛙等相關成語。此時我很想知道,如若一個人長期生活在谷底是否會局限於目之所及的世界?但願能如同一壇被窖藏於此的老酒,在歲月的沉澱中愈發醇厚芳香。

沿著荊棘叢生的羊腸小道拾級而下,一條寬約一米、蜿蜒曲折的空中棧道很快就映入眼帘。這一刻,華山空中棧道、河南郭亮天路等畫面一準會在腦海交替出現,使人產生先走為快的衝動。單手緊貼岩壁,雙目凝視、這種步步驚心的挑戰格外刺激。走過最險處,對著眼前的環山酣暢淋漓地吆喝幾聲,陣陣厚重的迴音瞬間便折回,煞是悅耳親切。

這條利川境內首屈一指的人工天路開鑿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當年,周圍的群眾看中了這裡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遂決定在黃桶岩底部打造一個天然的養鹿場。隨後,數名膽大心細、技藝精湛的石匠主動請纓。這些勇士身繫結實粗壯的繩索,從山頂上垂直吊下作業。


這道隱於半山之腰、精工細作的懸崖走廊就是他們冒著生命危險,一錘一釺地敲打而成。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里,人定勝天的理念竟成創造奇蹟的源泉。


如今,斯人多已逝去,繁榮一時的養鹿場也荒蕪沉寂,含苞的嫩芽提醒著季節:寒冬即將結束,春天就蟄伏在滿眼的渴望之上。

作者:陶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