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兗州區試點項目開工後,4月28日上午,隨著任城區康橋華居小區、鄒城市正陽小區破土動工,承擔試點項目的任城區、鄒城市、兗州區等3個市(區)全部開工。市住建局老舊小區改造專班持續督導幫扶,深入一線幫助試點項目克服疫情影響,以「一天當成兩天半干」的態度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百日攻堅精神,加快前期工作,搶回延誤工期,目前試點工作進展走在全省前列。
濟寧市作為2020年省財政支持試點市,共有5個試點項目,涉及任城區、兗州區、鄒城市3個區(市),21個小區、9078戶、建築面積 73萬平方米,試點項目承擔了探索創新改造模式的艱巨任務,致力從改造流程、推進機制、融資模式等方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為今後我市乃至全省老舊小區改造提供遵循。
把脈問診,充分摸底調查
讓居民點單改造
老舊小區改造關鍵是解決居民最基本的需求,群眾的滿意度直接決定了改造的好與壞,所以要對改造的小區進行充分「把脈」,對居民進行深度「問診」。
市住建局老舊小區改造專班製作了老舊小區改造流程指引、調查問卷供縣市區參考,要求各項目特別是試點項目,要充分摸清摸透小區現狀,對於停車位稀少等影響居民基本生活的問題,要摸清摸透居民需求,充分徵求居民意願,讓居民點單改造。
任城區、鄒城市突出居民主體地位發動街道、社區、物業等單位通過座談交流、問卷調查、到戶走訪等多種形式,廣泛徵求意見、傾聽社情民意,為滿足群眾需求,多輪優化設計方案,真正做到「改不改、改什麼、怎麼改」由居民說了算。
深挖資源,提升改造標準
讓小區「好看好住」
從試點項目選擇到改造內容確定再到改造方案設計,市住建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專班不斷深入試點項目一線,幫助挖掘小區閒置資源、文化內涵等,優化改造方案,提升改造標準。目前開工的任城區康橋華居跨片區組合平衡項目,涉及4個小區、1186 戶、建築面積11.5萬平方米,突破小區內資源有限的限制,採用跨片區統籌平衡模式,利用小區外閒置低效土地,配套鄰里中心等便民服務設施,提供給人才公寓及長租公寓等全業態社區商業服務,達到跨片區組合平衡,有效激活社區商業活力;以「樂善觀音閣」為文化基點,傳承「樂善」文化,將文化特色與商業活力相結合,打造休閒娛樂片區。
目前開工的鄒城市跨片區組合平衡項目,涉及5個小區、1941戶、19.3萬平方米,將改造的重點由往年的美化、綠化、亮化等形象提升,轉向群眾更為關注的供熱、供電、供氣、供水、排污、停車、屋面防水等民生短板領域,充分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同步配套文化娛樂服務設施,豐富居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多方參與,擴大「朋友圈」
形成改造合力
老舊小區改造內容繁雜,涉及到規劃、財政、審批等多種事項,以及街道、社區、居民、物業、管線單位等多個主體,只有擴大「朋友圈」,讓所有主體參與進來並發揮作用,才能形成改造合力。市級層面成立了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指揮部,成員涉及26個部門單位,下設辦公室、項目審批小組、融資和資金保障小組、專營設施改造服務小組、宣傳報道組等5個工作小組。市住建局組建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專班,實體化運作,並不斷深入項目一線,召開現場協調會,幫助推進工作進展。任城區建立了從區政府到區住建局、再到街道社區全面參與的推動機制,形成了與供熱、供水、電力等專營單位深度聯繫的聯絡機制,組建了由任城區舊改辦、街道社區與社會公司專人參與的實體專班,強力推動試點項目快速開工,全速推進。
鄒城市出台《關於加快推進鄒城市老舊住宅小區改造實施意見》,成立由市長任組長的老舊住宅小區改造領導小組,35個部門為成員單位,鄒城市住建局組建了工作專班,統籌協調各部門力量,充分調動街道社區積極性,形成有效合力推進試點工作。
3個市(區)試點項目開工後,市住建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專班將繼續發力,促進度、保質量,以試點項目帶動我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全面快速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