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香起湄洲!記媽祖信俗申遺成功十周年

2019-10-10   莆田發布

2009年9月30日15時,一條來自阿聯首都阿布達比的短消息傳回中國:由中國政府提名、莆田湄洲島管委會和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聯合申報的媽祖信俗,通過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成功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由此誕生。

2019年9月25日,「媽祖信俗」申遺十周年座談會在莆田舉行。時光荏苒,媽祖信俗、世界非遺、世界媽祖文化中心已攜手走過十年。媽祖信俗,成為世界「通用語言」,媽祖文化歷千年而愈興,「立德、行善、大愛」的媽祖精神,在世界上為更多的人所了解所認同。

申遺之路贏得榮光

媽祖信俗」申遺十周年座談會 林愛玲 攝

2008年5月5日,莆田時任市委書記楊根生到任後第一次到湄洲島調研時提出,湄洲島要爭取將媽祖文化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哪怕用七年八年甚至十年時間也沒有關係,申報的過程也是宣傳的過程,可以提高媽祖文化的影響力,提升湄洲島的知名度,為把湄洲島打造成世界性的旅遊島服務。

一念起,萬力生。以時任湄洲島黨工委副書記、紀工委書記唐炳椿為組長的媽祖文化申遺工作小組當即成立。4個月後,「媽祖信俗」成為我國50個申報「世遺」備選項目之一,頂著時間緊迫、任務重大的壓力,連闖3關終叩開「世遺」大門。

回想10年前申遺的「激情9月」,現任莆田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的唐炳椿依然記憶猶新:「兩周內要保質保量完成申報文本,才有望被文化部轉為初選單位或直接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秘書處。文本通過後要提交全面的申報材料,才能走到世遺大門前。」懷著使命必達的信念,申遺小組以超標準的要求完成「媽祖信俗」中文和英文版的申報文本、照片、電視宣傳片、示意圖、書籍、權利讓與聲明等材料,準時提交至文化部外聯局,打包航郵至設在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秘書處,成為我國推薦參加「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評審的35個項目之一。

最難的關卡在第三個程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部要求申請單位補充材料,其中包括「遺產說明」中「媽祖信俗」創始人和實踐者的特點,以及涉及遺產肩負特殊責任人員的各種特殊作用和類型,進一步提供與媽祖祭典、貢品、音樂、舞蹈等方面的內容及其相關的文化和技能的具體傳承方式。

憑藉多年來對媽祖信俗的構成要素、內在特徵、表現形式、社會地位、文化功能、涉及群體、傳承方式等方面的思考與研究,唐炳椿和申遺小組以寫實的方式在1000字內向「非遺」最高榮譽殿堂提交媽祖故鄉守望者的真誠答卷。2009年1月10日,「媽祖信俗」補充材料通過申報材料的完整性審查,這是中國政府推薦的少數明確進入第三個程序的申遺項目之一。

在此後9個月時間裡,不僅海內外掀起濃厚的「媽祖信俗」申遺熱,「媽祖信俗申遺」還被寫入《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得到多方支持。千里桅檣一信風,2009年9月30日,「媽祖信俗」成功登頂世界非遺榮譽殿堂。

拓展媽祖文化內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第四次會議表決通過的《決議》認為,根據媽祖信俗申遺文件提供的資料信息,媽祖信俗符合被列入名錄的條件,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媽祖信俗被不同社會團體認為是自己遺產的一部分,認可為身份認同以及連貫性的一個符號,並且數個世紀以來代代相傳;將媽祖信俗納入名錄將促進其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受矚目度,並且提高其國際層面的受關注度,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人類的創造力;該申遺活動中包括了各種各樣的現行的、計劃中的保護措施,以確保申遺活動的切實可行性和成功率,例如調查研究、提高關注度並建立一個保護組織,從而展示了多方對於保護申遺對象的重視和努力;本次申遺活動是由社會團體組織、村民委員會和各個媽祖廟首先發起的,他們通過提供相關的文獻和文化遺產、審查提名文件的內容、接受採訪以及規劃保護措施等行為參與了申遺的過程,他們表現出對申遺對象自發的、事先獲知、重視的同意態度;該申遺對象已經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受中國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部門的直接監管。

《決議》內容從媽祖信俗實踐主體、文化多樣性和創造力、保護現狀、申請單位重視程度、國家級非遺五個方面對其進行「官宣」認可。這份決議既是對千年媽祖文化在新時代發展的一次歷史性「註腳」,也是從人類遺產的高度給予媽祖信俗一個全新的發展起點。

從有形的載體上看,媽祖文化中有大量與媽祖信仰相關的宮廟、會館、祠堂、祭祀場所、碑刻、壁畫、石雕等實物,以及課本、經文、契約、譜牒等民間文書及傳世文獻。更不可多得的是,還保存著鮮活而豐富多彩的口傳文化,如音樂、戲曲、舞蹈、敘事歌謠、神話、故事、傳說、禮儀、民俗、祭儀與祭祀活動等。這些文化遺產,上可溯至宋元之前,下已流傳到當今時代,涉及社會與文化各個領域,遍及海內外,其廣博、深邃、完整,是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體現。

2009年11月,莆田市政府適時推出《加強「媽祖信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規定》,2016年3月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發揮媽祖文化等民間文化的積極作用」,這些政策出台,讓媽祖文化的傳承發展,從自發演進升華為自覺推進。

此外,媽祖信俗在全球範圍內精神紐帶作用愈加顯見。自「媽祖信俗」申遺成功之後,以兩岸為重點的媽祖文化交流持續深化。同時,「湄洲媽祖走天下」開始走向世界。2017年,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湄洲媽祖巡安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海絲」沿線國家。翌年10月,又再度「重走海絲路」,與菲律賓聯手舉辦民間文化交流會,開展繞境巡安、媽祖祭典和民間傳統節目匯演等活動。2016年,媽祖「春祭」大典首次向東南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現場直播,「MAZU」成為世界信仰者的共同「女神」,媽祖形象及內涵愈發彰顯「國際范」。

與有榮焉任重道遠

隨著媽祖文化信仰者的腳步遍天下,媽祖文化在全世界38個國家和地區廣有傳承,擁有祭祀宮廟上萬座、信眾3億多人。2017年底,莆田市出台世界媽祖文化中心建設專項規劃,明確要將世界媽祖文化中心打造為享譽全球、真正以媽祖朝聖為引領的國際旅遊目的地。

根據規劃,莆田市將把媽祖文化發展融入「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分階段逐步建成集朝聖、交流、旅遊、宣傳、論壇、研究、文創、教育、展示等於一體的世界媽祖文化中心。下一步,莆田市將重點推進媽祖文化博物館、湄洲島媽祖文化特色小鎮等一批工程項目建設,豐富媽祖文化品牌活動,創建媽祖文化研究機構等一批文化宣傳陣地,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弘揚媽祖文化,加快世界媽祖文化中心核心區建設,構建世界媽祖文化交流中心、學術研究中心、現代傳播中心、創意產業中心,加強媽祖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打造高水平媽祖文化人才聚集地。

9月25日,「媽祖信俗」申遺十周年座談會在莆田舉行。對「媽祖信俗」文化遺產申遺成功後的保護與傳承,是座談會上專家學者熱議的話題。大家紛紛談到:申遺成功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成功之後的路更長、更艱巨、更偉大。《中華媽祖》雜誌社編委會副主任鄭世雄表示,紀念申遺成功十周年,我們不能陶醉於過去的成績,不能滿足於曾經的輝煌,不能自滿鬆懈,停步不前。

有專家認為,作為一份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充分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影響力,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今後,保護好是前提,傳承好是關鍵,發展好是根本。這就必須做到創新發展:一要做足內功,二要交流推廣,三要搭建好平台,要源源不斷向世界輸出「媽祖信俗」文化遺產價值觀和文化符號,在世界上塑造獨有的文化形象,綻放獨一無二的世界和平女神的光輝,讓其在推動世界文明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華媽祖》雜誌社編委會主任林國良表示,新的歷史條件賦予媽祖文化空前的弘揚與發展;而悠久神奇的媽祖文化反過來也給新的時代增添了亮麗色彩。媽祖文化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既古老又年輕,既傳統又時尚,既中國又世界。在未來的日子裡,必須要傳承運用好「媽祖信俗」這一份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讓這一代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珍品,能夠在「世界文化多樣性」中綻放出更加輝煌而獨特的魅力,發揮其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作用。

(綜合CCTV-4中文國際頻道 福建日報 林愛玲 蘇麗彬 湄洲媽祖祖廟 湄洲發布 莆田旅遊網 林春盛 蔡昊 翁志鵬)

責任編輯:王 敏 沈 琳 陳恆山

值班主任:林雙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