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下午,文章和馬伊琍離婚的消息迅速刷爆了全網。
倆人在微博幾乎同時宣布了這個消息,轟動一時。
「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倆人的關係,一下子從愛情變成了親情,希望這就是他們想要的結局。
回顧他們倆的感情路,一位網友說的倒是貼切:
「勉勉強強、跌跌撞撞,終於還是坍塌了,只能祝福各自安好!」
誰都沒想到,5年之後,兩個人的婚姻還是走到了盡頭。
說到底,真正能打敗婚姻的,並不是出軌,而更多的是夫妻二人之間的感情裂隙越來越大,已經無法通過修復再次產生深度的、彼此都舒適的情感連結。
就是我們老百姓常說的:過不下去了。
出軌,也許僅僅是導致關係裂痕增大的其中一項而已。
到底是什麼打敗了我們的婚姻?
浙江省高院的一項數據顯示:浙江全省法院離婚糾紛案件共有近5萬起,導致夫妻感情破裂離婚的首要因素,卻不是出軌或者婆媳關係不合等常見原因。
當代婚姻的頭號「殺手」居然是生活瑣事!
雖然離婚在這個年代已經屢見不鮮,但離婚的原因卻值得我們在婚姻中的每個人深思。
美國作家溫格說:即使美好的婚姻,一生中也會有200次離婚的念頭,50次掐死對方的衝動。
很多的婚姻,男人沒有出軌,女人也沒有心另有所屬,可是,婚姻就是一種少了一些幸福感。
這些幸福感來自哪裡呢?其實就來自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
其實,打敗我們的可能並不是我們認為很嚴重的出軌等倫理道德上的行為,而是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重複成百上千遍的各種瑣事。
而這些瑣事的背後,藏著的可能就是擊垮我們最後一道心理防線的忽略、冷漠與心涼。
為什麼我們對婚姻越來越懈怠了?
婚姻中的關係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夫妻關係,第二種是親子關係。
很多家庭都把親子關係放在了生活的首位,而把伴侶的關注和需求降低到了最低。
很多人會覺得,一個人精力有限呀,顧得了孩子就顧不了伴侶,陪了伴侶就管不了孩子。
其實這倆不衝突。
所有的親密關係都需要兩點:第一是陪伴時間要足夠長,第二是互動頻率要有保證。
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都一樣。所以,我們其實可以採取同一種方式去讓家庭內的關係同時得到滋養。
那就是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密互動。
失去了親密的互動,親密關係還稱其為親密關係嗎?!當然不能。
維持我們親密關係的,並不是當初那海誓山盟的愛;不是那兩個紅艷艷的小本本;更不是生了一個兩個娃就能夠把兩個原本陌生的人給拴緊了。
都不是。維持親密關係的是聯結,是持續的親密互動。從這一點講,中國詞彙里那個「日久生情」,簡直就是真理。
所以,即使婚姻中激情不再,那麼,拿出更多的一點點精力來維護你們的關係,是每個人都必須要做的功課。
就算日後還是要分離,起碼努力過,起碼,不後悔。
面對這樣的婚姻關係困境,很多人雖然想離婚,但是為了孩子或老人還在苦苦忍耐。
也有的人,衝動地選擇了離婚,他可以什麼都不要,什麼都不顧,只想讓自己在這種痛苦關係中儘快解脫出來。
如果你的婚姻遭遇了一些危機,甚至腦子裡轉悠過離婚的想法,那麼請務必先讀一讀下面這幾點提醒。
不要試圖尋找婚姻中的誰對誰錯。
在錯綜複雜的家庭關係里,也著實很難判斷誰更對一些,誰又更錯一些。因為關係永遠是相互的:A對待B的行為方式,往往是被B教會的。
非要論出誰對誰錯的企圖,只會讓一方把另一方推上審判席,阻斷了真誠、平等溝通的可能,把關係一步步推向絕境。
離婚對孩子的傷害,比我們想像中要大。
儘管我們此前說過,如果夫妻之間長期貌合神離,只是為了孩子才湊合到一起,那麼不如考慮離婚。因為壓抑、無愛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傷害,遠比離婚要大。
請親戚朋友來幫忙,有可能讓事情更加糟糕。
在複雜的中國家庭背景下,自己的父母甚至七大姑八大姨,都有可能把手伸向你的小家庭,干涉上一把。
有多少男人因為自己家人的一句話而跟自己老婆大打出手的?又有多少女人跟丈夫一吵架就嚷著回娘家的?
不要模仿別人的辦法,去解決自己的婚姻危機,每個人的情況和處境都不一樣。
當遭遇婚姻危機之時,陷入無助是難免的。危機帶來的創傷,以及對於離婚的可怕預期等,都會給人帶去極大的焦慮與困擾。
然而,切不可病急亂投醫。不能輕易去參照其他過來人的辦法,照搬著去處理自己的婚姻危機。沒有一個家庭是一樣的。
不要試圖用婚外戀沖淡婚姻危機。
婚外戀不僅不能解決問題,而且還將是更大的問題。
不要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色。
當婚姻出現問題,不少人,尤其是女性,總覺得自己太委屈。這種其實屬於怨婦心態。讓自己長期沉浸在這種狀態里的好處是,自己站到了道德制高點上,可以任意評判對方的不是。
同時,也就把所有責任都推到了對方身上。長期只關注到自己的感受,當然看不到更全面的形勢,更好的解決問題的可能。
不要忽視冷戰的危害。
冷戰是現代知識分子夫妻的慣用伎倆,同樣也是最傷人的。我們稱之為冷暴力。
這類夫妻也許智商很高,情商卻很低。他們最需要學習的,是必要的溝通技巧。
用積極的態度去處理婚姻里的衝突,最好能夠定一個短期的目標。
如果可以,以家庭的形式,去尋求心理諮詢。
忠誠如果是婚姻的底線,那不暢的溝通、瑣事的繁雜與態度的冷漠則可能是壓垮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
婚前慎重考慮,婚後耐心經營,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要走上「同行半路,一別兩寬,從此餘生漫漫,各生歡喜」這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