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說過這樣一句話:
以行動播種,收穫的是習慣;以習慣播種,收穫的是性格;以性格播種,收穫的是命運。
換言之,你現在的生活狀態,很大程度上市你自身習慣的呈現。
習慣有好的也有壞的。如果你每天的習慣,就是浪費大把大把的時間去刷微博,看電視,睡懶覺這些事情上面,那些這些習慣最終給你帶來的生活狀態,就是一個無所事事,渾渾噩噩的樣子。
相反,如果你每天都堅持做一些有益自己的事情,諸如運動、學習、與厲害的人交流、提升自己的能力,改善自己的不足,當這些行為變成你習慣的一部分之後,那麼你最終呈現出來的生活狀態,將會是一個優秀的樣子。
培養一個好習慣很重要。
你想讓自己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首先必須有意識去給自己培養一個適合的好習慣。
問題是,為什麼這麼多人對於「培養習慣」這件事,從來都敷衍對待呢?
為什麼你覺得培養習慣很難?
培養一個好的習慣,由於需要打破我們固定的行為模式,這往往需要耗費我們自身很大的意志力 。
而我們的大腦又偏向好逸惡勞,非常排斥這樣的行為,寧願呆在舒適區,動用最小的精力去做事,所以在邁出第一步時會糾結、遲疑很久。
大腦是一個擁有幾乎上千億神經元的網絡系統。他的特性之一,就是喜歡用最少的精力去完成事情。
一個熟悉的習慣,意味著我們大腦中的某些神經元已經連接在一起,對所需信息進行了一系列的加工,已經不需要在其身上花費努力。
而一個陌生的習慣,我們的大腦還沒有激活相關的神經元結點,為了讓這些神經結點激活連接起來,變成我們腦海中熟知的事物,我們就需要去學習、去思考、去鍛鍊。
而這些思考、學習、鍛鍊的行為,都會耗掉我們不少的精力。
例如我們每天洗澡、刷牙,這些習慣對我們來說,並不會花費我們很多的精力,因為大腦已經默認接受這種行為方式,也已經分配足夠的精力去做這些事。
但是,培養一些新的行為習慣,由於大腦並不知道從事它們會耗費我們多少精力,沒有一個固定的反饋數據,大腦只能給我們發出抗拒的指令。
如果我們能夠克服這個過程,讓這些新的神經結點,與舊有的神經元彼此連接起來,這時我們再去做這些事情,才不會花費我們太多的精力,因為它們已經變成我們下意識的一部分。騎單車就是一個好例子。
學習騎車之前,我們會緊張,會想著不要跌倒,思考怎麼去平衡身體,耗掉很多精神。可一旦大腦里的這些神經結點全都形成連接起來,我們把自行車騎好這件事,幾乎不會花費太多精力,一坐上去就能走。
所以,在陌生到熟悉這個激活大腦神經元的過程,只要我們能夠克服當中的困難,堅持一段時間,養成習慣,我們就會獲得新的技能,輕鬆去「運行」它們。
為什麼有句話說「優秀的人都是對自己最狠」?
狠就是狠在這個地方了。
如何正確培養好的習慣?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一個習慣的形成,通常要經歷過三個步驟。
第一步,就是大腦接受外界的刺激,轉化為信號,激活腦內相關區域的神經元;
第二步,就是在這個信號的指導下,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地執行這個行為;
第三步,就是當我們執行的行為,變成我們獲得的一種獎勵,那麼這種刺激的信號就會被加強,然後繼續重複。
拿刷牙這件事做例子。
我們首先被教導,不刷牙會產生蛀牙,損害牙齒健康,從而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這個外界刺激,會給我們的大腦發出信號——每天刷牙,才能夠保護牙齒。於是我們在這個信號的指導下,開始執行刷牙這個行為。
當我們每次刷完牙,都感覺牙齒變得乾淨,口氣變得清新,那這種獎賞就會加強我們執行這個行為的信號,看到牙齒越來越好,我們也會更加願意去堅持這樣做。直到最後,刷牙這個行為就會變成我們自身習慣的一部分。
所以,培養一個新的習慣,重點就在於暗示信號和獎賞結果兩點。營銷大師克勞德·霍普金斯於是對如何培養習慣給出兩條建議:
第一,找出一種簡單又明顯的暗示信號;
第二,明確知道會獲得哪些獎賞;
根據這兩條建議,我們就可以培養屬於自己的習慣。例如學會甜言蜜語,能夠哄心儀女生開心,這是外界讓你獲得的信號。
而當有一天你跟其他女生相處時,發現說了幾句甜言蜜語真的可以把對方逗笑,那這個就是對你行為的獎賞。
在這種結果的反饋下,你就會不斷加強這種行為。
如果你能夠重複這種行為幾百次,甚至上千次,那「說甜言蜜語」這個行為,最終就會變成你的一種能力,無需刻意,隨時隨地都能夠說出一口讓人起雞皮疙瘩的甜言蜜語了。
我們很多時候之所以無法堅持某個行為,不是因為這個行為給予自己的信號不夠強,就是因為我們執行這個行為所獲得的獎賞不明顯。當我們心裡期待落空,無法滿足的前提下,我們就沒有了堅持的動力。
這就要求你,把這個信號跟你關心或者感興趣的目標聯繫起來,然後自我製造一些適當的獎賞刺激自己。
例如很多人保持閱讀的習慣沒什麼作用,但假如某個人希望提高自己的口才,然後他發現,不斷看書會增加口才的談資,說起話來更加有理有據,那麼在這種自我興趣信號的指導下,這個人就會開始愛上了閱讀。
當口才提高之後,在生活和工作中給予他很大的幫助,讓他真切感受到堅持閱讀的重要性,很自然的,最終閱讀這個行為就變成了這個人眾多習慣的一部分。
想一想,你應該給自己培養出哪些好習慣?
哪些好習慣值得培養?
每個人培養的習慣都不同,但優秀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好習慣。
以下十個好習慣,適用於大多數的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把它們變成自身生活習慣的一部分。
當然,你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找到適合自己的習慣,有意識地去培養起來。
1,要有一個做事的計劃表;
無論任何時候,你一定要養成做計劃的習慣。
把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內要做的事,安排得妥妥噹噹,那麼你每一天就會過得非常充實。
儘管有時候計劃會趕不上變化,但是因為有了之前總結的經驗,一切都會變得比較順其自然,遇事也會變得不慌不亂。
2,每天都要對當天的自己進行反省;
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好,反省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通過經常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然後針對性改正自己那些不好的地方,你就能夠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
反省,意味著你自己還有很大的持續進步空間。
3,堅持記錄自己的心得;
我們遇到一些事情,肯定都會有一些自己的感想。這些感想,說不定可以督促自己變得更好。
尤其當我們遇到一些特別的事情,而這些事情或許可以給予我們靈感,或許給予我們提醒,不管是什麼,一旦我們腦海中蹦出新的想法,就應該立刻把它們記下來。
寫日記在以前來說是一個好習慣,但在現今時代似乎已經不適合。我們可以利用手機上的APP,隨時隨地寫下或者錄下自己的想法,你思想的厚度會變得越來越高的。
4,學會對自己收入和支出記帳;
懂得怎麼理財很重要。不要以為年紀大或者有錢的時候,才有意識到去理財。
其實每一個人,不管從哪裡得到收入,或者用掉的支出是多麼細小,都應該要養成理財的習慣,這會讓我們對於金錢,養成一個清晰的概念,從而更好地掌握金錢。
將自己每個月的收入和支出都詳細的登記。慢慢地改掉亂花錢的習慣,同時也會學會理性消費。
你的財商就會變得越來越高了。
5,最好培養一個適合自己的運動;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非常的重要。
通過堅持做運動,自己的身體素質不但會提高,而且你還能因此修身養性,沉澱自己浮躁的內心,這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舉多得好事。
6,任何時刻都要保持學習的意識;
我們都知道,腹有詩書氣自華,看書能夠讓自己變得優雅知性,從而獲得一種氣質。
但學習的方式,不一定要局限於書本上面。如果你有時間,閱讀當然是其中一個很好的學習方式。如果你沒有時間,通過不同的渠道去學習,也能夠讓自己獲得增值。
時代在發展,知識更迭的速度不斷加快,保持學習的意識,我們才能夠把握機會,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
不會學習的人,一定會被時代淘汰。
7,掌握一個屬於自己的特長;
現在我們每個人正好處於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你必須要有自己的一個特長,才能夠立足於世。
把這個特質,做到你能到達的高度,這樣你才能好在這種殘酷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你口才不好,堅持培養這個習慣;你社交不好,那就學習一點有用的社交技巧。
總之,要讓自己掌握一種甚至多種幫助自己立身處世的能力。
8,學會讓自己保持正能量的姿態;
自信很重要。有些自信需要外界給予,但更多的時候,自信來源你對自己的認可度。
如果你對自己都沒有自信,你生活的一切際遇,都會由此而來。到時你怨天也好,怨地也罷,你只能怨恨你自己。這些消極的想法,會慢慢讓你變得沉淪、墮落。
所以要對自己有耐心,對未來有信心,學會給自己打氣,用一種充滿正能量的姿態,去面對生活上的各種困難。
有苦可以訴說,但千萬不要倒下。
9,不要忽略身邊的人際關係;
千萬不要想到需要別人幫助時,才去找朋友。這種「功利」的做法,會慢慢讓別人疏遠你的。
任何關係,想要獲得良好的發展,用心經營都是不可或缺的行為。怎麼經營呢?你的溝通能力,你的處事技巧,你的為人品性,決定了你能不能讓一段關係升溫。
儘量讓自己成了一個有溫度的人吧,懂得關心他人,你才會獲得別人的關心。
10,堅持與人為善;
與人為善,應該要成為我們與人相處時最基本的態度。
我們對待別人的時候,首先要友善,其次才是學會拒絕。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資格批判哪些不好的人和事。
如果你連自己都不好,就批判這個,批判那個,批判別人,批判社會,那這只是推卸責任的藉口而已。
希望這些習慣,能夠幫助你成為一個更加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