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華火腿、江蘇如皋火腿、雲南宣威火腿,被譽為「中國三大名腿」。其中雲南宣威火腿能在全國脫穎而出,躋身前三強,與上世紀一位傳奇的雲南宣威商人密不可分。
形似枇杷的整隻宣威火腿
因為他,宣威火腿得以衝出西南層巒疊嶂的大山,沿著馬幫的漫漫長路走出雲南遠銷歐美,還先後在1915年首屆「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1923年「廣州博覽會」上獲得金獎,讓宣威火腿成為雲南最早進入國際市場的名特食品之列。
這位改寫宣威火腿命運的人叫浦在廷,清朝末年出生於雲南宣威的一個書香世家,他的父親浦春瀾,是清代光緒年間的拔貢(「拔貢」是一種由地方選拔出來的優質人才,進京考試合格就可以獲得相應官職),在宣威當地開館教學,家裡四個兒子都由他親自教授課業,浦父一心期望孩子能考取功名、光耀門楣,可見他是一位十分傳統的讀書人。
浦在廷故居
在這樣的氛圍中,浦家三個兒子先後考取了秀才、貢生,唯獨排行老二的浦在廷在飽讀四書五經後,非但沒有對考取功名、步入仕途產生興趣,甚至開始憧憬馬幫生活,在他眼中,趕著馬匹去遠方做生意,才是自己想走的道路。
浦在廷故居
當浦在廷口告訴父親自己的志向與打算時,浦父勃然大怒,他不能想像自己的兒子,竟然甘當「馬腳子」(人們對趕馬人的蔑稱)也不參加科舉,這樣有辱門庭的事絕對不能發生。但浦在廷心意已決,十四歲的他毅然選擇逃離這個書香世家,偷偷跟著馬幫跑了。
浦在廷故居
後來浦父派人去將兒子追回來,關在家中禁足。儘管如此,他還是再度出逃。就這樣逃了抓、抓了逃,父親看出浦在廷的決心後也就無奈放手,任其去罷。
一開始,浦在廷趕著少量馬匹往返於本地和臨縣的街子做生意,後來將攢下的錢購置了更多的馬匹,就開始了去往遠方、他鄉甚至異國的經商之路。
趕路的馬幫
當時雲南的交通仍舊不發達,儘管有騾馬負責主要運輸,但遇到懸崖峭壁、險灘激流這些騾馬過不去的地方,就需要人力背運。而且從滇東去往滇南的漫漫長路,不僅會遭遇匪盜,還要提防毒蛇猛獸的突襲,在西雙版納一帶還會遭遇瘴氣,重重關卡都是橫亘在趕馬人與目的地之間的生死考驗。浦在廷也曾遭遇匪盜,險些命喪刀下。
浦在廷
從趕馬人到擁有自己馬幫的馬鍋頭,浦在廷在一次又一次的生意之路中,樹立起自己的聲望,還出任了宣威商會會長。為了發揮自己會長的作用,帶動當地商會發展,他開始從宣威火腿身上琢磨,尋找商機。
宣威火腿切片後
儘管馬幫也會運輸一些火腿出去買,但整隻火腿大而笨重、不好裝運,而且火腿表層的綠霉看上去髒髒的「有點丑」,再加上一路日曬雨淋火腿變質賣不出去,馬幫就得承擔經濟損失,宣威火腿的遠銷開拓自然也就受到影響,也讓它一直處於「養在深閨人未識」只在本地吐芳香的尷尬狀態。
怎樣才能解決宣威火腿的運輸問題,打開銷路呢?
整隻宣威火腿
浦在廷從當時歐洲流入中國的罐頭食品得到啟發,只要把火腿化整為零,再把它們裝到罐頭裡密封起來,就可以同時解決整隻火腿不好運輸、長途跋涉易變質的問題。宣威火腿遠銷的品質顧慮得到解決,接下來就是生產了。
二十世紀初,浦在廷創辦了「雲南宣和火腿罐頭有限公司」,同時引進了當時最先進的罐頭製作機器,宣威火腿罐頭的生產得以實現。
隨著罐頭的投產,攜帶方便、味道鮮美的火腿銷路也隨之打開,浦在廷成為當之無愧的「雲南宣威火腿罐頭創始人」,他也從「馬鍋頭」步入實業行列。
孫中山與浦在廷塑像
1915年,浦在廷聽說將舉行首屆「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有意開拓海外市場的他將宣威火腿罐頭送去參展,最終拔得頭籌喜獲金獎,這也打響了宣威火腿罐頭的海外市場知名度。
好景不長,1920年「雲南宣和火腿罐頭有限公司」宣布破產,浦在廷也迎來實業人生低谷,但他並未一蹶不振,而是另起爐灶,於1921年重新開辦了「浦在廷兄弟食品罐頭公司」,創辦「大有恆商號」、「雙豬牌」商標。
「飲和食德」題字
1923年,宣威火腿罐頭又獲得「廣州博覽會」金獎,當時孫中山品嘗後,親自題贈「飲和食德」送給浦在廷。
再獲殊榮的宣威火腿罐頭,又一次迎來發展,不僅國內暢銷,還遠銷港、澳、新加坡、緬甸、越南、日本、巴拿馬、德國、法國等中、亞、歐美市場,還在中國和東南亞開設了26家分號,可謂生意似火、蒸蒸日上。
唐繼堯提寫的「急公好義」匾額
少年時期的出逃;青年時的為夢想拼搏;人到中年仍積極投身實業救國,唐繼堯為他題寫「急公好義」匾額;暮年已至時候知足天命,浦在廷的一生就是這麼豐富與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