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處螃蟹肥」,腫瘤患者有這個口福嗎?

2019-09-19     麗麗卡老師

​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一年四季皆有蟹,但每年9月~10月正是螃蟹黃多油滿之時,是吃螃蟹最好的季節。然而對於不少腫瘤患者而言,吃還是不吃,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民間有 「癌症患者不宜進食海鮮,海鮮有發物作用」的說法,認為海鮮、蟹這類食物是「發物」,都不能吃。所以,即使是病人很喜歡吃的,也不敢吃,怕萬一吃出什麼問題來。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螃蟹:導致腫瘤復發?這口鍋俺不背!

很多人懷著一種「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理,而不管這些「忌口」的觀點有無科學依據,只是一味盲從。但是很多營養學家都認為,這種說法並無確切的科學依據,也不能一概而論。

螃蟹不僅以味美而著稱,而且營養豐富。每100克蟹肉中含蛋白質17.5克,脂肪2.6克,碳水化合物2.3克,鈣126毫克,磷182毫克,鐵2.9毫克,鋅3.68毫克,維生素A、B1、B2,還有煙酸,膽固醇和10多種游離胺基酸,是營養價值較高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適量食用,對於患者的均衡營養攝入和作為額外的營養補充而言,是非常有好處的。

更何況實際上,腫瘤是否復發和擴散與腫瘤細胞的內在基因調控有關,而不是因為吃了所謂的「發物」引起的。

所謂「發物」,通常是指能使疾病加重或誘發疾病發作的食物,但這些疾病大多是指一些過敏性疾病,如哮喘、蕁麻疹等。「有些人吃了螃蟹之後,就會發現身上會起一些一塊一塊的紅疙瘩,而且還很癢。」這就是典型的吃了螃蟹過敏的表現。

忌口?到底應該怎麼忌?

其實,不吃「發物」的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人們心裡的恐懼所致,即便知道能吃也不敢吃,就害怕吃完之後會怎麼樣,說到底還是盲從心裡作祟。

事實上,腫瘤病人的確應該忌口,但並不是這些道聽途說的忌口,而是科學的忌口:

1. 要避免高能量密度的食物或飲料的攝入,這些食物是導致你肥胖,並最終讓你癌症復發幾率上升的元兇。

2. 改善飲食結構,均衡攝入的營養素配比,避免出現營養素攝入不均的情況,比如說碳水化合物和食鹽攝入過量易導致胃癌,高脂肪食物能促髮乳腺癌、結腸癌、直腸癌和胰腺癌的發生。所以腫瘤患者要保持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飲暴食,合理的飲食結構能保證你的身體處於最佳狀態。

3. 改善進食習慣,避免進食過快、過燙,這一點是很多人平時沒有注意的,進食時速度過快、進食食物溫度過高會導致食管反覆損傷,易致食管癌的發生。

4. 少吃可能含有致癌物質的食物,如腌製品、煙燻、燒烤製品、霉變腐敗的不新鮮食物等,過量攝入紅肉及加工肉類也可能會增加患癌風險,所以應該限制紅肉攝入,避免加工肉類。

5. 戒煙、限酒,雖然煙酒並不屬於飲食範疇,但在這裡,還是要呼籲大家清楚認識煙酒與癌症的關係,煙酒對人體的危害遠遠大於我們上述的大部分所謂不健康的食物,如果我們忽略這點,簡直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麗麗卡老師直播開始啦!!!

從今天開始,我會每日進行直播在線回答腫瘤患者的相關問題。

參與方法:公眾號關注「lilika6666」,點擊菜單欄「康復諮詢」並添加麗麗卡助手微信號,即可提問。

麗麗卡助手會將問題整理歸檔,然後由麗麗卡老師統一進行直播解答,具體直播時間將私信告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tHESG0BJleJMoPMFj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