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市場人士認為,2019/2020年度玉米消費或被大規模替代,進而影響其現貨實際需求量。其中,稻穀替代玉米主要集中在深加工行業的燃料乙醇,小麥則以飼用替代為主、加工替代為輔。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陳化稻穀庫存已超過1億噸,這部分稻穀去庫存迫在眉睫。從稻穀替代應用看,目前最為可靠的只有燃料乙醇加工被廣泛應用。在乙醇汽油政策扶持下,燃料乙醇產量呈現明顯增長態勢,2018年國內燃料乙醇產量達400萬噸左右。
400萬噸的燃料乙醇大概需要1200萬噸玉米或1600萬噸稻穀加工生產,稻穀在未來一個年度對玉米在燃料乙醇加工中替代的極限值僅在1200萬~1500萬噸(算上乙醇需求的增長),代價就是消耗1600萬~2000萬噸的稻穀。也就是說,想要通過替代玉米在深加工中的用量來消耗近1億噸的陳化稻穀庫存顯然是不現實的。
雖然小麥也能在加工領域,如乙醇加工中替代部分玉米,但這種替代近幾年已經常態化,因部分地區其價格具有特殊優勢。目前最大的變數集中在其作為能量原料大規模替代玉米,早在2015年之前,由於華北多數地區小麥具有價格優勢,每年的飼料替代高達1000萬噸以上,之後隨著玉米價格不斷回落,替代優勢不復存在。如今,隨著玉米價格觸底反彈,小麥價格開始出現明顯回落趨勢,小麥的飼料替代再度被市場關注。
但從實際價格走勢分析,最有可能出現小麥替代的華北地區,小麥價格仍平穩運行在2250元/噸以上,而玉米實際成交價僅個別地區在很短一段時間達到過相近的高度,隨後便回落直至穩定在2000~2100元/噸區間。小麥大規模替代玉米在飼料中應用的前提是其價格要運行在玉米價格的90%以下,因此下年度小麥要在飼料原料中作為能量原料大規模替代玉米,先決條件依然不具備。並且,在國家一再強調保障口糧安全的大的戰略方針之下,在玉米供給相對充足的前提下,也不會鼓勵使用主要口糧之一的小麥大規模替代玉米在飼料原料中的應用。
綜合分析,新市場年度玉米的整體消費量不會發生大的變化,供需結構也不會發生翻轉式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