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分享我的江蘇淮安行。去淮安的衝動,來自中秋晚會會場的驚艷,淮安漣水機場讓我的近2千公里路程不再遙不可及。
幾個小時候,哈爾濱出發的我就到了淮安河下古鎮的牌坊處。淮安,是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的家鄉,還是久負盛名的運河之都、名人輩出的文脈之地、聞名遐邇的美食之鄉。
位於淮安區的河下古鎮歷史上曾誕生了巾幗英雄梁紅玉、大文學家吳承恩等歷史名人。明清兩代這裡曾出過67名進士、123名舉人、12名翰林,有「進士之鄉」的美譽。
住在古鎮南門旁的客棧,得以更多地親近這座古鎮。走過不少古鎮,淮安河下古鎮是較為特殊的一個,這裡可被稱為原生態古鎮,不大的小鎮里,明清建築的老街上隨處可見居民的原生態生活場景,一切都是那麼親切和諧,像極了夢中的外婆家。在古街的中段,還有一處吳鞠通中醫館可以進去參觀。
吳鞠通中醫館位於淮安市楚州區河下鎮,是江蘇省中醫文化宣傳教育基地。中國古代名醫、清代溫病學家吳鞠通誕生在淮安府山陽縣河下鎮的一個書香門第,所著《溫病條辨》與張仲景的《傷寒論》被稱為中醫史上的兩大支柱。
窄小的古街上,沒想到這裡面別有洞天。該館占地面積3390平方米,分南北兩路軸線組成一個古樸渾厚、疏朗淡泊的淮上園林。中醫館通過對中醫資料文物展示、名老中醫坐堂問診、中醫保健茶藝、太極拳劍表演等,營造「養眼、養心、養性、養生」的濃郁中醫文化氛圍。
首先看到的是節華堂,節華又是菊花的一個古名。吳鞠通的鞠和古文中的「菊」是相通的,據說吳鞠通生前很喜歡菊花。
繼續前行來到問心堂,這裡是園林的主堂。吳鞠通一生以濟世救人為己任,他認為無論做人行醫都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要問心無愧,所以他一生無論所住何處,都將主堂屋命名為「問心堂」。
問心堂里有吳鞠通生平事跡的圖文介紹,細讀下來很有意思。吳鞠通,名瑭,淮安市人,生於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卒於道光一十六年(1836年)。吳鞠通一生懸壺,自26歲離淮後,主要在京城行醫。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京都大疫流行,不少病人因治療不當而死亡,吳鞠通利用葉天士之法奮力搶救,搶救了數十病人,名聲大振。
庭院最裡面是一處水塘,亭榭在其側,有假山怪石點綴,十分優雅清幽。
庭院中的植物與其他園林並不同,這裡主要栽種的是具有藥物價值的植物,比如這裡栽種的是凌霄,是一味中藥。
水塘旁的這幢建築叫做踞花樓,這裡是全園的最高點,因為河下地勢比較低洼,可以防潮防腐,夏天還可以防蚊。所以當時就有「園林可以無山,人家不能無樓」之說。
往入口方向折返,畫面左側的一排平房分別是醫萃館、會英館和中藥鋪。
醫萃館裡面是介紹中醫科普知識的展館。
中藥房是各種中藥擺放之地。中醫所用的藥物,以植物居多,也包括動物和礦物。其實,在醫館的問心堂里,還有一組精彩的圖文介紹,篇幅的原因,我們下文詳解,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