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栽培槽
平整溫室土壤,距溫室後牆1m以紅磚建栽培槽,槽南北朝向,內徑寬48cm,槽周寬度12cm,槽間距60cm,槽高15~20cm,槽的底部鋪一層0.1mm厚的聚乙烯塑料薄膜,以防止土壤病蟲傳染。
2、栽培基質配製
經過我院研究表明,以玉米秸、麥秸、菇渣、鋸末、廢棉籽殼、爐渣等產品廢棄物為有機栽培的基質材料,通過與土壤有機肥混合,在栽培效果上可以替代成本較高的草炭、蛭石。可選擇的有機基質配方有:麥秸∶爐渣=7∶3;廢棉∶籽殼∶爐渣=5∶5;麥秸∶鋸末∶爐渣=5∶3∶2;玉米秸∶菇渣∶爐渣=3∶4∶3;玉米秸∶鋸末∶菇渣∶爐渣=4∶2∶1∶3。基質的原材料應注意消毒,可用太陽能消毒法和化學藥劑消毒法。栽培基質總用量為30立方米/667平方米。
太陽能消毒法:提前用水澆透基質,使基質含水量超過80%,蓋上透明地膜,選擇3~5天連續晴天,密閉溫室,通過強光照進行高溫消毒。
化學藥劑消毒法:定植前用1%高錳酸鉀和地菌克500倍將基質槽內外和基質徹底消毒一遍,然後關閉溫室,用百菌清煙燻劑熏蒸兩遍。
3、品種選擇
選擇抗病、高產、質量好、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的品種。國內品種主要有中雜11號、佳紅5號、上海903、908等;進口品種有卡魯索、百利、瑪瓦等。
4、栽培季節
早春栽培 2月上旬播種育苗,3月下旬定植,5月上旬始收。
秋延後栽培 8月上旬播種育苗,8月下旬定植,9月下旬始收。
5、定植前準備
5.1 施入基肥
定植前15天,每1立方米基質中加10~15kg消毒雞糞、0.25kg尿素、1kg磷酸二銨、1kg硫酸鉀充分拌勻裝槽。
5.2 整理基質
首先將基質翻勻平整一下,然後用自來水管對每個栽培槽的基質用大水漫灌,以利於基質充分吸水,當水分消落下去後,基質會更加平整。
5.3 安裝滴灌管
把準備好的滴灌管擺放在填滿基質的槽上,滴灌孔朝上,在滴管上再覆一層薄膜,防止水分蒸發,以增強滴灌效果。
6、栽培管理
6.1 播種育苗
將種子用55℃熱水不斷攪動浸泡15min,取出放入1%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10~15min,撈出用清水洗凈,置於28~32℃的環境下催芽,有70%的種子露白後播於苗床或穴盤中,覆蓋塑料薄膜保持濕度,保持環境溫度白天25~28℃,夜間15~18℃。幼苗出土後及時撤去塑料薄膜,視苗情及基質含水量澆水,陰雨天不澆。溫度管理同常規育苗,白天20~28℃,夜間10~15℃。苗子具7片葉時定植。
6.2 定植
每槽定植2行,行距30cm,株距35cm,每667平方米栽3000株左右,定植後立即按每株500ml的量澆定植水。
6.3 定植後管理
溫度管理 根據番茄生長發育的特點,通過放風、遮陽網來進行溫度管理,白天25~30℃,夜間12~15℃,基質溫度保持在15~22℃。基質溫度過高時,通過增加澆水次數降溫,過低時減少澆水或澆溫水提高地溫。
濕度管理 通過採取減少澆水次數、提高氣溫、延長放風時間等措施來減少溫室內空氣濕度,保持空氣相對濕度在60%~70%。
光照管理 番茄要求較高的光照條件,可通過定期清理棚膜灰塵增加透光率,通過張掛反光幕等手段提高光照強度。
水分管理 定植後3~5天開始澆水,每3~5天1次,每次10~15min,在晴天的上午澆灌,陰天不澆水,開花坐果前維持基質濕度在60%~65%,開花坐果後以促為主,保持基質濕度在70%~80%,灌水量必須根據氣候變化和植株大小適時調整。
養分管理 定植後20天開始追肥,此後每隔10天左右追肥1次,前期只追消毒雞糞,每次每槽1.25kg,當番茄第1穗果有核桃大小後,應根據植株長勢,在追施的消毒雞糞中添加磷酸二銨和硫酸鉀,一般每1kg消毒雞糞中加磷酸二銨0.1kg、硫酸鉀0.1kg。拉秧前1個月停止追肥,在生長期可追葉面肥3~4次,每隔15天1次。
植株調整 定植後注意及時打杈繞秧,當第1穗果膨大到一定程度時,如出現植株生長過旺而影響通風透光時,要及時打掉第1穗果下的部分或全部葉片,主要採用吊蔓方式及單稈整枝,及時調整植株的葉、側枝、花、果實數量和植株高度,保持植株良好通風透光條件,使植株始終保持在1.8~2m的高度。
授粉 花期主要採用人工振蕩授粉,也可採用防落素、2,4-D等激素噴花或蘸花,於開花期每天10∶00~11∶00進行。注意疏花疏果,保持每穗坐果3~4個。
7、病蟲害防治
7.1 蟲害防治
溫室白粉虱、斑潛蠅、蚜蟲是番茄的主要蟲害,以採用防蟲網隔離、黃板誘殺、銀灰膜避蟲,環境調控、栽培手段等物理防治手段為主,結合煙霧劑熏煙、藥劑噴霧等手段進行綜合防治。
白粉虱 在白粉虱發生早期和蟲口密度較低時使用藥劑,可每667平方米用22%敵敵畏煙劑0.5kg於夜間將溫室密閉熏煙,可殺死部分成蟲。噴霧採用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防治。
斑潛蠅 番茄葉片被害率接近5%時,進行噴藥防治。可用40%綠菜寶乳油1000~1500倍液、10%吡蟲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0%康福多濃可溶劑2000倍液交替使用。
7.2 病害防治
主要病害為苗期猝倒病和立枯病、病毒病、晚疫病、灰霉病、生理缺鈣症等,應選用抗病品種、環境調控、栽培措施、硫磺熏蒸等手段,輔之以藥劑防治進行綜合防治。
苗期猝倒和立枯病 種子消毒採用0.1%百菌清(75%可濕性粉劑)+0.1%拌種雙(40%可濕性粉劑)浸種30min後清洗,定植時採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等量混合後400倍液灌根。
病毒病 種子消毒用10%磷酸三鈉液浸種20min後洗凈;注意防止蚜蟲傳播;在苗期,噴增產靈50~100mg/L,提高抗病力;1.5%植病靈1000倍液噴防。
晚疫病 為番茄重點病害,發病前期或發現中心病株後拔病株並帶到田外消毀,將病穴用石灰消毒,立即噴施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800~1000倍液等藥劑進行防治。
灰霉病 低溫高濕易發病,可採用6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也可用速克靈煙劑熏蒸。
生理性缺鈣症 可用0.3%氯化鈣水溶液噴洒葉面,每周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