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中幾天了,特無聊煩燥怎麼辦?試試這件事可讓自己心情舒暢

2020-01-30     知常容

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的襲來,讓我們有了一種選擇,那就是儘可能呆在家中,少與人接觸。呆在家中時間久了,很多朋友就覺得很無聊,也很煩燥,很難受。

於是各種調侃式的解壓開始了,有網友說這幾天在家游,先三樓再二樓,再一樓,然後廚房,餐廳加客廳旅遊完畢。還有發滿地打滾的視頻,有網友說我刷視頻都刷到去年十二月的內容了,手機終於被放棄了。有的說大冬天我身上居然長毛了,發霉了。

看到這些花式調侃,知常容為他們悶中取樂點贊,同時我也給這些朋友支個招,你看管不管用。

我一開始不能理解他們的煩燥不安,因為我覺得一切挺好的,不能出去就呆著,呆家中自然也有事情做啊。

後來一想就明白了,煩燥的網友應該是習慣人與人之間密集而高頻的交往生活,一閒下來就覺得心中空蕩蕩的,很不適應。

如同一個人退休了,原來的生活節奏全亂了,時間終於完全由自己支配,結果發現時間不知道該怎麼使用,短的要幾個月,長的好幾年才能適應。

這讓我想起了孫悟空。

孫悟空大鬧天宮後被如來佛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出來之後如來佛怕他野性難馴,不聽唐僧的話,所以預先準備了金箍給孫悟空。有了金箍,只要孫悟空不聽話,唐僧念念緊箍咒就可以讓孫悟空這個刀砍斧劈都傷不了的腦袋痛的要命。次數多了,孫悟空身上的野性漸漸不見了,乖了。

取經這件事終於完成了,孫悟空還惦記著金箍的事。

孫行者卻又對唐僧道:「師父,此時我已成佛,與你一般,莫成還戴金箍兒,你還念甚麼《緊箍咒》兒勒我?趁早兒念個松箍兒咒,脫下來,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麼菩薩再去捉弄他人。——《西遊記第一百回》

唐僧的答案是:當時只為你難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豈有還在你頭上之理。

孫悟空已經和唐僧相同的價值觀,這個金箍已經完全到心中去了,自然無須留在頭上。

孫悟空頭上的金箍沒了是好還是不好,我想每一個人的看法不同。

完全跟著節奏,跟著社會節奏是好還是不好,我想每一個人的看法肯定也不一樣。

有一點我想所有人都同意,那就是沒了金箍的孫悟空不再是美猴王,也不再是那個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天生石猴,他是斗戰勝佛。

孫悟空還是孫悟空嗎?

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當我們宅在家中幾天就覺得煩燥不安,會不會是我們丟了什麼?

假設我們真的丟了什麼,那是丟了什麼呢?

獨處的能力

人是群居動物,如果一個人不和人交往,很孤僻,這個人百分百是有問題的。但如果一個人喪失了獨處的能力呢?那是不是也是很有問題的狀態呢?

現在工作節奏都很快,每一個人恨不得一天不是二十四小時,而是四十八甚至是九十六小時。因為只有那樣,我們才覺得夠用了。

我們經常會抱怨很累,因為留給我們支配的時間太少太少了。

多出來的時間又花在哪裡呢?

朋友聚會,旅遊,血拚,追求過精緻的小資生活等等,反正跟著社會的潮流走,排的滿滿的。

有沒有完全一天是真正安靜下來?似乎還真的沒有這樣的時刻,因為有太多的追求和渴望了

我們每一個人手中都有一隻手機拿著,閒下來,手機就擠占我們的時間。

我們一直說我們無法擺脫手機,但這幾天宅在家中,一天到晚刷手機,也有刷累的時候。

所以不是我們離不開手機,是我們時間不夠用。

現在時間完全足夠了,我們又嫌它太多了,就像呼吸霧霾習慣之後,來到一個空氣清新的地方,忽然醉氧了。

你現在很煩燥,會不會就是這種狀態?

如果你認同我的觀點,那接下來的幾天我們是不是有事情做了?

有人說獨處的能力決定人生的高度,也有人說獨處的能力決定人生的層次。

我覺得這些想法都很功利,因為人生的高度和層次怎麼可能由獨處能力決定呢?

成功未必就是人生的追求。

雖然他們說的很功利,但起碼說明獨處能力還是很重要的。

既然你發現自己喪失了這種能力,趁著這麼幾天,是不是該重新修煉,找回這一種能力呢?

這樣一想,是不是覺得找到事情做了呢?是不是感覺心情舒暢了。

既然想到,那應該馬上去做,不要錯過這個好時機。

人的一生所遇之事,沒有一件是壞事,如果你說你遇到壞事,那肯定是角度問題。

孩子是惡的還是善的?家長覺得自己孩子很可愛,為什麼一到學習,做作業時就覺得他面目可憎?

《道德經》第二章有這麼一句話: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站在美的角度看就是美的,站在惡的角度看就是惡的。你為什麼煩燥無非你是站在惡的角度去看。

佛看人是佛,人看佛是人。

聖人眼中只有萬民,沒有惡民,天地眼中只有萬物,沒有惡物。

所以我一直認為戴著金箍的孫悟空才是孫悟空。沒戴金箍的孫悟空,不管是美猴王孫悟空,還是斗戰勝佛孫悟空,他們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孫悟空。

我們即要與社會步伐一致,但我們也不能放棄獨處之能力,融入但應保持獨立,這才是人生的本來面目。

人來到這個世界,不是為了自己享受而來,也不是純粹為了別人犧牲而來。天地生萬物,物物皆有定位。那你的定位找到了嗎?

人立天地之間,最終沒有找到自己的定位,那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如同行屍走肉一般。

孔子說五十知天命,五十才總算找到自己的定位了,那你呢?

趁著有宅的好機會,時間可以自由支配,可以想想怎麼去找,順便找回自己獨處的能力豈不美哉!樂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5TG928B3uTiws8KsaZ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