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消除貧困,要開對「藥方子」,才能拔掉「窮根子」。可如果在照方抓藥時短斤少兩、弄虛作假,拔掉「病根子」也就自然成了泡影。
應當看到,咱們基層幹部隊伍主流是好的,他們勤儉奉公、擔當作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為群眾辦了很多好事、實事。但也必須清醒認識到,在一些地方、部門、單位,基層幹部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仍很突出。甚至有一些手握「微權力」的基層幹部,將貧困群眾的低保金視為貪腐的對象。
低保金不容騙取侵吞——
59次向低保戶索要「好處費」終被嚴懲。近日媒體曝光了吉林省乾安縣大布蘇工業園區原民政助理劉鳳軍以各種名義索取、剋扣當地低保戶低保金共計10.34萬元的問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低保金是貧困群眾的「活命錢」,是維持生活的最基本保障。但在有些人眼裡,低保金竟然成了一塊大肥肉。記者在基層調查時發現,低保變「關係保」「人情保」「權力保」的情況接連發生,更有個別基層幹部打著惠民便民的「幌子」,在低保金髮放時「趁火打劫」,這些手握「微權力」的基層幹部在入戶走訪、審查核實低保戶申請材料中,通過騙取、侵吞、截留等方式拿走群眾「活命錢」,鵪鶉嗉里尋豌豆,雞腳杆上硬刮油,手段不斷翻新,其危害不容小覷。
河南省汝南縣紀檢監察幹部(左)向群眾了解低保金髮放情況。付華 攝
虛報冒領 花樣百出——
偽造虛假信息、冒名簽字領取低保金,這是騙取低保金慣用的手段。前不久,天津市紀委監委通報了北辰區北倉鎮政府綜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趙國慶(已退休)虛報冒領低保金問題。2008年5月至2013年6月,趙國慶利用負責低保金髮放的職務便利,通過偽造簽字、虛報隱瞞等手段,冒領26名低保戶的低保金8244元用於個人消費。2018年8月被降低退休待遇,違紀資金已被追繳。
無獨有偶。天津市河北區江都路街道辦事處社區工作科原職員李莉,採用虛構低保人員、向銀行提供虛假髮放明細等方式,共騙取低保金72萬餘元。其最終被取消預備黨員資格,受到開除公職處分,並被追究刑事責任,涉案金額已被追繳。
多領少付、隱瞞死亡低保戶騙取低保金,有的基層幹部採取掩人耳目等手段在低保金髮放上中飽私囊。2018年10月,吉林省長春市紀委監委通報了6起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其中一起是2002年至2017年,九台區上河灣鎮福林村原村委會委員兼出納報帳員塔常范利用職務便利,通過多領少付、隱瞞死亡低保五保人員信息等手段,貪污低保救助金、五保救助金14.1萬元。
人為設障礙、使絆子,是變相貪占低保金的方式之一。一些基層幹部利用手中「微權力」軟硬兼施,不給錢不辦低保,尋找各種理由拒絕為符合條件的貧困群眾申請救助。2018年1月,湖北省紅安縣七里坪鎮石家咀村原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石生富與其他村組幹部一起,除了截留五保資金1.76萬元用於發放村幹部補貼外,還在低保評定時優親厚友,違規為村幹部親屬辦理低保。尤其是對多次申請低保的村民周某某等人以指標不足為藉口不予辦理。最終,石生富受到開除黨籍處分,被依法罷免村委會主任職務。
此外,一些基層幹部鑽監管漏洞,以低保退出機制相要挾,逼迫低保戶就範,有錢沒錢都得「主動」「進貢」。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灰古鎮民政所原所長徐麗,把為民辦證當作印鈔機,對符合低保條件的,吃拿卡要,不請吃不給辦;對明知不符合低保條件的,收到好處費後違規給予辦理。就連女兒結婚生子都不放過撈取好處的機會,給經手辦理過的低保戶、五保戶等服務對象一一打電話,讓其參加宴席付禮金。
私心作祟 監管缺位——
低保金是民生款,更是不能觸碰的高壓線。近年來,隨著中央脫貧攻堅力度的加大,國家的低保政策不斷完善,低保數額也在持續增加。據民政部新聞發言人稱,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農村低保對象3519.7萬人,農村低保標準達到4833元/人/年。為推動低保金一分一厘地發到低保戶手中,紀檢監察機關始終瞪大眼睛、拉長耳朵,強化民生領域監督執紀問責。但現實中,卻有人依然「賊心」不死、頻頻伸出「黑手」。
縱觀近年查處的低保金案例,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是誘發低保金變「唐僧肉」的主要原因。主體責任「空轉」,必然導致工作「轉空」。有些鄉鎮黨委書記對脫貧攻堅停留在「口頭上重視、報告里強調、會議中落實」,沒有形成經常抓、深入抓、持久抓的思想認識和行動定力,導致低保金管理的制度「網」還不夠密、不夠牢。現實當中,一些職能部門存在「重下撥、輕監管」現象,資金一撥了之,給了一些基層幹部暗箱操作的「彈性空間」。廣西壯族自治區那坡縣民政局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中心主任唐露霞,在2013年10月至2017年12月期間,未能正確履行工作職責,對那坡縣低保金髮放工作監管不到位,導致那坡縣百省鄉那龍村那旺屯等4個屯出現全體村民平均分配該屯低保戶低保金問題,累計金額240792元。2018年12月5日,唐露霞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村鎮幹部權力集中是造成低保亂象的重要原因。作為黨聯繫群眾的紐帶,村鎮幹部是黨的惠民政策的宣傳者、執行者,長時間與低保對象、五保對象、遭遇大病或自然災害的群眾打交道,擁有著優撫、救濟、救助對象的審核上報及資金管理髮放等工作便利,極易在部分群眾頭腦中形成「權力崇拜」。沒得到的想得到,得到的怕失去,為村鎮幹部利用手中權力索要「好處費」搞「潛規則」提供了溫床。例如,遼寧省丹東鳳城市邊門鎮卜家村原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卜鳳舉,2007年至2015年,8年間利用職務便利多次違規認定低保、五保受助對象,並收受他人好處費。僅憑手中小小權力「理直氣壯」地損害群眾利益,破壞社會公平。
村鎮幹部自身素質參差不齊是造成低保亂象的主觀因素。一些村鎮幹部由於受年齡、教育、黨性修養、宗旨意識、自律能力等綜合素質限制,面對低保金等諸多利益誘惑時,私心作祟、私慾作怪,極易將黨和國家好政策變為個人兜里的「私貨」,把低保金當做送人情、獲私利的工具,走上不按程序辦的「歪路子」,破壞良好社會風氣,嚴重啃食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信息不公開也是導致低保亂象的一大因素。一些村鎮幹部懶得挨家挨戶介紹政策,往往將低保信息在村務公開欄里「一貼了之」,群眾是否看到、是否理解就不管不顧了,要想了解具體情況就得諮詢幹部,幹部說多少就多少,這都為基層幹部在低保金上玩「貓膩」提供了便利條件。此外,少數基層幹部和黑惡勢力相互勾結、沆瀣一氣,藉助黑惡勢力的庇護,橫行鄉里、欺壓百姓。這些「蛀蟲」公然把「黑手」伸向貧困群眾的低保金、救助款,等等,即便貧困群眾知道了真相,往往也敢怒不敢言,習慣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更加助長了基層「蒼蠅」的囂張氣焰,長此以往易形成惡性循環。
從「心」入手 多管齊下——
低保金上亂揩油,「活命錢」上亂伸手,好處費上亂張嘴,「雁過拔毛」,「亂敲竹槓」,繁雜多樣的「微腐敗」是農村發展的一顆毒瘤,影響著基層的政治生態。
救火要從苗頭起,治貪需從貪處始,加強村鎮幹部思想教育是遏制低保亂象的治本之策。當前,全黨正在如火如荼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相關部門要以此為契機,讓村鎮黨員幹部在主題教育中受到洗禮、薰陶和感染,提升為民謀福利的理念,認識到只有與民貼心,才會收穫民心,從思想根源上拋棄與民爭利的貪腐之念。
強化鎮村幹部的日常監督是遏制低保亂象的重要舉措。福建省三明市紀委監委推行「五必」住村工作法,要求基層紀檢幹部每月至少在村裡住上兩天,對村裡低保戶、貧困戶、老黨員等五類對象進行百分之百走訪。同時,把監察職能向基層延伸,全市1919個村居配齊村級紀檢委員,強化對公職人員的日常監督。在低保金髮放過程中,該市實行月初公示,月中上報,月底下撥機制,每月底各鄉鎮幹部按照花名冊逐戶走訪核查低保金到帳情況。
發揮利劍作用,推進市縣巡察向村居延伸,是保證國家低保政策落地見效的有效方式。通過巡察村居工作,深入了解低保金髮放中存在的問題,對手續不嚴格,程序不規範的,發現一起嚴查一起,著力打通巡視巡察向基層和群眾身邊延伸的「最後一公里」,發現並推動解決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