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年輕人認為,現在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水平已經夠高,甚至超過了他們辛苦工作每個月的工資。國家為什麼還每年對退休人員增長養老金呢?今年人社部發布調整通知,再次增長百分之五,可是不少人的工資多年了也沒有見變化。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養老金調整的法律依據
最初,我們建立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是依據2005年國發38號文件,《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文件不僅改革了基本養老金的計發辦法,而且要求建立基本養老金的正常調整機制。從那個時候起,我們國家的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保險開始由國家統一調整,連續11年增長幅度在10%以上,這幾年逐漸降到了5%。
2011年7月1日,實施的《社會保險法》的規定「國家建立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情況,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
養老金調整的作用
養老金年年調整,正如《社會保險法》所說,是根據職工工資增長和物價上漲情況。
養老金計算的公式中使用了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基本養老金的待遇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兩部分;基礎養老金使用社會平均工資,能夠有效保障了這一部分待遇跟社會購買力相匹配。每一年退休,我們都是用退休上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如果我們養老金不對上一年度退休人員進行調整,那麼就會造成人為的不公平。比如說上年度12月份和當年1月份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會因為社平工資變化相差懸殊。基本養老金每年上漲就是為了彌補差距,實現公平的。
物價上漲是由於我國經濟在不斷增長,保障物價的溫和增長是有利於經濟發展的。一般我們的消費者價格指數增長率在2%~3%之間。因此,每年養老金調整確保了退休人員養老金的購買力,讓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不至於日漸縮水。
養老金調整還有一項重要作用,那就是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每年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調整都是通過定額調整、掛鉤調整、適當傾斜三種方式來進行的。這些調整方式中貫徹了公平原則、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以及傾斜照顧的原則等等。通過這一系列方式,實際上人們的養老金差距比例在逐漸縮小。比如說我岳母2002年剛退休時養老金只有390元,當時有的退休人員養老金能拿到1000元已經很不可思議。但是經過近20年的增漲,基本養老金已經增長到3200元;而那時拿1000元養老金的人員養老金還不足5000元。雖然說差距的絕對額更大了,但是人們的感官差距是縮小的。
年輕人的工資和老年人的養老金有什麼不同?
實際上,年輕人的工資待遇是就業市場競爭的結果,構成情況和高低影響非常複雜。有的人工資可以低到最低工資水平,而有的人一年工資掙上幾百萬甚至幾千萬。
老年人的養老金,是國家通過《社會保險法》等法律保障,實現社會化養老的。相對而言,有個公平的待遇。正如有的老年人所說,退休以後大家做的貢獻都差不多了,沒有工作崗位的差異。因此,國家通過養老金調整,大家待遇差距日益縮小。
老年人畢竟已到達退休年齡以後已經風燭殘年,養老金也領不了多久了。按照人均預期壽命77年歲計算,60歲退休只有17年的待遇可領。年輕人沒有攀比的必要。
總體來看,退休老人加發工資是國家按照法律作出的調整,是對老年人的一種保障。年輕人如果羨慕老年人的話,現在應該積極去參加社保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RTluXEBiuFnsJQVGNY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