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想要從競爭當中取得勝利,關鍵之處,就是你能不能把捕捉到的信息,轉化自己為自己正確決策的能力。
懂得捕捉信息,運用信息,處理信息,對我們來說,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
否則,那些具備這種能力的人,就會先我們一步採取行動,導致我們因此錯失良機,讓自己處於被動地位而失去競爭力。
因此,增強自我的信息意識,準確捕捉和掌握信息,並從信息中獲得有價值的資訊,不僅會提高我們的競爭能力,還可以讓我們處理好日常生活的各種事情。
例如有這麼一個真實的故事。
劉文漢,是澳籍華人,在20世紀60年代成為了香港富豪,被稱為「假髮業之父」。
當年還在經營汽車零件的劉文漢到美國旅行,順便考察一下美國市場,學習美國的經商經驗。在一次交談中,美國商人無意間說到了「假髮」兩個字。
劉文漢心中一動,驚訝地問道:「假髮?」美國商人說:「是假髮。我想要購買13種不同顏色的假髮。」劉文漢利用自己敏捷的思維,很快就做出了一次判斷:假髮一定有市場,其中一定有商機。
回到香港後,劉文漢立即派人去調查製造假髮的原料來源。他根據反饋的信息發現,從印度和印尼輸入香港的人發,製成各種各樣的假髮,其成本相當低廉,最貴的也不超過11港元。但一個假髮在市場上的售價卻高達幾十美元。
劉文漢掩飾不住內心的欣喜,立即決定在香港創辦假髮工廠。經過一番努力,他終於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製造假髮的工廠,各種顏色、各種式樣的假髮大批量生產出來。訂貨單像雪片般地飛到了假髮工廠。
沒幾年,劉文漢的假髮工廠銷售額已經達到了10億港元,稱為名副其實的「假髮之父」。
所以,懂得捕捉和運用信息,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想要提高我們的認知思維,掌握充分的信息是必不可少的。
問題是,我們很容易忽略某些信息,或者對某些信息視而不見,從而影響到我們的最終決策。
為什麼會這樣呢?
你為什麼會對信息視而不見?
信息是零散而不是集中,任何人想要捕捉到重要的信息,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因為行為心理學認為,所有人在做決策的時候,通常都會受限於眼前的信息,而沒有考慮到更多的信息,即認為「自己看到的就是全面」。
我們將自己的分析,限制於那些容易獲得的信息當中,而沒有去深究什麼樣的信息,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解決所應對的問題。
在《思考快與慢》一書當中,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住丹尼爾·卡尼曼教授指出,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套思維繫統。
第一套思維繫統就是我們的直覺系統:思考速度快、無意識、毫不費力,但判斷模糊和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
第二套系統就是我們的理性系統:速度較慢、意識更強,需要付出更多精力去運作,但也因此思考會更明確、更有邏輯。
可惜的是,我們在絕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通過第一套思維繫統做出決策的,其結果就是我們更容易受到偏見的影響,從而限制自己的認知。
我們這種忽視呈現在眼前信息的現象,被稱為「有限認知」(bounded awareness)。
由於大多數人只關注有限信息,無法察覺到環境中已經存在的其他重要信息,最終導致做出了錯誤的決策。只要讓自己看到那些額外信息,才會讓我們做出正確的決策,從而讓自己更加接近成功。
當然,這種「有限認知」是能夠克服的。
學會如何在適當的時候尋求更有用的重要信息,並運用到決策當中,這是才是聰明的做法。
這種捕捉信息和運用信息的能力,會提升我們我們的覺察力,讓我們在探索求知的過程中,懂得深度分析,最終拓展視野,受益一生。
怎麼克服我們忽略重要信息的習慣?
一般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利己」的行為偏好。基於這種偏好,我們很容易會站在自己的立場去思考問題。
行為倫理學的研究表明,當我們在既定的自我利益考量下,無論我們認為自己多麼道德高尚,都很難保證不帶偏見地應對任何情景。
當我們以自己的立場去看到事情時,就很容易出現「動機性盲視(motivated blindness)」,就是當某種行為,不符合我們自身的最佳利益時,我們可能就會選擇視而不見。
試想一下,當你看到有人在偷東西,你能夠大膽站出來,舉報這位小偷嗎?
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這種勇氣,因為大多數都害怕小偷會因此對我們做出一些不利的事情。既然如此,大多數人還是選擇沉默,假裝看不到這件事。
這就是一種「動機性盲視」的行為,有動機地選擇視而不見。
正如一些女生,對於身邊追求的男生視而不見,那是因為跟那些男生交往,並不是女孩的最佳利益,所以她當然就會對男生的各種獻殷勤視無動於衷了。
但這種決策真正就是正確嗎?說不定追求的那個男生,以後真的會對女生一心一意,關懷備至呢?萬一拒絕了他,從而錯過了一個好男人,豈不是飲恨終生?
當然,這個例子不太恰當,因為情感上的決策,很難夾雜太多理性的分析和判斷。
但這也說明了,有時候我們會因為專注其他地方(男神),而主動選擇忽略某些重要的信息(其他追求的男生),從而導致決策發生偏差,帶來不良的影響。
想要克服這種情況,我們就要做到兩點:
第一,通過學習去更加全面地察覺周圍的各種事實。
如,你要了解心儀的那個男神,是否真的值得你一直等待下去。而追求你的那些男生,是否就真的一無是處。你要全面了解他們的情況。
第二,根據看到的事實做決策,並在恰當的時機採取行動;
當你發現男神也對自己有意思,而那些追求的男生,跟你的三觀並不一致,那麼你就要勇於拒絕他們的追求,然後大膽接觸男神了。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克服動機性盲視,做出正確的決策。
當然,影響我們獲取信息的因素,不止這一個,如:
1,集體盲視;
例如大家都在做的事情,一些司空見慣的事情,都可能被看作是正常的行為,但這並不能說這是正確的行為。
在中國一些偏遠的地方,依然存在著某些不好的習俗。這些不好的習慣之所以沒有被取締,就是因為大家都覺得沒問題,所以就一直留下來了。
2,刻意誤導;
好像魔術師給我們變魔術那樣,因為手法或者技巧的關係,我們的注意力被轉移到其他地方去,從而忽略到某些真正的信息。
各種誇張的廣告,或者不實的宣傳,都會給我們造成這樣的誤導,從而忽略產品的質量等重要信息。
3,滑坡效應;
「溫水煮青蛙」,就是形容這種現象。當變化已經在出現時,由於我們在固有的環境停留太久而無法察覺,最終問題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方才後知後覺。
很多大錯,都是由小錯造成的。當我們由於過度自信而對某些事情缺失重視,才最終釀成大禍的。
那有什麼方法,可以提升我們捕捉信息的能力呢?
如何捕捉重要的信息?
想要提高我們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大概有五個可行的方法:
1,掌握第二視角,留意本該發生但並未發生的事情;
跳出自己現在原有的視覺,從其他的角度去審視事情,讓自己掌握不同維度的信息。
2,保持理性,考慮相關者的行為和動機;
情感會先於理智對個體產生作用,所以當我們意識到我們是在「感情用事」時,冷靜下來,思考相關事情的各種因素和背後問題。
3,超前思維,至少要比現在超前一步思考;
把目光放遠一點,不要聚焦眼前的得失,思考一下,這件事對將來會產生什麼影響。
4,間接效應,主動去識別和覺察間接的影響;
當這件事發生之後,會有什麼連鎖反應?好比一輛車在高速發生車禍,會連帶影響到哪些人和事物?
5,採取行動,規避可預見的危機;
當你意識到危機或者機會,就需要立刻採取行動,不要遲疑,否則就會錯過最佳時機了。
這五個能力,對比一下文章開頭劉文漢的創業故事,是不是都能夠一一對應呢?
這五種方法,都能夠幫助我們有效地獲取和利用重要的信息去做決策。當你能夠把這些技巧都掌握在手,你就能夠看到信息背後的信息了。
當然,想要把這種技能變成你能力的一部分,接下來這幾個步驟,你還是需要學習的。
第一步,培養覺察到重要信息的思維習慣;
任何能力,都是由習慣培養而來了。
一流的察覺者,對於很多事情的發生,不僅會關注到失敗的情況,還會關注將來可以採取哪些不同的應對方式。
這種思維習慣,會讓他們從經驗中學到更多東西,從而完善自己對信息獲取和判斷的能力。
第二步,察覺到那些並不重要的信息;
不要只看眼前你認為重要的信息,一些在你背後,你覺得不太重要的信息,說不定才是最關鍵的地方。
正如福爾摩斯所說的那樣:「當你排除一切不可能的情況,剩下的,不管多難以置信,那都是事實。」
第三步,要問為什麼不這樣做;
質疑的力量很強大。當你面對一些司空見慣的事情時,不要只是接受,而是要問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或者「為什麼不這樣去做呢」。
第四步,做重要決策時,找局外人聊聊;
每個人都有認知局限,一個人的思維會受制於各種事實或者條件。
當你需要在某些重大的事情做出決策時,找到幾個可以信賴的朋友,聆聽他們的意見,拓展彼此的認知局限,這樣最後得到的結果,說不定會更好。
專注很重要,因為這會影響到我們能夠獲取到哪些信息。
所以給自己建立一個完善的覺察系統,幫助自己識別一些重要的信息,對我們做出正確的決策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