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的開頭第一句,都是「如是我聞」,表示是我自己親身聽到的。
這一點在個人的修行中尤為重要,一切法門最終都只能回歸到自己的內心,只能靠自己去參悟!
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夠真正吸收經籍的智慧和真諦,達到為我所用的境地,進而升華之後形成自身的思想,這樣修行的精進才成為可能。
/1
有時候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往往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
而聽起來覺得簡單的道理,常常並沒有多少人真正能夠理解。
生活中我們總是不經意的忽略那些看起來樸實、淺顯的教誨,滿以為自己早已爛熟於心,可一旦了解了事物背後更為深刻的哲理,才發覺以前的自己不過是淺嘗輒止的認為自己理解了真諦。
正因為表面上的簡單,才使得人們容易被假象所迷惑,沒有沉下心來細細探討其中的真昧。
寫在經文之前的「如是我聞」,不只是阿難為了證明佛經的真實不虛,也包含了另一層深意。
告誡我們閱讀前人遺留的的智慧書籍,不僅僅是機械的向腦海灌輸理論知識,而應該是有我自己在場的聽聞!
是全心全意的以自己的智慧來吸收和消化他人的思想結晶,參悟個中的道理並在自己的腦海中醞釀一段時間,經過自己的思考最終轉化成我個人的思想!
只有如此,我們才算是真的了悟到了其中的真諦。
/2
不管接受什麼樣的教義,也不在乎到底是誰著的書,哪個哲人說的話,關鍵還在於這個「如是我聞」的「我」字。
離開了自己本身,任何思想都還是別人的。
我們可以懶惰的直接用別人的思想來武裝自己,代替自己思考和作為,但那永遠都不是真正的自己!
至多也就是變成了他人思想的傀儡,而由我們自己來提供軀殼。
無論學習什麼樣的道理,明心見性是最終得以開悟的前提,因為一切外來的事物都要經由自己的心性理解和透悟,之後才會成為我們自身人格的一部分。
/3
現實生活當中,很多人誤以為把看到或聽到的哲理記在腦海,在需要的時候能夠回想起來,就是真的掌握了它們。
殊不知只有經過我們思維的見解,才會真正融入我們自身的思維繫統,才算是屬於我們。
單純的背誦只是平添一些無關自己的記憶罷了,複述別人說過的話,卻絲毫沒有經過大腦,對自己沒有半點的影響。
或許每個人都曾迷惘的執著於表象,沒有把自我融入到對生活的感悟之中,只是茫然不假思索的接受周遭發生的一切。
不清楚自己的本性,不了解自己的喜好,也不明白自己到底要走向哪裡。
與此同時,那些簡單卻深刻的意寓卻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我們,不管外物如何的變遷,最終我們都要回歸到自己的內心,只有在那裡才能真正找到屬於自己生活的全部,才是真是永恆常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