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被羅永浩形容成「下三濫」的品牌,比99%的企業都有「心機」

2019-08-02     創業投資家

作者 | 七爺

來源 | 微信公眾號 廣告營銷界

提到羅永浩,想來很多人都不陌生。

無論是「西門子北京總部怒砸冰箱」、怒罵星巴克「弱智」還是指責魅族「土鱉」、揚言「收購蘋果」,以及「創辦錘子科技」做手機。一系列的事件,都為羅永浩吸引了無數的目光。

這次,這個喜歡「懟天懟地」的男人卻將矛頭對準了家居製造業的巨頭——「宜家」

「正文」

01:羅永浩懟宜家

最近一次,羅永浩又在微博開啟懟人模式。他在微博上表示:

自己領著84歲的長輩在宜家挑完東西,想用最短路線離開,服務員甚至拒絕幫忙。

要不是同去的朋友找到捷徑,還不知道要在裡面繞多久。

宜家迷宮般的賣場路線引導設計只能用「無恥」和「下三濫」來形容。

之後,羅永浩又再次發布微博:

「我們創業的這些年,搬過很多次寫字樓,每次裝修的時候,消防審查是極難極難通過的。以我的經驗,很難相信宜家迷宮般的賣場,是走了正常手續以後,拿到了消防批文的。」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羅永浩的吐槽也不能說是「無事生非」,畢竟對於每一個品牌而言,帶給用戶優質的消費體驗都屬於品牌的立身之本,在結合運營思考的同時,也需要兼顧用戶的體驗感與安全性。

對於羅永浩的公開 Diss ,宜家官方雖然並未作出任何回應,但很多網友紛紛發聲表示:宜家裡面其實是有捷徑的,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而羅永浩也沒有退縮,短短几天時間裡接連發布105條跟宜家有關的微博,並且,每發一條都會@宜家官方...

對於此次的事件,不想妄加評論,但這次事件中的主角「宜家」,作為一個在全球38個國家擁有311個店鋪的「家居製造業巨頭」,其品牌的經營理念以及門店的設計細節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聊關於「宜家」的那些「小心機」:

02:宜家的產品思維

在如今電商行業高速發展的情況下,許多的家居品牌以及線下商店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但是宜家在中國的業務卻不降反增。

究其原因,還是源於宜家的「產品思維」:

  • 抓住用戶痛點做產品

經常去以及的人會發現,宜家的產品大多都非常貼合用戶的使用需求,很好的解決了用戶的痛點。

就比如,宜家在走訪了中國的幾個城市後,發現很多中國消費者在早上比較忙,從起床到出門,有90%多的人平均用時在1小時以內。

針對這一習慣,宜家在中國的衣櫃產品中,推出了在衣櫃外側可掛衣架的配件新品。

讓用戶可以在前一天晚上提前準備好明天要穿的衣服,為用戶很好的節約了早上的時間。

  • 格調高、性價比高

宜家認為優秀的設計應該是美觀、實用、優質、可持續和低價的完美結合。

因此,在每一款產品問世之前,其價格的規定是先於設計的。

設計要圍繞限定好的成本來進行,這就要求設計師團隊反覆打磨設計方案,直到實現成本和效果的完美平衡。

之後產品還要經過一系列嚴格測試的考驗,一款產品從設計到問世可能需要數年的時間。

宜家的很多產品,絕對是大師級設計,親民級價格。

而且,在宜家的賣場中每隔幾米就會有一款低價格的產品,讓用戶在選購的時候,總會遇到驚喜。

而低價帶來了大量的流量,因為大部分的用戶在購物時不會只買低價的產品,一定是在購買低價的時候,順便挑選幾款自己中意的產品。

所以低價產品的設置,其實也是在帶動整體的消費。

  • 優質的用戶體驗。

在宜家的商店裡,基本上不會遇到絡繹不絕的銷售人員,滔滔不絕的向你介紹產品,除非是用戶需要諮詢的時候。

在宜家裡的產品選購基本上完全是由用戶自己決定的,而且用戶在商場裡想坐就坐,想躺就躺,完全可以在反覆體驗過產品之後在進行選擇。

在購買之後還提供設計、送貨、組裝一條龍服務,不滿意還可以60天內退貨。

貼心的產品加上高性價比以及優質的用戶體驗,讓宜家擁有了其他品牌無法睥睨的競爭力,成了用戶消費時的首選。

03:店內的「心機」設計

聊完了宜家的產品思維,接下來我們再來聊一聊在宜家門店中隱藏的一些「心機」設計:

  • 門店無窗設計

在大多數的宜家商城以及體驗區內,基本上都是沒有窗戶的,陽光無法照射到屋子裡,牆上的掛鐘也從來不會走字。

這樣的設計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讓用戶失去時間概念,在沒有時間限制的情況下,用戶才能夠最大程度的投入到產品的體驗和選購之中,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促成消費。

  • 迷宮路線

對於逛過宜家的人來說,印象最深刻的或許不是琳琅滿目的各色商品,而是「迷宮式」路線設計,在路線引導之下強制向一個方向流動,看完所有展品。

由於展品眾多,如果走走停停,至少要花一兩個小時,如果不了解這裡,即使問路也可能因為看不到盡頭而產生懷疑,最終依然繞不出來,羅永浩吐槽的正是這一點。

這樣的線路設計,會促使你一直往前。

看完它家的所有商品,由於宜家為產品所搭建的使用場景都比較有意思,所以儘管你是想出去了,但還是會忍不住停留在商品面前,同時隨著留店時間越長,購買率也變高了。

當然,除了平時S型閒逛路線,宜家也有消防緊急疏散路線。

在每個主區域間都會有有一些較隱蔽的輔助捷徑作為輔動線,以及專門為消防安全設計的「疏散動線」,讓用戶儘可能從最短的路線撤離。

  • 入口購物單設計

在進入宜家之後,我們會在入口處看到一個裝有鉛筆和空白購物清單的架子,為用戶提供購物單和鉛筆,方便在選購時進行記錄,而且這些本子和鉛筆還是免費提供的。

從心理學的「互惠原則」來講,當大家免費獲得了被人的饋贈與幫助時,內心會對對方產生一定的好感,並且出現一種回饋的慾望。

換句話說,宜家為用戶提供了免費的本子和鉛筆,用戶內心也會產生購買一些商品進行「回饋」的慾望。

同時,那些被寫在清單上的名字也會強化用戶的產品記憶,加深購買慾望,最終促成消費。

  • 出口的「1元甜筒」和「宜家餐廳」

再有就是大家所熟知的「1元甜筒」,其背後的「峰終定律」:人們對一件事的印象,往往只能記住兩個部分。

一個是過程中的最強體驗,峰;一個是最後的體驗,終。

過程中好與不好的其他體驗對記憶差不多沒有影響。

在宜家雖然會有一些不好的體驗,比如:哪怕只買一件家具也需要走完整個商場的「迷宮路線」,比如要自己從貨架上搬貨物,要排長隊結帳...

但他的「峰終體驗」是很好的,「峰」就是過程中的小驚喜,比如便宜又好用的掛鐘,好看的羊毛毯以及著名的瑞典肉丸;

「終」就是出口處 1 元錢的冰淇淋,以及宜家餐廳里那些物美價廉的食物!

「1元甜筒」以及「宜家餐廳」看似賠本,卻為宜家帶來了極佳的「終」體驗,成為人們記住宜家的一個標記。

當人們再回憶起宜家的購物之旅時,會覺得整體行程都非常棒,從而形成二次消費。

以上,就是關於宜家的一些思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者簡介:七爺,資深營銷人,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曾就職於某國際知名4A公司,出任創意總監,專注於廣告、營銷、文案、創意等領域多年。

原文標題:這家被羅永浩怒斥「下三濫」的品牌,比99%的企業都有「心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gN3WmwBUcHTFCnf-ZP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