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徐平 文/攝
2019年12月31日,深圳書城龍華城開門迎接讀者。圖為深圳書城龍華城裡醉心閱讀的讀者。
1月8日,在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主辦的「新時代杯」2019時代出版·中國書店年度致敬盛典上,深圳獲得2019「年度書店之都」稱號,是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
日曆再往前翻幾天,2019年12月31日,深圳書城龍華城開門迎接讀者。「讓城市因熱愛讀書而受人尊重」,這是寫在龍華城大廳橫樑上的一句醒目標語。作為深圳市第六座大型書城,龍華城是深圳書城轉型升級、疊代打造的新一代「美學書城」。
從1996年起,深圳書城經歷了1.0版綜合性大賣場(羅湖城)、2.0版文化Mall(南山城)、3.0版體驗式書城(中心城)、4.0版創意書城(寶安城)、5.0版智能化書城(龍崗城)到6.0版美學書城(龍華城)的跨越式蛻變。一個城市,6座書城,深圳「一區一書城」的藍圖初現雛形。
大型書城要有整體運營理念
大型書城是一個以出版物銷售為核心業務,集文化、商業、設計、創意、展覽為一體的融合空間,可以同時滿足廣大群眾購買出版物和進行文化休閒活動需求的綜合性文化設施,是城市文化的符號。這就要求大型書城必須堅持整體運營理念,不僅要提升圖書銷售空間的文化品位,而且要對所有入駐項目和品牌進行精心挑選、有序組合,以形成互為補充的協同效用,確保將大型書城綜合體打造成為實現城市與人、文化與商業、生活與藝術、知識與情感的交匯、溝通和互動的平台,成為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提升市民文化涵養的城市公共文化休閒生活空間。
深圳書城功能組合豐富多彩,崇尚的是一種「夠得著的品位」,充滿人間煙火味兒。書城在運營中十分注重整體運營理念,重視入駐項目和品牌的挑選和管理。對此,深圳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昌龍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對書城項目組合進行科學分類,分為核心層(包括圖書、音像、文具等產品銷售)、緊密層(包括教育培訓、創意文化等項目)、外延層(包括餐飲、咖啡等配套服務)三類,然後優先選擇核心層、緊密層項目入駐,確保書業和文化的內核。我們對餐飲、休閒等外延層企業,通過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管理規範門檻進行篩選,對入駐企業的環境裝飾進行把控,確保書城整體裝飾品位。此外,我們還加強對項目和企業入駐後的管理監督。」通過這種以閱讀為核心的業態組合,深圳書城成為一個集文化、創意、藝術、生活為一體的跨界綜合體,釋放出強大的空間魅力,激發書城活力與創造性。
記者觀察到,深圳書城一直在最大限度地拓展公共空間,如大通道、大平台、多功能廳、茶館、咖啡館等,每一座書城都努力將書業的實用空間改造為公共空間。尹昌龍說:「我們在書架之外增設大量公共空間,更注重交流性,讓讀者與環境之間能夠達成一種默契。深圳出版集團在書城的改造和建設過程中,更注重公共空間和交流功能,重視體驗。在書城,讀者可以與很多名家見面,這種體驗是具體可感的,這是實體書店實實在在的吸引力。」
曾經參與多家書店改造策劃的三石認為,「大型書城由於體量大,所以在閱讀場景的沉浸式打造上更為重要,這不僅僅是提供大量公共空間的問題,還是以用戶思維營造閱讀感和文化感強的場景,讓讀者進入書城就不想走。讀者可以在書城裡享受安靜閱讀的空間,也可以隨時參與一場交流會或講座,或是觀看一場圍繞圖書而舉行的畫展、影展、藝術演出等。在這個營造過程中,最難的是書城對閱讀和文化的理解,如果讓設計師從視覺層面去設計,這一定是空洞的,我們需要從讀者心理出發,從文化消費、服務營銷、文化傳播和閱讀推廣等層面綜合考慮。」深圳書城所打造的閱讀場景,就是三石所提出的「做有靈魂的書店」。
「書城+」實現價值鏈的延伸
書業是深圳出版集團的主業。近年來,受到網際網路和電商的雙重挑戰,傳統書業贏利能力面臨巨大壓力,要保持利潤的持續增長,必須探尋新的商業模式,延展書業的價值鏈條。深圳出版集團遵循「尚書不唯書,求利不唯利」的理念,堅持做好書業,同時通過書業匯聚人氣,打造品牌形象,實現價值鏈的延伸。
深圳出版集團旗下的6座書城已成功轉型為城市公共文化服務的提供者,建立了以書業為核心、以書城為平台的新型文化商業業態,努力為市民提供一個集閱讀學習、展示交流、聚會休閒、創意生活於一體,文化消費和精神體驗相結合的復合式城市文化生活中心和文化綜合體,成為推進全民閱讀、涵養城市文明、引領城市風尚的主陣地和重要平台,並通過構建多層次的書城文化綜合體,形成了業態跨界交流與融合的「書城+」模式。
三石表示,「大型書店是一個城市的文化地標,它的定位應該是追求美好文化生活的復合式文化消費空間。場景感強、閱讀感強、體驗感強、業態多元、服務綜合應是它的特點。因此,對大型書店來說,商業運營能力和業態融合都十分重要。」
深圳出版集團作為全國全民閱讀先行的主陣地,布局「一區一書城」,深化全民閱讀,引領深圳走出一條書香馥郁的先行路,不僅讓文化和閱讀基因在城市裡生成和綻放,更將文化外溢的力量拓展至全國,在國內多個城市生根發芽。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理事長艾立民指出,龍華城作為深圳的第六座書城,不僅開創了新的書城模式,將書變成「讀書+」「書業+」,讓書延展出更多的可能性,又將書與生活融合,將書變成人們喜聞樂見的生活方式。龍華城的開業,帶來了圖書發行行業的新思考,面向未來,圖書發行行業應積極探索轉型之路,學習和借鑑先進典型,努力打通書業供給側改革的「最後一公里」。
為讀者提供閱讀服務指引
「以閱讀為榮」「以閱讀為樂」已成為深圳市民的生活方式,深圳也因此開創了全民閱讀的「深圳模式」。如何指引讀者與好書相遇?如何更好地服務讀者?深圳書城積極探索,力求以多種途徑爭做優秀產品的傳播者和陽光閱讀的指引者。
深圳書城以「讀者夠得著的品位」為追求,始終堅持人文精神、高尚品質、價值導向、專業眼光、閱讀引領,每月向讀者推薦10本思想性、藝術性、鑑賞性較高的新書。除了在書城賣場以特製書架、書台進行專架陳列展示外,還在深圳各大媒體、深圳書城在線平台、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上發布。書城選書至今已連續推出100多期,成為深圳讀者的閱讀風向標。
同時,深圳書城全面推行「三金工程」,即金牌導購員、金牌店長、金牌買手,切實提升圖書採購、店面管理和薦讀導購等環節的專業服務水平,培養員工開具書單的能力,提供有溫度的導購服務。2015年年初,面向書城內部業務人員的「深圳書城講書會」升格為「深圳講書會」,講書會面向大眾讀者、民間閱讀組織負責人,以及深圳書城採購、營銷及管理人員,內容涵蓋了當前重要出版選題、暢銷圖書及行業發展趨勢等方面的知識。
深圳書城作為深圳出版集團全力打造的文化品牌,承擔著為市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拓展和豐富公共閱讀空間的文化使命。尹昌龍表示,從1996年在深圳推出第一座書城,經過20多年的沉澱,在深圳市委、市政府「一區一書城,一街道一書吧」的戰略推動下,書城已在羅湖、福田、南山、寶安、龍崗、龍華布局,並孕育了「24小時書吧」「深圳晚八點」等知名文化品牌。深圳書城模式也一步一步疊代升級,從綜合性大賣場蛻變成為多元的體驗書城、創意書城、智能書城、美學書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GbItCXABgx9BqZZISy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