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初三開學複課首日見聞

2020-04-21   莆田發布

圖為昨日,莆田中山中學初三學生在教室內上課。 本報記者 林羅曉 攝

昨日是星期一,迎著清晨的微風,我市近4萬名初三學子回到熟悉的校園。錯峰入校、快速測溫、交監測表……一系列晨檢操作有條不紊,同學們邁著輕快的步伐走進久違的教室,開啟復學第一課。

當天6時50分許,初三學生何璐迪踩著自行車,不疾不徐地駛往學校。橙色的車身,背著書包的青春模樣,構成城市早晨的活力畫面。馬路上,穿梭著少年們奔往課堂的忙碌身影。春和景明,縷縷陽光灑下,映照著同學們炯炯有神的眼睛,沉寂許久的校園恢復往日的勃勃生機。

扣好返校的第一粒扣子,我市各學校全力以赴迎接這一天。6時30分許,莆田中山中學門口,校長劉偉峰帶著行政老師們各司其職,一遍遍完善防疫細節。學校導護師、交警護學崗、家長志願者,以及鎮海街道辦聯防隊員同時到位,形成校園第一道「立體防疫門」,為學生保駕護航。

「老師早!您辛苦了!」學生們依次間隔1.5米排隊,有序通過紅外熱成像儀。檢測體溫、上交「兩表一碼」、腳底消毒、物品消毒……在老師的引導下,大家按照既定路線進入各班教室。禮堂前的兩棵合歡樹下,十來名學生認真打掃著落葉。復學第一天,衛生輪值也恢復正常。與此同時,總務處副主任楊志強和後勤人員來到學生宿舍,利用上課的空檔再次進行宿舍消毒。

安全防護「無死角」。早在學生們返校前,該校邀請疾控部門進行專業的防疫培訓,對所有教室、活動場地等進行全面檢查和清潔消毒,迎接1195名初三學子。「我們騰出部分教室作為臨時就餐點,部分學生取餐後分流就餐,食堂內則單人單向單座。」副校長肖震宇說,學校從環境制度、文明就餐等多方面做好保障,學生入校及就餐有專屬的時間段,寄宿的329人則有專屬的餐位,活動區域也設置了間距點,學校力爭以最嚴的保障和最暖的服務,為學生構築安全防線,讓他們放心學習,以最好的狀態迎接中考。

「看到同學們平安返校,老師們感到由衷的高興。」當日7點40分許,學校廣播里傳出親切的聲音。政教處副主任陳黎敏以「疫情防控、生命教育」為主題,拉開「開學第一課」的序幕。他代表學校希望同學們經此一疫,學會懂得珍惜和感恩,在奮鬥中承擔社會責任,詮釋昂揚的青春力量。

特別的學期,也是嶄新的開始。記者昨日在市區部分學校走訪了解到,眼下仍是疫情防控期間,安全教育尤為重要,不少學校將安全教育課作為「返校第一課」。師生間彼此不再隔著螢幕交流,學校精心安排,老師鉚足了勁,「各顯神通」上好第一課。

組織學生觀看視頻、了解我省首批援鄂醫生陳瑋講述的故事後,初三年段長雷鳴東用鮮活的例子,與同學們共享「成長的力量」。「迎著衝鋒的號角走進中考考場,是凱旋歸來還是鎩羽而歸,有賴於各位現在的每一份努力。」九年(22)班語文老師徐麗桑為同學們鼓勁。上網課期間,她堅持一筆一划為同學逐一批改作業,正是希望同學們正視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心無旁騖、衝刺中考。

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如何有效預防疫情?「測溫、消毒、登記一個都不能少。」課堂上,老師們利用多種形式,帶著學生們重溫防疫知識。他們以疫情為教材,分享思考和感悟,進行集中的生命教育、心理教育和信念教育,引導大家樹立信心,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氣神,投入接下來的學習,迎接人生的每一個挑戰。

從老家北高獨自返校,學生張曉妤感受到學校的溫馨。「一到校門口,就有志願者幫我把行李拎到宿舍。」她說,老師們親自迎接,十分貼心。採訪中,同學們感慨,走進校園,依舊是熟悉的感覺和瑣碎的美好。教學樓前的樹木越發蔥鬱,雖然錯過春天裡的第一次冒綠,但終於等到了開學,相信不會錯過接下來的盛放和結果。而學校精細的準備工作,更是讓他們信心倍增,一定要珍惜時光,全力拚搏,不留遺憾。

記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全市初三年級昨日順利同步開學,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其中包括137所初中學校(含完中、九年、十二年一貫制學校),共有3.9萬名學生。19日,各校寄宿生分批錯峰返校,入住事先安排好的宿舍,走讀生則於昨日早上分批錯峰返校上課。為了確保每一名學生的健康安全,我市各級教育部門及各學校,早在復學前多次組織召開培訓、安全演練及全面消毒。

(來源:湄洲日報 記者:許愛瓊 實習生 陳桂花 編輯:吳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