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哆啦A夢育兒
任何一種教育都有其積極作用的地方,所以在研究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認識到雙方的重要性和互補性,將二者有效地結合,才能保證教育目標的實現。因為家庭與學校屬於不同的教育者,僅注重一方面的教育並不合理,往往會陷入教育失誤的尷尬境地。所以,必須使家庭與學校教育緊密聯繫,發揮二者的積極優勢,堅持教育目標一致的方針,就能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從而有效地提高教育質量,推動學生向充滿正能量的方向發展。
一、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概念
從廣義的角度來看,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互相開展的一種教育,即長輩對幼輩、父母對子女、子女對父母等意識性的活動。
從狹義的角度來看,家庭教育特指在家庭環境中,長輩對幼輩、父母對子女等意識性活動或行為。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接觸到的首個教育的學校實際上是家庭,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在這一方面有神聖的教養責任,這是社會環境所無法比擬的。同時,孩子的健康成長直接與家庭教育的質量有關,甚至孩子的人格也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
從內容上來看,學校教育是指施教者按照社會要求,有針對性、有組織、有步驟、有目標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進行一系列的教育指引,將其培養成符合社會要求的人的活動。所以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顯著區別在於學校教育屬於有目的、有組織、有進度地教學影響,而教育者還會根據教學方法與教學步驟來對受教育者進行一系列的教育活動。這不但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兒童的智力,並能藉助科學的訓練方法與教學理論彌補兒童心理上一些遺傳素質的缺陷,完善他們的才能。目前,在傳統教育體系中,學校教育仍然屬於關鍵性的主體地位。
二、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的重要性
在學校教育環境下,學生獲得群體教育的感受,而家庭教育旨在針對孩子的共同性特徵進行教育,這種教育帶有明顯的「標準化」。就是說在家庭教育的教學活動中,施教者往往會促使學生朝某一階段或獲得某一學習成果而開展教育活動。對於學生而言,家庭是他們的首個啟蒙學校,也是他們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對學生的影響比較深遠,這是學校教育所無法比擬。但是,每一個學生的特徵不同,尤其是在個人性格、能力、素質、心理等方面都大同小異,所以家庭教育等最大困難之一在於因材施教。
對於家長來說,他們既是教育的提供者,又享受親情,更能促使學生接受教育活動。並且,從功利價值取向的角度來看,學校更多強調社會利益,家庭強調家庭個體利益,將這兩方面利益有效結合,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從教育設計的角度來看,學校面對的大多是按一定規律布的學生,但是家庭則從個性化的教育來培養和教育孩子,所以,必須建立在學校「常態分布」的基礎上,引入家庭個性化教育設計,形成一體互動的教育機制,從而更好地發揮學校教育的優勢,減少家長教育過程中的
本能衝動負面影響。從學校教育的角度來看,也必須重視家庭教育里的情感特徵,將其融合到教學活動中,做到情理交融。正是由於家長與教師教育功能的不同,才更應該促使雙方及時溝通、協調、合作,全面一體化地促進學生與子女的全面發展。
三、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的優勢體現
1.家庭教育的實踐性與學校教育的智能性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均十分關注非智力因素與智力因素,從內容上來看,如團隊精神、性格、目標等非智力因素,如記憶力、邏輯思考能力、觀察力等治智力因素。不過,由於每一種教育形式不同,各自關注的側重點也並不完全一致。家庭教育注重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養,旨在憑藉孩子的生活實踐,鍛鍊他們的抱負、信念、團隊精神、興趣等,從而幫忙他們提高在生活方面的能力。但是,學校教育注重智力因素的培養,通過一些的教學活動來傳授教學知識、開發學生的智力、想像力、思考力、記憶力,等等。此外,學校教育大多在課堂里進行,鮮少有接觸到社會實踐方面,往往處於一種紙上談兵的尷尬窘境。
2.家庭教育的靈活性與學校教育的模式性
從教育方法方面入手,系統化地注重單獨教育與規模教育的優勢,認同尊重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差異性。事實上,家庭教育帶有靈活性,在教育時間、教育步驟與教育資源等方面都能保證靈活的掌控。但是,學校教育卻容易受到教育方法、教育原則、教育目標等方面的束縛,必須兼顧班級里的所有狀況,即便存在靈活的教學模式,但是也無法突破模式的約束。
3.家庭教育的無序性與學校教育的系統性
家庭教育屬於無序性的教育。絕大部分家長沒有制定詳細的教育計劃、科學的教育內容,往往在教育上缺乏序列性與系統性。由於客觀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很多家長往往只是根據一個寬泛的教學設想,並沒有詳盡的具體操作環境。但是,學校教育十分注重系統性與有序性,往往會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步驟、教學監督考核機制、教學評估,等等。所以,基於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培養與教育,學校才逐漸變成學生教育的主要場所,培養學生的各種知識技能。
4.家庭教育的一貫性和學校教育的階段性
家庭教育帶有一定的一貫性特徵。按照社會學原理,社會中比較穩定的單位是家庭,大部分兒童從誕生開始,一直到能獨立生活的過程中,大多受到穩定家庭教育環境的影響,甚至部分人會在獨立後仍然與家庭保持緊密的聯繫。由此可見,家庭對人的教育屬於長期性的,也可以說是終身性的。另外,學校教育帶有階段性。如今,我國基礎教育為九年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與高等教育的年限為十幾年,學校環境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等,每一個階段的教育環境並不一樣,面臨的教師、同學、班級也並不相同。所以,每次教學環境的變化會產生不同的教育效果。由此可見,家庭教育環境的固定性能藉助學校環境來進行克服,而學校教育環境的變動,將會對孩子產生一定的不適應心理,渴求到家庭環境中尋求穩定或安慰。
小編有話說:
我國持續開展教育深化改革,旨在不斷地增強全民素質,教育部和社會大眾越來越多地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緊密聯繫,這也是當前我國現代教育的發展主流。事實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各自的優勢,如果建立在發揮雙方優勢的基礎上,構建一體化的互動機制,將能培養更加多元化的優質人才。
(本文由哆啦A夢育兒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