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歷史上的十大最強中後衛

2019-10-10     談球說愛

中後衛,這個位置,是足球隊伍中防守力量的核心。

禁區的安全,生死攸關。這個吃力不討好的位置,是門將之前最後一道防線。

這樣的場上任務自然就要求了中後衛在選材上多以身材高大為主,同時對於頭球能力、搶斷技術、閱讀對方進攻意圖的能力有出眾的要求。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球隊擁有一位極其優秀的中後衛,相當於擁有了一道險要的防守天險。

那麼在國足的歷史上,又有哪些出色的中後衛可以排進第一梯隊呢,且聽筆者道來。

10、徐雲龍

要是論及中國足壇歷史上的多面手,徐雲龍的名字不得不提。

踢前衛出身的徐雲龍,可司職中後衛、右後衛、右前衛等多個位置,甚至在甲A時代客串過一段時間的前鋒。

身體壯,衝刺快,此乃剛。

傳中球落點精準,突破助攻同樣出色,此乃柔。

剛柔並具的徐雲龍,是國足歷史上難得一見的超級萬金油。

2004年後,徐雲龍開始正式改踢中衛,並交出了多年極其穩健的後防表現,成為國安禁區的定海神針。

如今,效力國安的于大寶正效仿這位前輩,實現由前鋒到中衛的轉型。

9、張耀坤

當年看過國足超白金一代的國足球迷,想必不會忘記這位中衛。

年少成名的張耀坤,從小開始就是國字號各級梯隊常客。

他也擁有一個十分長青的足球生涯,踢到了37歲才選擇高掛戰靴,在國內頂級聯賽的出場次數達410場,僅次於徐雲龍(415)。

這位作風強悍的中後衛,把自己熱血不敗的青春奉獻給大連實德,把廉頗尚能飯的力氣給了廣州富力,最後的餘熱給了武漢卓爾。

張耀坤的身體對抗能力不俗、防守作風穩健,還具備踢拖後中衛的才華,唯一的缺點就是轉身慢,回追速度平平。

全盛時期的張耀坤,曾得到過英冠球隊謝菲爾聯隊一份主力合同的邀約,可惜未能成行。

8、馮瀟霆

儘管馮瀟霆在最後國家隊生涯的關鍵失誤,至今難以被部分球迷所原諒,但是不該否認,2010-2019世代期間,馮瀟霆是國內最好的中衛。

馮瀟霆的全盛時期,正好是的國足實力最弱的黑暗期,這就意味中後衛需要有更多的擔當與壓力。

荷蘭世青賽的中衛三傑,各有特色。

不同於另外兩人,馮瀟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後衛,防守選位意識上佳、橫移速度不俗。在進攻上,馮瀟霆有影響力,頻繁前插助攻的打法+有一腳大力施射,讓人印象深刻。

7、杜威

和張耀坤一樣,杜威同樣是超白金一代的主力成員。

他們的活躍期是一致的,西歐的教練們以及朱廣滬更重視張耀坤,米盧、高洪波等人則更看重杜威。

生涯的初期,年少的杜威異常出彩,曾任中國國奧隊隊長,並獲得2001年亞洲最佳青年球員,類似於類似亞洲金童的獎項;隨後參加2002年世界盃並出戰兩場;曾任國足隊長。

除了187完美的中衛身高外,杜威還擁有一流的彈跳,是絕佳的放空利器;在作風上,杜威在場上非常敢拼,稱得上堅毅。

2006年租借蘇超豪門凱爾特人,本該是杜威生涯最巔峰的時刻,只是這是一段旅程暴露出了杜威的最大缺點。在當年蘇格蘭杯的凱爾特人首秀上,杜威貢獻出了災難級的表現,頻頻被定點爆破+染黃送點。賽後,凱爾特人在租借期到後就完全喪失了簽約原本對這位亞洲一流中衛的興趣了。

不過,論生涯巔峰還是穩定度,中國足球歷史上T1級別的中後衛,應有其名。

6、李瑋鋒

繼郝海東、范志毅之後,李瑋鋒是第三位為國足出戰過100場國際A級賽事的國腳。這也就說明了在所處的時代,李瑋鋒在中衛這個位置上在國內具有無可比擬的統治力。

李瑋鋒是一名努力的球員,在訓練的艱苦程度方面,米盧、朱廣滬、阿列漢德羅等多位執教都對「大頭」有過高度的評價。

除此之外,李瑋鋒也是「硬漢」的代言人。在關鍵球處理上,李瑋峰總是捨身拼搶;在單兵防守上,李瑋鋒的防守意識和卡位都非常出色。

最為人稱道的是除了防守兇悍之外,李瑋鋒以頭球為招牌的進攻能力,更是一絕,人送外號「大頭」。整個國家隊生涯,作為中後衛的李瑋鋒足足踢進了14個入球。

2001年十強賽階段,李瑋鋒在禁區奮勇地頂進了兩個價值連城的頭球,為國足殺進進日韓世界盃立下汗馬功勞。

即使火爆的情緒和作風為人詬病,但是這絲毫沒有影響到筆者對李瑋鋒的評價:這麼多年,李瑋鋒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中國隊長。

5、徐弘

司職中後衛的徐弘,是大連足球的靈魂人物之一,曾長期擔任豪門大連和國足的雙料隊長。

在地面下三路的防守能力在國內歷史上,幾乎無人出其右;也正是因為誇張的攔截和對抗的能力,彌補掉了徐弘作為中衛轉身慢的不足。

除此之外,徐弘一腳精準的長傳和細膩的帶球技巧,完全不輸於現在國內最頂尖的前腰。

至於那獨一無二的大哥氣場,更是早早地消失在如今一大片年輕中衛身上的霸氣。

4、張恩華

新世紀前的五年,張恩華算得上國內最佳的中衛。

張恩華的身體素質極其了得,彈跳、速度、耐力、反應都是一流;無論是正面防守、防空能力、轉身回追,張恩華都可以躋身到國內中衛最頂級的行列之中。

除了「黑子」綽號之外,張恩華還享有「黑皮橡膠」的美名。

黑是指他的皮膚,橡膠的意思,自然是踢球的特點。

在大連足球最輝煌的時代,正是張恩華來擔當隊內首席的防守專家。他如徐弘的中衛組合,完美互補,正如卡納瓦羅配內斯塔。

「黑子」經常被遲尚斌委以重任,去盯防敵陣中最強的進攻箭頭。

當時的張恩華可能是最讓人害怕的防守球員,因為外援也好,國腳也好,被鄭恩華重點照顧,就幾乎等同於一整場比賽都被凍結。

3、戚務生

戚務生,是70年代在國內的最強中後衛。

對於這個名字,年輕一點的球迷知道的估計也不多,或許是隱約聽到過足球界上關於「戚家軍」的傳說。

時間回到90年代,國內足壇正處於商業化的元年,中國隊衝擊第15屆世界盃預選賽失利後,國內足壇也爆發其了「洋帥VS土帥」之爭。

戚務生臨危受命,成為了國足主帥,並在國足樹立了鞏固後防的基礎上發動進攻的戰術基調,帶出了一支強悍的「戚家軍」。戚務生治下的國足,至今仍被不少球迷視為最強國足。

至於戚務生作為球員時期的實力如何呢?

76年退役之前,戚務生幾乎一直是亞洲最好的中衛,防守穩健,搶截果斷,球風瀟洒。

此外,大局觀極強的戚務生,在場上開創了自由中衛在中國足球歷史上的先河。

2、賈秀全

賈秀全,也是從前鋒改造到後衛最成功的代表。

80年代初期,作為盯人中衛的賈秀全,是中國國家隊的防守核心,擔任國家隊隊長。

84年亞洲杯,中國國家隊在賈秀全的帶領下獲亞軍。以後衛身份打入3球的賈秀全,是當屆亞洲杯的「最佳運動員」、「最佳射手」獎。

擁有冷靜的頭腦、作風頑強、兇狠準確的搶球、出色的助攻和頭球能力.21歲的賈秀全,就已經成為了當時真正名副其實的「亞洲第一後衛」。

如果放到現在這個年代,賈指導想必代言滿手、綜藝邀約不斷。

此外,賈秀全是國足歷史上的留洋先鋒。

1988年,賈秀全攜亞洲最佳中衛的榮耀登陸前南豪門貝爾格勒游擊隊,並在當年的歐洲優勝者杯中有替補出場的記錄。1992年,賈秀全登陸日本足球聯賽,加盟大阪鋼巴,踢了兩年。

那個年代,並不存在利用中國球員進行商業炒作的可能。可以說,賈秀全完全是憑藉著自己的能力真正地衝出亞洲的。

1、范志毅

第一位來自中國的亞洲足球先生、國內頂級聯賽最佳射手(後衛身份)、水晶宮隊長、中國國家隊迄今為止進球最多的後衛。。

誰敢橫刀立馬?

作為後衛,范志毅的踢法非常具備侵略性,一應名言「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擁有出色的身體素質和意識、國內最頂級的腳下小技術,范志毅經常前移到中場甚至鋒線。

唯我范大將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mRftm0BMH2_cNUglLz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