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口服抗凝藥物:不知道這幾點,怎麼敢說會用?

2019-11-13     中國醫學論壇報

作者: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藥學部 張青霞

新型口服抗凝藥物(即非維生素K拮抗劑口服抗凝藥物,NOAC)是維生素K拮抗劑(VKA)的替代藥物,用於預防房顫患者的卒中,並且已成為首選,特別是新近開始抗凝治療的患者。但實際臨床用藥過程中,還存在很多不合理使用的情況。
為促進NOAC的合理使用,本文將就臨床工作中容易出錯的幾種常見用藥問題進行闡述,並給出預防建議。

1.利伐沙班15 mg及以上劑量需要與食物同服

進食不影響利伐沙班2.5 mg或10 mg片的吸收;無論空腹還是飽腹狀態,利伐沙班劑量為10 mg時的絕對生物利用度均較高(80%~100%),且食物對其曲線下面積(AUC)或血藥峰濃度(Cmax)無明顯影響;但空腹服用更高劑量時,利伐沙班的生物利用度和吸收率隨劑量增加而降低。

而與食物同服後生物利用度增加,在飽腹狀態下,利伐沙班的吸收與劑量成正比,20 mg片在高脂肪、高熱量膳食中的吸收最佳。研究也證明15 mg及以上劑量的利伐沙班的空腹生物利用度是66%,而與餐同服的生物利用度可高達100%。

英國藥品與保健品管理局(MHRA)2019年7月17日發布:近期收到一些服用15 mg或20 mg利伐沙班片的患者發生血栓栓塞事件的報告,報告者懷疑這是由於患者空腹服藥所致,提醒患者應在進食中服用15 mg或20 mg利伐沙班片。MHRA建議醫務人員,應提醒患者15 mg或20 mg利伐沙班片與食物同服;吞咽困難者可將藥片壓碎,混於水或蘋果泥中,再立即與食物混合服用。利伐沙班2.5 mg和10 mg片可與或不與食物同服。

利伐沙班說明書也規定:對於不能整片吞服的患者,可在服藥前將10 mg、15 mg或20 mg利伐沙班片壓碎,與蘋果醬混合後立即口服。在給予壓碎的利伐沙班15 mg或20 mg片劑後,應當立即進食。

通過鼻胃管或胃飼管給藥:在確定胃管在胃內的位置後,也可將10 mg、15 mg或20 mg利伐沙班片壓碎,與50 ml水混合成混懸液,通過鼻胃管或胃飼管給藥。由於利伐沙班的吸收依賴於藥物釋放的部位,應避免在胃遠端給藥,因為這可能會使藥物吸收下降,從而降低藥物的暴露量。在給予壓碎的利伐沙班15 mg或20 mg片劑後,應當立即通過腸內營養方式給予食物。

壓碎的10 mg、15 mg或20 mg利伐沙班片在水或蘋果醬中可穩定長達4小時。體外相容性研究表明,利伐沙班沒有從混懸液中吸附至聚氯乙烯(PVC)或矽膠鼻胃管。

2.達比加群酯需要整粒服用,不能掰開或嚼服

達比加群酯是一種前體藥物,口服後達比加群酯的絕對生物利用度僅6.5%;如果去除羥丙基甲基纖維素(HPMC)膠囊外殼直接服用其中的顆粒,生物利用度可能會出現最高達75%的增加。所以不可打開膠囊而單獨服用其中的顆粒。

研究證明,達比加群酯的食管損傷(內鏡表現主要為食管黏膜剝脫和潰瘍)與服藥療程和劑量無關,可能與服藥方式不當有關。

預防達比加群酯的食管損傷有如下建議: 服藥時須飲用足量水(100 ml以上),服藥後保持直立或坐位30 min以上,餐時或餐後即刻服用; 一旦發生食管損傷,輕者在糾正服藥方式後可以繼續治療,進食流食,嚴重者應該停用達比加群酯或改用其他抗凝藥物治療,食管損傷嚴重者應該暫時禁食。

3.NOAC禁忌與其他抗凝藥物重疊使用

傳統抗凝藥物華法林起效緩慢,且起始治療時抑制蛋白C和蛋白S,具有促凝作用,因此需要和低分子肝素等靜脈抗凝藥物重疊使用5~7天,直到國際標準化比值(INR)連續2次監測均在目標範圍內。

受此影響,臨床工作中,有醫生在啟動NOAC治療時也習慣聯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但實際上口服NOAC均起效迅速,不需要聯合抗凝。

修訂後的達比加群酯說明書和利伐沙班說明書的「禁忌證」中明確規定:除了轉換抗凝治療,或給予維持中心靜脈或動脈導管通暢所需劑量的普通肝素(UFH)的特殊情況外,禁用任何其他抗凝劑的伴隨治療,例如UFH、低分子肝素(依諾肝素、達肝素等)、肝素衍生物(磺達肝癸鈉等)、口服抗凝藥(華法林等)。

RE-LYⅢ期研究收集的房顫患者數據顯示,無論是達比加群酯還是華法林,聯合使用其他口服或注射用抗凝藥物均增加大出血發生率約2.5倍。

4.藥物相互作用對NOAC劑量的影響

NOAC均為P-糖蛋白(P-gp)底物(利伐沙班的另一消除途徑是CYP3A4),與強效P-gp抑制劑(如胺碘酮、維拉帕米、奎寧丁、酮康唑、決奈達隆、克拉黴素和替格瑞洛等)聯用會導致血藥濃度升高,而與P-gp誘導劑(如利福平、貫葉連翹/金絲桃、卡馬西平、苯妥英等)聯合使用會降低其血藥濃度。

所以《2014達比加群酯用於非瓣膜病心房顫動患者卒中預防的臨床應用建議》建議在合併使用強效P-gp抑制劑這類具有相互作用的藥物時,達比加群酯劑量為110 mg bid,此時療效不劣於華法林,但大出血和致命性出血的發生率更低。

有的藥品說明書提到,在達比加群酯給藥兩小時後給予維拉帕米,未觀察到有意義的相互作用(Cmax增高約10%,AUC大約增加20%),這可以被解釋為達比加群酯在給藥兩小時後已被完全吸收。

因此,達比加群酯聯合有相互作用的藥物可以減少其使用劑量,或者在達比加群酯給藥兩小時後再使用,以減少潛在的相互作用。利伐沙班的藥物相互作用及處理見表1。

表1 聯合用藥對利伐沙班血漿濃度影響及推薦級別

來源:《利伐沙班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建議——非瓣膜病心房顫動卒中預防分冊》。

影響藥物代謝機制

聯合藥物

對利伐沙班血漿濃度影響

推薦級別

CYP3A4P-gp強抑制劑

HIV蛋白酶抑制劑,唑類抗真菌藥(酮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

增加

不推薦

CYP3A4和(或)P-gp中度抑制劑

氟康唑、紅黴素、克拉黴素、胺碘酮、維拉帕米

增加但不具有臨床相關性

可用,腎功能受損時慎用

CYP3A4強誘導劑

利福平、苯巴比妥、苯妥英、卡馬西平、貫中連翹(對約翰草)

降低

慎用

CYP3A4和(或)P-gp底物

地高辛、阿托伐他汀、咪達唑侖

不具臨床相關性

可用

5.肥胖和低體重患者的NOAC劑量

新型口服抗凝藥物(NOAC)中受體重影響較大的是達比加群酯。達比加群酯的血藥濃度在體重50~100 kg患者中沒有明顯差異,但在體重大於100 kg患者體內,其血藥濃度谷值可降低約20%。

研究顯示,在嚴重肥胖(體質指數≥40 kg/m2)病例中,血清達比加群酯水平低可導致治療失敗;而患者體重小於50 kg時,達比加群酯需要使用110 mg bid的劑量。極端體重(小於50 kg或大於120 kg)對利伐沙班的血漿濃度有輕微影響(小於25%)。

6.圍手術期NOAC的使用

由於NOAC起效快、失效快(停藥後12~24 h),圍手術期患者不需要橋接抗凝。

圍手術期停藥時間需要結合患者腎功能(肌酐清除率)、出血風險高低綜合制訂(表2),術後重啟NOAC時間需要根據不同的給藥方案和出血風險來制訂(表3)。

表2 根據手術出血風險和腎功能決定NOAC的術前停藥時間

來源:《心房顫動:目前的認識和治療建議(2018)》

腎功能

(肌酐清除率)

達比加群酯

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艾多沙班

低出血風險

高出血風險

低出血風險

高出血風險

80 ml/min

≥24 h

≥48 h

≥24 h

≥48 h

50~79 ml/min

≥36 h

≥72 h

≥24 h

≥48 h

30~49 ml/min

≥48 h

≥96 h

≥24 h

≥48 h

15~29 ml/min

無適應證

無適應證

≥36 h

≥48 h

15 ml/min

無適應證

無適應證

無適應證

無適應證

表3 擇期手術術前停止和術後重新啟動NOAC的時間表

來源:《2018 EHRA實踐指導:房顫患者應用NOAC》

本文刊發於《中國醫學論壇報》2019年11月7日A3~A4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pYvYm4BMH2_cNUg1AV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