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七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促進「網際網路+社會服務」發展的意見,提出以數字化轉型擴大社會服務資源供給、以網絡化融合實現社會服務均衡普惠、以智能化創新提高社會服務供給質量、以多元化供給激發社會服務市場活力、以協同化舉措優化社會服務發展環境等五大要求。
由此可見,「網際網路+」正在逐步與其他產業相結合,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不一樣的變化。縱觀前二十年,網際網路技術一直在快速發展中,相關的產品與服務已經深入人們生產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視聯網等技術的日趨成熟,「網際網路+」作為新時期多種信息技術的集成被推出,而它的前景也已經得到了大眾廣泛的認可。
一、「網際網路+」的現狀
就目前而言,「網際網路+」暫且還處於初級階段,是個熱談但沒有落實的理論階段。各個領域針對「網際網路+」進行了各式各樣的論證與探索,但大部分都還處於觀望的階段。
如果從探索與實踐的層面上來看,網際網路商家無疑會比傳統企業更加積極主動,畢竟這些商家從誕生開始就在嘗試用「網際網路+」去改變更多的行業,他們有充足的經驗可循,可以通過複製、改造經驗的模式去探索另外的區域,繼而融合更多的領域,持續擴大本身的生態。
所以說,「網際網路+」真正難以改造的是那些異常傳統的行業,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傳統企業就不會去做網際網路化的嘗試。要知道,許多傳統企業早在幾年前就開始嘗試營銷的網際網路化了,他們多是藉助B2B、B2C等電商平台來實現網絡渠道的擴建。比如說「網際網路+農業」,通過對收集的農業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可得到某特定農業生產區域的播種、施肥、收割的相關解決方案。其次,「網際網路+」還能用於建設農業諮詢服務類網站,為涉農企業、農民等提供各種農業信息,並實時互動交流。這些都是「網際網路+」為傳統產業帶來的改變。
二、「網際網路+」的趨勢
而隨著網際網路在日常生活中的延伸,」網際網路+「的趨勢也將逐步體現。僅從商業角度來看,便有如下三個趨勢。
趨勢一:當局推動「網際網路+」落實「網際網路+」是全國性的,就如「三個代表」一樣,各地當局都會提出建設主方案,然後招標或者外包給能夠幫助企業做轉型的服務型企業去詳細實行。在往後長期的「網際網路+」實施過程中,當局將扮演的是一個引領者與推動者的角色。
趨勢二:「網際網路+」服務商崛起接下來會出現一大批在當局與企業之間的第三方服務企業,這些企業可能會以網際網路企業為主,但不排除部分傳統企業也會逆襲成為「網際網路+」服務商。他們自己不會從事網際網路+傳統企業的生產、製造及運營工作,但是他們會幫助線上及線下雙方的協作,更多的是做雙方的對接工作。
趨勢三:關於「網際網路+」的培訓及特訓的職業線上線下教育會爆發。在線教育領域,職業教育一向是很火的教育類型,同時市場份額也占得比較大,每年都會有很大的進步。在「網際網路+」這一輪熱潮中,針對網際網路+職業教育會鼓起,可以詳細細分到每個工作崗位的詳細工作。
隨著時間的推移,「網際網路+」會逐步普及開來。屆時,與它相關的趨勢會越發的明顯與繁多,其領域也將從商業拓展開來,進而影響到生活的各個領域也是說不定的。
三、「網際網路+」的未來
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和網際網路進行融合的對象將產業轉為平台,比如「網際網路+物體「的物聯網、」網際網路+視頻「的視聯網等等。
物聯網:物聯網是指通過各種信息傳感器、射頻識別技術、全球定位系統、紅外感應器、雷射掃描器等各種裝置與技術,實時採集任何需要監控、連接、互動的物體或過程,採集其聲、光、熱、電、力學、化學、生物、位置等各種需要的信息,通過各類可能的網絡接入,實現物與物、物與人的泛在連接,實現對物品和過程的智能化感知、識別和管理。物聯網是一個基於網際網路、傳統電信網等的信息承載體,它讓所有能夠被獨立尋址的普通物理對象形成互聯互通的網絡。
視聯網:視頻能夠成為網際網路入口的第二個原因在於能夠給人們帶來更多的便利。隨著視頻流量增加,人們接觸視頻的時間增多,視頻引發的情感共鳴很容易轉化成對特定服務的需求。正是基於以上兩點,極鏈科技認為,視頻作為一種信息媒介,必將成為網際網路的下一代入口,而以視頻作為信息傳播介質和網際網路功能載體的下一代網際網路形態,就是視聯網。
結語:
「網際網路+」代表著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和產業業態,即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在生產要素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網際網路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於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網際網路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網際網路+」從來都不是一個孤立的概念,它的發展與實踐都與其他產業精密相連。相輔相成、互幫互助,也許便是「網際網路+」最好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