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天才用炸彈警示人們,科技不只是造福人類,也有可能毀滅人類

2020-08-21     笑語千年

原標題:美國天才用炸彈警示人們,科技不只是造福人類,也有可能毀滅人類

1978年5月25日,美國西北大學的工程教授巴克利·克利斯收到了一個郵局退回來的包裹。

克利斯教授記得自己近期並沒有寄過包裹,可是包裹的退件單上卻明明寫著自己的名字。這個包裹很重,教授一個人抬不動,於是他叫來了保安。保安拆開包裹,立刻傳來一聲巨響,這個包裹里居然是一顆炸彈!

從此以後的18年中,全美還有多起大學的理工科教授都收到過這樣的包裹,其中有16枚炸彈在被拆開的過程中爆炸事,共炸死3人,炸傷23人。由於兇手襲擊的對象主要是大學教授,所以兇手被稱為「大學炸彈客」。

FBI想盡辦法要抓住兇手。十幾年的調查中,動用了500名特工,誤抓了200多名嫌疑犯,查訪上萬民眾,接了2萬多通檢舉電話,花費500萬美元,但是調查了十幾年,大家竟連兇手的性別是男是女都不清楚。

讓警方頭疼的是,受害者除了都是大學教授外,彼此之間竟無任何聯繫和共同點。那麼,兇手的作案動機是什麼?他為什麼要對這些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學校的教授下毒手呢?

在一起炸彈爆炸案中,警方在包裹中發現了一張紙條,上面是用印表機打出的一句話:「Wu,成功了!我就說會成功的。R.V」。

FBI 花了大量精力,找到了所有叫「Wu」的人,再通過這個人,找到名字縮寫是「R.V.」的人。但是這些人都與郵件炸彈案沒有任何關係。

由於兇手一直沒能落網,所以美國聯邦調查局警告所有人,特別是在大學任教的教師們,千萬要小心可疑包裹,一旦發現包裹有任何異常,立刻聯繫當地警方,因為這個包裹很有可能就是「大學航空炸彈客」寄出的。

1995年4月,諾貝爾獎獲得者理查·羅伯特和菲利普·夏普收到一封警告信,要求他們立刻停止基因研究,否則,他們會和那些被炸死的教授一樣,隨時可能失去生命。同時,《紐約時報》也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件的內容是一篇論文,寄信人自稱是「大學航空炸彈客」,他要求《紐約時報》必須儘快將這篇論文全文刊登,並且承諾如果刊登他的論文,他將不再進行任何炸彈襲擊。

這篇論文的題目叫作「論工業社會及其未來」,內容是說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了災難,科學技術使人類喪失自由,最終將導致社會的毀滅,人們應該摧毀現代工業體系。兇手以那些研究科學的大學教授作為襲擊目標,就是因為是科學技術發展的推動者。

一些人在看完這篇論文後,被炸彈客的觀點深深折服,認為如果拋開殺人的行為不談,這篇論文完全可以成為學校里的教材。

在這篇論文里,「大學航空炸彈客」告訴人們,工業社會讓人們上癮,心理壓力不斷增加,心理疾病不斷增多,身體健康不斷下降,對環境的毀滅不斷加劇,這是整個技術體制所造成的結果,並不是單一的某個技術。就像我的手機不會摧毀全球的生態系統,但是,大規模創造、使用、讓人擁有手機的過程,才是摧毀全球生態系統的東西,才是給人類帶來壓力的東西。

這位炸彈客超前看到了科技對社會的負面影響,只是他不該用如此極端的方式來對抗工業社會。

論文發表以後,有人向FBI舉報,這篇論文是泰德·卡辛斯基撰寫的,而舉報人正是卡辛斯基的哥哥,他在弟弟的書房看到過這篇論文的草稿。

1996年4月3日,卡辛斯基在蒙大拿州被逮捕,郵包炸彈案宣告破案。

泰德·卡辛斯基出生於芝加哥的一個中產家庭,是波蘭移民的後代。他性格內向,但智商極高,12歲時,在學校的智力測試中就拿了167的高分,是遠近聞名的學霸。

16歲時,卡辛斯基被哈佛大學數學系錄取,他只用了幾個月就拿到了博士學位。他的博士研究課題是他的導10年都沒能解決的難題,因此他的博士論文十分深奧,全美只有十幾個人能看懂。25歲時,他成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助理教授,是這座名校校史上最年輕的教授。

然而,卡辛斯基在伯克利只待了不到2年,就辭職了,沒有人知道是為什麼。卡辛斯基在這之後四處遊歷,過起了隱居的生活。他在一個偏僻的山區蓋了一間小木屋,屋子裡沒有電燈、電話這些現代科技成果,他在這裡自己種菜,釣魚,砍柴做飯,過上了與工業社會脫離的生活,徹底成了一名隱士。

卡辛斯基很聰明,但是,像很多天才一樣,他的生活里沒有社交,沒有朋友。他曾看中過大學圖書館的女管理員,但卻沒有勇氣向女孩表白,這段單相思後來也是無疾而終。他因此變得沮喪和絕望,開始幻想變成女人。

不久後,卡辛斯基意識到自己身上的問題,他還找過專家學,進行過變性心理諮詢,但是專家並沒有給他想要的幫助。所以,他把自己想變成女人而不能成的憤怒,轉移到那位心理諮詢師身上,經及這些年來能自己不友好的人身上。

從這個時候起,卡辛斯基開始幻想殺人,他把這些都寫在了日記中。特別是他隱居的寧靜的生活被天上飛來飛去的飛機所打擾,河流里的水也開始受到工業的污染後,憤怒和孤獨讓卡辛斯基在蒙大拿的那間與世隔絕的小屋裡,開始密謀他心中「偉大的行動」。

二十年中,耶魯大學、加州伯克利分校、密西根大學、范德堡大學,都陸續收到了他的「禮物」,他幾乎炸遍了美國的著名高校。

卡辛斯基被捕後,拒絕律師為其辯護。1998年,他被判處終身監禁,不得保釋。

卡辛斯基的行為絕對不值得模防,但是他的想法就一點也不對嗎?

人們通常認為,新技術將會給人類帶來自由;卡辛斯基卻認為,科學技術會剝奪人類的自由。當科技越來越發達時,人們將不得不被強制使用這些科技。比如,自從有了汽車,城市的布局發生了很大改變,大多數人的住宅已經不在工作場所、購物區和娛樂區的步行距離之內,他們不得不依賴汽車。人們不再擁有不使用新技術的自由了。

那些對人類傳統生活具有顛覆性的電腦、網絡、納米技術以及能夠再造人類的基因工程,都被卡辛斯基視為是邪惡的,因為它們讓人類深深的依賴上了它。這導致現代人都被一張規則之網所籠罩,個人的行為都必須服從這些規則,最終科學會完全控制地球上的一切,人類無法對抗用超級技術武裝起來的大型組織。

卡辛斯基擔心,技術最終將取代人類。智能機器無論做什麼事都比人類強,今後某一天,所有工作都會由高度組織化的機器系統去做,而不再需要任何人類。未來要麼人類無法倖存,要麼人類空前地社會化。對此,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放棄科學技術。

卡辛斯基的手段極端,他被終生監禁自然是罪有應得。但是,他的《工業社會及其未來》並不是空穴來風,更不是杞人憂天。微軟的首席科學家比利喬伊在《為什麼來不需要我們》中,大量援引卡辛斯基論文的內容,向人們警告科技的危險一面。耶魯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大衛·加勒特曾被卡辛斯基的炸彈炸成重傷,但他也承認,卡辛斯基的推斷不無道理,工業文明時代,人類的未來,也許真的險惡重重。

無數的事實告訴我們,任何一項新技術都會引發一系列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大部分是不可預見的。科學技術的進步,給社會帶來了發展,但也給世界製造了許多新問題。甚至它製造新問題的速度,遠比它解決舊問題的速度要快。

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工智慧已變成了現實,基因技術開始萌芽。如果我們不加以防範,卡辛斯基的預言就沒有變成現實的可能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zHRD3QBLq-Ct6CZGLK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