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難不一定就是財富,除非你學會了反省,並從中悟出了道理

2019-09-26     咕冬


「置之死地而後能生!」

曾幾何時,我對這句話有著極深的同感。

甚至,偏愛的有些近乎執拗,所以才會想盡一切辦法地讓自己置於困境,陷入極端的痛苦之中!

以為這樣做,自己就能夠獲得新生,從此得到真正的解脫。

可事實上,經歷了大起大落、大起大悲的我,並沒有達成自己內心深處的渴望,也擺脫不了原先的那種苦惱。

漸漸地,直到有一天看了許許多多的書,走過千山和萬水之後的我才幡然悔悟:

太過執著於苦難本身,但卻不去從中吸取教訓,不去做深刻的反省和改變,那麼苦難就僅僅只是苦難而已,並不能成為我們的人生財富!


/1

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之一曾參因為勤奮好學而深得老師的喜愛!

其他同學都問曾參為什麼進步的那麼快,曾參就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也就是說,曾參他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辦事是否不夠盡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夠誠信?傳授的學業是否複習過?

古之人尚且知道每日都要反省自我,那麼發展到今天這個時代的我們又為什麼變懈怠了呢!


/2

有很多雞湯文里都會出現類似這樣的話,那就是苦難是成長的催化劑,可以讓我們更快地獲得某些原先不具備的經驗和財富。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也許並不盡然。

一味地追逐苦痛與磨難,總是把自己陷於一個極其危險的境地,這樣做或許並不一定就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力量與知識。

就像佛陀曾經也是極端地選擇了苦行,到最後卻並沒有從中獲得頓悟的道理一樣。

/3

玩過股票或者期貨的人想必都應該知道,一位真正合格的交易者往往都會做『復盤』這個動作。

復盤其實也就相當於反省和總結,從中分析出自身的不足與失誤,以便下次能夠持續改進,變成更好的自己。

我們日常生活也是如此,若在事後不進行總結和歸納,那麼同樣也不會從苦難中獲得任何有用的東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QaAfm0BMH2_cNUgEqB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