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娃起名不求人,《易經》《詩經》唐詩宋詞有美名

2019-11-17     秦玉龍

給娃起名不求人,這些好名字送給你

秦玉龍/文

最近,有個80後的朋友生了二胎,找我給娃起個名字,他姓王,問娃起個啥名字才霸氣、響亮、與眾不同?我調侃:王富貴!

玩笑歸玩笑,我還是很認真負責地想了半宿,給朋友的兒子起了一個還算響亮且不落俗套的名字——王子安。其實,這是唐代一位著名文學家的「字」,雖然是借來的古人名字,夫妻倆卻很是喜歡。

生完孩子後,取名是一大難題,取一個有意義又不俗氣還好聽的名字真的很難嗎?很多人取的名字雖然不重名,但是太刻意也不好聽,有些人取得名又很落俗套,重名的孩子一個班裡往往就有好幾個。

給孩子起名字是一件很神聖的事兒,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兒。然而,很多人卻熱衷於花錢給娃起名。那些個自稱「半仙」開店起名的人,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剋相生為噱頭,實際上並沒多少學問,也不精通易學,只是一知半解故弄玄虛而已。他們給孩子起名,基本上是一個套路,慣在邊旁部首、筆畫多少上做文章,寓意解釋生搬硬套或望文生義,刻意去迎合當代年輕父母追求名追慕「洋氣」的心態。

某君喜得貴子,查遍大小辭典,也沒有找到一個中意的好名字。於是,他特意備了個千元大紅包,去某「起名館」找「半仙」給娃求得一名,結果去派出所上戶口時才發現,和自己兒子名字一樣的孩子有很多。據說,這個加木加金加火或加水土偏旁部首的名字,這位「半仙」已經用過幾百次了,只是姓不一樣而已。

給娃取名字這事兒,很多父母的重視程度不一樣,導致有的孩子名字很美,上學、工作給人的第一印象就很舒服。而有的孩子名字很特別,要麼念起來稀奇古怪,要麼因為諧音的關係讓人浮想聯翩、忍俊不禁。一些名字奇特,含有生僻字的孩子,被同齡人拿來戲謔起外號,還有的因為電子系統無法識別錄入,連買飛機票、火車票都遇到困難。取名自由究竟有無邊界,也時不時會成為熱門話題。

去年,一個名叫「春秋戰國」的大學生迅速走紅網絡,相關話題還登上了熱搜榜。這位同學擁有如此醒目的名字,全因其父親喜愛歷史,嚮往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風雲涌動的壯闊景象。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名字也算是含蘊豐富、意義深遠,寄託了父母的美好期待。

幾年前,山東濟南市民呂某給女兒起名「北雁雲依」卻無法落戶,他們提起行政訴訟,最終法院駁回了他們的要求。可見,雖然起名字看上去是私人事務,但仍需遵循相關法律規範和社會原則。因為名字以後是孩子在用,但取名字的過程,孩子卻往往無法參與,父母愛子女,要為之計深遠,考慮其將來工作和生活的便利,同時也是為了社會管理的便捷有序。

起名字是一門學問,而且「姓名學」歷史悠久,孔子曾說:「名不正言不順!」蘇東坡也說:「世間唯名實不可欺!」姓名好似一個人的名片,它對人類區分個體,正常有序地交往起著重要作用。

當代人給娃起名字大都很隨意,而且還跟風。那麼,古人給孩子起名字都遵循哪些原則呢?

以節令命名:節令就是根據孩子出生時的季節或者結合花卉給孩子取名字。比如秋分、春花、夏雨、冬梅等等。比較雅的名字有仲春、季春,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等。

以排行命名:民間把兄弟姐妹一般稱為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古人分別稱「伯、仲、叔、季」或稱「孟、仲、叔、季。」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還有個哥哥為老大,字孟跛。

以特徵命名:就是根據孩子出生時的特殊外貌給孩子起名字。比如孔子的名字就叫孔丘,因為他生下後被發現頭頂是凹下去的,所以父親給他取名為「丘」。

除了這些,古人還有以五行、地名、體重等命名。其中,以地名命名較為常見,如根據孩子的祖籍或者出生地給孩子起名字。現當代我們較為熟悉的有沈申(上海),謝晉(山西),劉雲生(雲南)等等,這種名字的大多出於紀念的意義。

古人取名選字遵循「五原則」: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意思是或根據其出身特點,或從追慕祥瑞、托物喻志、褒揚德行、寄託父輩期望等幾個方面比照取名。在具體選字時強調「六不」: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

現在的人有「名」無「字」,所以當我們說到「名字」的時候,通常指的僅僅是名或姓。古代多數人尤其是知識分子既有「名」又有「字」,有些人名字之外還有「號」。

古人命名重取義、重內涵的做法,幾千年來一直延續至今。對於所生男孩、女孩,因其生理、性格以及將要從事的職業不同,所以取名也就有了差別。對男的取名多用威武勇智、剛強猛毅之字,對女的多選賢淑、艷麗、優美動聽之詞。

取名還反映著時代特點,在帝制時代,官宦富貴之家,多以忠孝節義、福祿壽康、升官發財之義來命名,所以叫仁、義、禮、智、信、得福、德貴、延壽、榮升、繼祖、耀祖、續宗的人特別多。平民百姓也想過好日子,盼望多子多孫,上學念書,所以叫富貴、德福、進財、志學、平安、長順、滿倉、滿囤、保成、金鎖、栓柱等名字的特別多。解放後又出現了許多新名,如建國、國慶、衛國、建軍、衛軍等。改革開放以來,又興起取外國洋名字,如馬麗雅、馬路亞、陳夢露、張大衛等。

古人言「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是指任何情況下都不隱瞞自己的真實姓名,形容為人處事光明磊落。因此,名字對一個人來說很重要,它既寄託著父母家人的殷切期望,也荷載著中華文化的傳承延續。

作為父母,不妨靜下心來,花點時間和心思,給自己製造的生命起一個寓意美好且不流俗不媚俗的名字,是一件十分美好且有意義的事兒。花錢請人起名,固然聽起來「高大上」,但孩子將來長大成人後行走江湖,當別人問他你的名字誰起的?孩子總不能說「花錢請人起的」。所以,給自己的孩子起名字,是父母的第一要務。

筆者給兒子一個起名翰,一個起名劍,一文一武,取文武雙全之意。如今,翰兒大學畢業後從文,在成都某公司工作。劍兒大學畢業後從武,考入警察行列。他倆的名字,冥冥之中影響了他們的人生走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ByYtm4BMH2_cNUgnSn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