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讓大人都無法自拔的魔性日本兒童節目,讓人太快樂!

2020-06-03     馮欣源自然養育之家

原標題:這個讓大人都無法自拔的魔性日本兒童節目,讓人太快樂!

作者 | OK媽

來源 | 媽咪OK(ID:mami-ok) 港大心理學博士、美國幼兒教育協會成員指導的育兒號。0-6歲寶寶大腦發育、早期發展,吃喝拉撒睡等靠譜育兒知識全都有。

欣源有話說

這篇文章,真是蠻有意思的。感恩媽咪OK( ID:mami-ok)分享哦!推薦給大家!

可以跟孩子一起分享哦!這些燒腦的小動圖,孩子一定很愛的哦!可以帶著他一起思考,一起討論哦,沒準,科學和藝術的愛和智慧小火苗,就這麼生根發芽啦

前天朋友圈突然被B站的一則 「獻給新一代的演講」視頻——《後浪》給刷爆了,演講者何冰老師用激情澎湃的語句大肆讚揚著被喻指為「後浪」的年輕人們。

不過,很快這個視頻被指這只是B站以迎合投資人角度做的營銷。

有些媒體還專門做了非權威調查,發現轉發這個視頻的大多是領導和老闆、叔叔阿姨,而真正被「討好」的年輕人幾乎沒有人轉發。

不受年輕人待見的原因很簡單,不符合年輕人的腦迴路和文化。首先,當今的年輕人並不喜歡被定義為某個代名詞,「前浪」也好「後浪」也罷,那都是你們老年人喜歡的代入感;其次,當今的年輕人並不喜歡上代人一副高姿態的樣子拍著他們的戶膀說:「 少年~就這麼干~努力干~未來世界的舞台是你的喲~ 好厲害喲...」。

所以,與其 去讚美年輕人,不如真正了解他們在想什麼、他們追求的是什麼。 正如我們需要努力去了解我們的孩子的興趣點一樣,站在他們的立場,看待他們的文化潮流~

那麼到底當今年輕人他們感興趣的是什麼?

B站上有 1.3億年輕人,這些年輕人基本就是咱們孩子的哥哥姐姐輩了,了解他們在玩的東西,雖說未必是今後咱們孩子要玩的內容,但一定會比我們現在所知領域的內容更接近。

他們喜歡的語言是我們都看不懂的表情文,比如嗶哩嗶哩標誌性的符號

(゜-゜)つロ

(註:是乾杯的意思哦)

他們喜歡的內容是接地氣、不掩飾、靈魂有趣的純乾貨。

比如羅翔老師的法考講座,密密匝匝彈幕直接遮臉,代表著B站的最高禮遇(哈,回頭我也來和大家好好分享~)

他們喜歡的思維是腦洞越大越好、不設上限的創造性。

比如在B站上很流行的原本是日本兒童節目的《畢達哥拉斯裝置-迷你特輯》,共25集,每集只有5分鐘,但滿滿的都是濃縮版腦洞,每一秒都充滿創意,緊扣心弦。

我打開看了一些,完全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於是今天就節選了當中的部分分享給大家。

對我們這代缺乏創造力的爸媽而言,這絕對會給我們很多啟示,有些簡單的照著一摸一樣帶著孩子做起來好了,有些不用時間,娃看看都會很歡快和帶勁!

01

比玩更好玩的「畢達哥拉斯裝置」

《畢達哥拉斯裝置》是日本專門做給孩子看的兒童節目,那麼畢達哥拉斯裝置 是個啥, 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用一些裝置完成簡單的任務,通常包括連鎖反應!

在節目中,我們可以看到, 包裝盒、米尺、小夾子、罐頭盒子、玻璃球等日常中隨手可得的物品,通過巧妙的布局設計,搖身一變就成了一個環環相扣的複雜機關,進而引發一系列「剛剛好」的連鎖反應。

就比如像下面這樣,一個繞線圈,一張紙板,六個夾子,一個小彈珠,一個帶蓋的小盒子,就能組成一個好玩的迷你機械裝置——

是的,在孩子的思維世界,就是非常非常需要類似這種探索暗藏玄機、腦洞大開的玩法

比如,在膠帶架一端,用小木棍和螺杆做一個回程錘,這個回程錘在大的裝置中運用時,是可以作為傳輸滾珠等小物件的機關的——

還比如,一個可以旋轉的蛋糕整形台(或其他可以轉動的台面,比如圓桌上的轉台也行),粘上類似圖中的黑色物體(也可以是其他物體,比如一塊現成的圓椎體積木),再設計一個剛剛好夠它通過的鏤空紙板——

教育片里都有詳細的步驟教給大家,媽媽們可以帶著孩子跟著這個環節一起準備、設計,也可以在每一集的不同裝置中,找一些相對簡單易上手的局部,切出來和孩子一起玩。

簡單的動動手,你都不用多說,孩子就對力學、圖形、空間等很多基礎知識有了具象化認知,玩的過程中,誰說不是在學習呢?

更有意思的是,還有一集專門叫 《畢達哥拉斯裝置失敗了?》,告訴孩子們實驗失敗是常有的,太正常咯。比如,鏡頭記錄下,那一組用沙漏啟動的裝置,經歷過無數次失敗。

你看,這個滾動的玻璃瓶,不斷將新的障礙當作軸心,借力調轉方向,但總是在最後那一下差了點火候,未能啟動下一個機關——

經歷一次又一次失敗不說,有時,失敗的畫面還特別清奇,就比如這樣,原本要彈到下一個裝置上的玻璃瓶,竟然離奇立起來了——

不過就是這樣一次又一次失敗後,「不可能」的任務終究是被完成的。

OK看的時候很投入,都不用我說,他一定是悟到了什麼!

02

啟發思考的「黑盒子人的問題時間」

這個環節呈現的很多原理和機制,現在很多工廠企業的流水線上,其實都是有著廣泛運用的。

這個環節的主角特別的可愛,是一直會說話的黑盒子,它著重於展示 物品在進入它前後的區別,然後讓小朋友思考物品在它肚子裡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比如說,一個反向的E進入黑盒子,出來時一定是正向的——

哈哈,知道這個問題有點難,可愛的黑盒子馬上就會揭曉答案,原來,傳輸板在黑盒子裡不是一直相連接的,他們之間,有一個可以改變E字母方向的小裝置:兩根小小的金屬杆。因為這兩根小杆子,剛好可以掛在E鏤空的部位,它就像一把梳子,無論E怎麼個方位進來,都能給理順了出去——

它的神奇之處可不止這樣哦,你看,原本側放的零件,經過黑盒子後,也能立起來——

同樣的,原本橫向或反向的零件,經過黑盒子以後,一樣也能立起來——

小小的黑盒子,就像個魔術師一樣吸引眼球,其實,它不過是在肚子裡加了一個工廠流水線上常用的分揀裝置——

這些自動化的小設計,具體到生產生活中,是能夠大大提高效率的,簡單又巧妙。

說得更具體可感一些, 黑盒子其實是在「輸入一個甲得到一個乙」的遊戲中,啟發孩子去思考現象背後的原理。善於思考的孩子,更有創造力,這其實是無需多說的。

03

無比魔性的「算法行軍」

這個環節為什麼叫算法行軍,一開始我是懵的,但看久了覺得特別有趣,而且是越看越覺得 奧妙無窮

一群人要來完成一組動作,每個人的動作都相互關聯,看似即將相撞卻從來不會相撞。

分解來看,從第一個人開始,做屈膝伸手的動作。

接下來,是第一個人做後仰雙手叉腰的動作,而第二個人做屈膝伸手動作。

再下一步,是第一個人做轉過身來鞠個躬的動作,後一個人後仰雙手叉腰的動作,再後一個人做最開始的屈膝伸手動作,如此類推循環。

而且,每個人做完一個動作進行下一個動作,都需要向前邁進一步。這樣一來,有意思的事情就發生了——不同的人走到相同的位置,其實都在做同一個動作。

也就是說,這些動作一個個組合起來以後,其實是可以形成連續的傳動反應的。

更有意思的是,算法行軍在行進的過程中,唱的那個歌真的非常魔性,首先是歌詞生動描述了所要做的動作,聽著又十分有趣:

向前走一步 集合

向前走一步 像個大人物

轉過身來鞠個躬

走到一邊 看看看

像游蛙泳一樣滑動手臂

彎腰再撿起一顆小板栗

給癟輪胎打打氣

打滿了打滿了

小助手家的娃看這一部分的時候,據說家裡一直笑聲雷動,而且總是按捺不住跟著模仿起來。

04

還有一大波讓孩子驚叫的的魔法

節目裡還有一大波讓孩子驚叫的魔法,比如,利用空間透視原理的「這究竟是什麼東西」,類似定格動畫的「這是沒有人能做到的事」,等等,都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你看,轉動的圓盤上,不同彎折度的四根小棍子,從某一個角度看過去,它也可能是一匹馬——

紙上這兩個桔子,看起來那麼的逼真,但,它們當中只有一個是真的——

沒錯,左邊的這個桔子,只是一片以巧妙角度粘在紙上的桔子皮而已——

還有那些我們以為永遠也做不到的事,比如雙腳離地在辦公中三百六十度以及無數個三百六十度不停地旋轉——

這,並非真的做不到!如果,你也像節目裡的人這樣,不停地跳起來拍照,各個方位都拍一張——

然後把剛剛拍的照片連起來,讓娃看一看一定會很嗨——

有些創想環節,還具有非常可愛好玩的情節,就比如下面這兩塊橡皮泥先生。

匆匆忙忙趕赴約會的白橡皮泥,太著急了,結果被一堆橡子給絆倒,於是,它身上留下了這樣四個可愛又搞笑的印子——

藍色橡皮泥先生的遭遇也不妙,它被一堆骰子給絆倒了,於是,它身上留下了5個正方形的印子——

那些讓人叫絕又忍不住發笑的畫面,投射到孩子的大腦里,是無數朵創意的火花。

聲明 | 本文為轉載文章,已獲授權,如您希望轉載,請聯繫原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本人無意侵權,如您覺得有侵權行為,請速與我聯絡刪除。

頭像 | 唐小鴨,雁楓樺,擎石設計,版權為本公眾號所有,翻版必究。

《跟馮欣源堅守自然養育》

《夏娃的困惑》

第一本:母乳理論+基本操作

第二本:母乳實踐+解答疑問

第三本:母乳闢謠+特殊寶寶

第四本:哺乳媽媽生病和用藥

第五本:母嬰安睡

第六本: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上)

第七本: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下)

第八本:育兒謠言-濫喂食水篇

第九本:嬰幼兒怪現象-屎尿屁嗝脹氣篇

第十本: 不一樣的快樂音樂早教

紙質書、電子書

都已經上架開售哦!

非常感謝大家支持!

部分內容可在公眾號查閱

關鍵詞目錄在後台左下方

系列叢書已經寫好數百萬字

主要內容:

母乳喂養及母嬰睡眠

嬰幼兒護理(屎尿屁嗝、嬰兒怪現象、家庭護理操作)

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濫喂食水篇、礦物質篇)

輔食營養(輔食添加誤區、簡單易上手案例)

早教(嬰幼兒發育,反自閉症過度診治)

輕鬆帶二胎等諸多內容

涵蓋: 養育,教育,心理,得道

敬請期待!

不僅如此

欣源仍會像勤勞的小螞蟻

不斷學習、實踐

數年如一日為您製作

專業、精緻、全面、實用的育兒內容

爭取陪伴您和孩子到18歲哦~^_^

鳴謝

夢朦(momo)繪製的精美封面哦!

欣源實在太感動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vMcenIBnkjnB-0zU6W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