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總對孩子哭窮!高情商父母都會正確培養財商,長大後會更優秀

2019-07-12     科學育兒創新社

金錢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是兒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錢是家庭的重心一樣。——教育家默克爾



小新媽最近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大多數的中國父母,喜歡在孩子面前哭窮!而且從不教給孩子關於金錢的知識。

前幾日小新媽跟朋友一起去接孩子放學,回家路上,朋友的孩子突然問起:

「媽媽,琪琪說她家新買了一個6千塊錢的機器人玩具,每天都可以陪她玩遊戲跟學習,我也想要一個」朋友順口就回答說:「這麼貴的玩具,媽媽可沒那麼多錢給你買!」

乍一聽,一般人可能覺得沒有什麼毛病,孩子玩性高,小小年紀就不應該滿足這麼高的需求。

但是,小新媽卻認為,這樣果決的拒絕,會讓孩子產生一種自卑與挫敗的心理。孩子之間的炫耀是正常的,但是要記得,孩子的心靈也是很敏感脆弱的,你的每一個隨意的回答都可能給孩子帶來困擾與疑惑。



對孩子哭窮,可以說是中國式教育的一大痛點。

「爸爸媽媽賺錢不容易,平時一定要省吃儉用,不能老是亂花錢,知道嗎?!」「整天買這麼貴的東西,你知道你花的錢,都是爸媽辛苦賺 來的嗎!」

這些看似教育孩子要勤儉節約,不浪費的話語,其實暗藏著一把把傷人的刃劍,給孩子的潛意識裡形成罪惡感,從而產生自卑,甚至有些孩子還會出現逆反心理。

沒有給孩子做好金錢教育,只是一味的呵斥孩子不懂事,給孩子造成的心理陰影是不可磨滅的!


中國人一向恥於談錢,認為談錢就是功利、傷感情,所以在對孩子的教育上,也沒有給孩子灌輸良好正確的金錢啟蒙知識。

一個人的金錢觀,會影響他一生的幸福。那麼,該怎麼樣教育孩子理解「金錢」,也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1.讓孩子知道錢是從哪裡來的

許多孩子對金錢的概念,就是一張張的紙質鈔票與藏在手機里的存款,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錢是從哪來的,一些童真的想法比比皆是: 「錢是從手機里刷出來的。」「錢是從銀行卡里取出來的。

所以,金錢教育最基礎的一步,就是要讓孩子知道錢到底是怎麼得來的。勞動才能創造財富,只有付出了一定的勞動成本,才能獲得金錢。

理論教育也許對孩子沒有太深的印象,這時候家長們可以嘗試這幾種方法:

帶孩子去生活中,去認識一些工作職業

帶孩子去自己上班的地方看看

讓孩子去實踐勞動,感受賺錢的不易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勞動賺錢究竟有多麼辛苦,買一樣東西究竟需要多少錢,他是完全沒有概念的。所以在對孩子進行金錢教育時,我們一定要規劃一些實踐活動,讓孩子對金錢形成一個具體化的概念。如此,他們才能懂得珍惜金錢,並尊重父母及其他人的勞動成果。


2.讓孩子學會自己管理零花錢

許多父母,每個星期都會給孩子一些零花錢,孩子領到了很開心,就開始肆意的去買零食、玩具之類的東西。

小新媽覺得,家長們一旦給了孩子零花錢之後,就要教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錢,從小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消費觀和理財觀。

例如,每個星期給孩子20塊錢的零花錢,家長們可以這麼做:

告訴孩子,這零花錢是可以自己自由支配的錢,學習上的一些必需品如鉛筆、本子等爸爸媽媽會給你買,零用錢是用來買你自己想要的東西。——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學會享受的意識;指引孩子有計劃的花這零花錢,如10塊錢用來買自己想要的小零食、小玩具都可以;另外10塊錢則可以存起來,作為 或儲備金,這部分錢可以在急用時拿出來用。——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與危機意識。


3.肯定孩子的慾望

每個人都有慾望,孩子更不例外,孩子渴望擁有更好的東西都是很正常的心理。

當孩子提出某一需求,而家長們無法滿足時,切記不要立馬拒絕,應該要慢慢去與孩子溝通。首先告訴孩子「你的欲求沒有錯,你值得擁有更好的東西!」,然後才是拒絕的理由。

否則,一味的責備只會讓孩子失去對金錢的安全感,對一切美好的追求喪失信心。

4.讓孩子明白金錢不是萬能的

為什麼總有人為了錢不擇手段、不惜一切?這歸根於還是對金錢的理解有了偏差。

家長們是不是都會遇到過這種情況:

要上班了,孩子死纏著不讓走,這時候你說「乖,聽話,媽媽要 出去工作賺錢了」孩子反而哭鬧得更嚴重,為什麼?因為在孩子心裡,這一句話會讓他覺得:賺錢比他重要!

所以小新媽時常對自己的孩子說:「你是媽媽最重要的寶貝, 是多少錢都換不來的!」

一家人在一起的快樂、身體的平安健康、崇高的理想追求,都是比金錢重要很多的東西。從小灌輸孩子這樣的思想,孩子內心自然充盈,並且也會慢慢懂得金錢並不是萬能的!

當然,金錢教育不僅僅是孩子需要學習的,也是許多家長們需要學習的!父母自身的價值觀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相信在家長正確的引導下,孩子內心更多的是理想與追求,而不是無盡的物質慾望與虛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up5E2wBmyVoG_1ZGLz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