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房地產報、中國房地產網、中房智庫研究院重磅推出的《共和國地產印跡》一書,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發行,併入藏國家檔案館與211大學,以此作為中國房地產行業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改革開放41年的隆重獻禮。在這本書中,有一篇由中國房地產報社記者倪鳳友采寫的文章——鄭勇:不忘初心迎挑戰,牢記使命譜新篇。文章中,全面描述了中鐵置業黨委書記、董事長鄭勇,是如何帶領企業打造名企、強企的。如今,中鐵置業已經邁上高質量發展的新旅途,成為共和國地產業發展的一支勁旅。
一、這是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隊伍。
2007年,中國中鐵作為國務院國資委確定的以房地產為主業的中央企業,成立了中鐵置業集團有限公司,擔任房地產板塊的「領頭羊」。2008年,鄭勇加入了中鐵置業。自此,開啟了創業發展的歷史新征程。
初生牛犢不怕虎。中鐵置業成立伊始,即採取以股權收購等方式收購開發項目,實現了當年組建、當年盈利的目標。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做大做強企業,中鐵置業定位於「打造一流的城市發展綜合運營商」的目標,拓展全國性市場布局。2008年,提前半年完成全年經營指標,獲取了北京「瀚庭」項目,並為公司下一步在北京的發展呈現出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這是一支敢打大仗、能打硬仗的鐵軍。
在「信任源自責任」的發展理念指導下,中鐵置業立足於打大仗、打硬仗,頻頻實施「大盤開發」模式。例如,獲取了當時山東省體量最大的單體綜合性建築「青島中心」項目,建成後即成為青島的城市標誌和新的風景;獲得貴陽金陽新區的「逸都國際」項目,土地開發面積達到1592畝;通過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獲取「石家莊中鐵廣場」項目;通過土地公開出讓渠道,獲得瀋陽「人傑水岸」、上海「中環時代廣場」、三亞「子悅薹」項目;先後獲得成都「中鐵西城」和「水映青城」、青島「華胥美邦」、廈門「元灣」共12個項目,土地面積比上年增長303%;獲取安徽蚌埠「濱湖新區」項目,開發面積達到5313畝,總投資為30億元。2011年,新增土地面積862畝,獲取深圳「偌德公館」項目;2012年,獲得5A級超高層寫字樓「西安中心」及占地面積達5000多畝的貴陽「閱山湖」;獲取安徽亳州市「北部新城」項目,開發面積為7574畝,總投資為40億元。2013年,繼續獲取5個新項目,新增土地1477畝;2014年,中鐵置業成為北京市保障房市場建設的生力軍,推出了「中鐵西城」;在山東滕州高鐵新區獲得開發面積14736畝,總投資達到51億元。中鐵置業的開發業態已經由單一的住宅開發逐步轉向商業地產、旅遊地產等新的產業開發領域。
三、這是一支敢於進取、勇於創新的勁旅。
2016年,中鐵置業著手實施「一轉兩調三升級」,邁開了轉型升級的步伐,快速向新的產業領域布局。先後斬獲江蘇南通蘇通科技園、江蘇無錫綜合改造、布局北京海淀西北旺、山東菏澤高新區等大型項目,把「地產+」納入今後的主要發展目標。在繼續做好住宅開發、土地一級開發等傳統開發業態的同時,由「吃住行」轉向「游養娛」;由「短平快」轉向「常穩慢」;由「做產品」轉向「做內容」,大力進軍文化旅遊地產、養生養老地產和新型產業園區,並且收穫頗豐。以中鐵青島世界博覽城為例,2018年9月,中鐵置業投資500億元建設了這個項目。項目一經推出,立即得到中央部委、地方政府以及企業界的交口讚譽。在第八屆中國房地產品牌價值高峰論壇上,斬獲「中國會展地產品牌NO.1」,被稱之為「會展航母」,有力提升了中鐵置業在新型產業地產領域的「鐵軍」地位和形象。由中鐵置業打造的「中鐵世界博覽城」模式引起眾多城市的關注及青睞,湖北、江蘇、四川、福建等省份目前正在和中鐵置業洽談相關項目合作事宜。
在新時代、新長征的旅途中,鄭勇董事長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率領他的地產「鐵軍」「勁旅」,以「共和國長子」的奮鬥姿態和責任擔當,奮戰在建設「中國好房子」的陣地上,在打造「美好人居」的道路上漸行漸遠,著力推動中鐵置業向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前進。
「鄭勇:不忘初心迎挑戰,牢記使命譜新篇」一文的作者是中國房地產報社記者倪鳳友,他曾經多年擔任中國房地產報駐廣東記者站站長。倪鳳友既是一名新聞記者,又是一位詩歌愛好者,筆名為「柳笛」。事情就是這樣千奇百怪,新聞講究邏輯思維清晰、謀篇布局、標點符號斷句準確;詩歌則是天馬行空、不著邊際、甚至乾脆省略了標點符號。這樣一個矛盾體,集中在倪鳳友的身上,就顯得頗有說頭。可以說,在中國房地產界,他是詩歌寫得不錯的之一(房地產界寫詩的還有劉曉光、黃怒波等人;況且,黃怒波還是中國詩歌學會會長);在詩歌界,他又是最懂房地產業的詩人之一,稱其為「才子」並不為過。了解他、熟悉他的房企掌門人、業內人士以及讀者朋友,不妨通過《共和國地產印跡》這本書,重新認識一下「記者」「詩人」雙重身份的倪鳳友同志,看一看是否符合你心目中的那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