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恢覆信心,需要影迷的支持。
近日,不斷傳出各種版本的影院復工消息。昨日(6月5日)下午,證券時報網發布消息稱「根據國家電影局通知,全國電影院的開業必須執行統一的時間安排。」幾個小時後,證券時報網將該消息刪除。
具體的影院復工時間還待通知,文娛頭版(ID:wenyutouban)記者在採訪了多位專業人士及相關從業人員後,從溝通中得知,網上撲朔迷離的信息未盡準確,但影院復工卻已有跡象。
圖片來源:上海紅星電影世界
事實上,無論影院規模大小,復工後都將面臨疫情後安全性的考量、片源空檔期、流媒體衝擊三重考驗。
01、「希望觀眾放心走進影院」
疫情對於影院行業的影響不言而喻。4月,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及各大電影院線發布《電影院生存狀況調研報告》。報告顯示,187家樣本影院中,近半數影院(47%)帳上資金不足,現金流告急;2020年第一季度全國總票房22.38億元人民幣,同比2019年下降88%。
整個影院行業受創程度已如此,小規模影院就更乏抗風險能力。比如在東北小城建三江,原本有兩家影院,但在疫情過後,就僅剩順達影院一棵「獨苗」,對於現階段的盼望,順達影院總經理王灝澤言簡意賅地表示——希望能儘快復工。
對於行業從業者來說,渴望復工的願望十分強烈。紅星美凱龍影業旗下紅星電影世界上海城市高級經理助理兼雙店店總魏聚圓坦言,「目前,影院工作人員的心情都是迫切想要復工,復工就意味著可以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而在影院復工之後,影迷最為關心的無疑是安全性問題。對於影院來說,復工前「防疫工作」的籌備顯然是當務之急。「整個行業以及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對『防疫工作』有著極高的重視度」,魏聚圓說。
近期,各地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也都推出了一系列指導意見。
北京市電影局聯合北京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北京市電影行業復工防疫指引》,其中針對電影放映單位提出一定時間內隔排隔座售票、建立觀眾信息登記制度、建立公共區域和影廳值守制度等8項工作。
上海市電影發行放映行業協會發布《電影院(城)復業防疫技術指南》,對多項防疫工作做了要求,比如觀眾可能接觸區域包括售取票機、商品售貨區、公共區域座椅等宜每日不少於五次擦洗消毒等。
廣東省電影行業協會編定的《廣東省電影院復工防疫技術指引》,對於員工防護、消毒、售品與售貨檢視、空調系統、排片與售票、防疫宣傳、垃圾分類管理、放映機房環境和設備檢查等方面都進行了要求,甚至細化到消毒液使用與配製等指引。
主管部門與行業協會提供了復工指南,影院自身也做著準備工作。魏聚圓說,據他了解,不僅是紅星美凱龍影業,幾乎所有品牌影院都在電影局、行業協會指南的基礎上,近一步細化防疫措施。比如,他所在的影院要求隔排隔座;每一場放映的間隔時間由10-15分鐘變為半個小時,以進行影廳內的消毒工作;3月開始,就已請正規的消殺機構做全面防疫工作,包括清洗空調系統、公共衛生處理、空氣檢測……」
這種情況並不僅僅出現在一線城市和大品牌院線,下沉至二三線城市乃至縣級區域,防疫工作同樣慎重。
據溫州市影業協會會長鄭日介紹,協會中98家影院都在做著充分的前期準備,且會嚴格按照要求部署防疫工作。「每家影院都安裝新風系統,上座率控制在50%,使人員聚集和流動量減小……對於影院來說,這些措施不會特別難,影院也都會自覺去做。」王灝澤也說,儘管建三江是個「小地方」,但防疫工作畢竟有關影迷的安全,肯定會「嚴格部署」。
圖片來源:艾維電影
「希望廣大觀眾也恢覆信心,放心走進影院」, 鄭日說。
影院嚴格設置衛生安全屏障,那麼影迷又是怎樣的心情呢?
5月底,貓眼研究院推出第三期對後疫情時代觀眾觀影意願及需求的跟蹤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已有接近九成觀眾「非常期待」或「比較期待」去影院觀影;七成以上觀眾認為6月份適合去影院觀影。可見,影迷的消費信任度已有明顯回升。
02、復工後看什麼?
在恢復各方信心的同時,影院還面臨另一個棘手的問題:片源。
現階段,一些影視公司手中還握有已經製作完成的庫存影片。比如春節檔的《唐人街探案3》《奪冠》《急先鋒》《緊急救援》等,但何時放映仍需等待定檔安排。
幾位受訪者均表示,目前,影院復工後的具體片單還是未知,還是期待有新片儘快與觀眾見面,畢竟這也是拉動觀眾觀影的重要因素。至於國外影片,預計不會太快跟上節奏,目前來看,諾蘭的《信條》以及「中國元素」濃厚的《花木蘭》有可能7月與北美同步上映。
加上今年暑期檔在時間上被「壓縮」,這些「新片」或會刺激影院在復工後迎來一段時間的「反彈增長」。
魏聚圓認為,「如果滿足『安全+新片源』兩個條件,那麼反彈增長是很有可能的」。
但「反彈增長」畢竟不會成為常態,要想恢復到疫情前的運營狀態,對於影院來說,並非一蹴而就的事。
一方面,在復工後的「恢復期」,影視公司或許會持觀望態度,不會出現新片「扎堆」上映的情況;另一方面,受疫情影響,影視行業的製作上游同樣出現了一段「空檔期」,後續產能能否跟上市場需求,還有待觀察。
「過渡期肯定會有,恢覆信心說快也快、說慢也慢」,在鄭日看來,影院如果想要恢復疫情前的狀態,取決於影片的投放。「因為影院的產品就是影片,如果有超級大片或者『爆款』影片投放下來,會對恢覆信心很有幫助。」
圖片來源:艾維電影
同時,鄭日也認為,對於影院來說,過渡期的時間也需看製作上游「空檔期」什麼時候結束。
「對於整個影視行業來說,不是某一方努力就能將信心恢復。它是一條產業鏈,一定是電影院、上游的製片方、發行方都恢覆信心,市場才會回歸正軌。如果上游無法投放影片,那影院即使再努力、把防疫工作做得再天衣無縫,這個過渡期也會很長。」
在此情況下,為緩解影院成本壓力,相關部門也針對影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5月14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關於電影等行業稅費支持政策的公告》,其中提到: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對納稅人提供電影放映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徵增值稅;電影行業企業2020年度發生的虧損,最長結轉年限由5年延長至8年;自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免徵文化事業建設費。
一些地方管理機構也有相應的扶持政策。此前,上海市電影局下發《關於申報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上海市影院停業補貼的通知》,其中提到,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因疫情影響停業的電影院,綜合考慮影院規模、銀幕數、2019年票房情況,予以適當的補貼和支持。魏聚圓補充說,「政府會鼓勵一些工會、企業單位來購買電影票,會出一些相關的文件以便我們去談合作,確確實實給到了不少幫助。」
03、不懼流媒體衝擊
春節期間,率先「院轉網」的電影《囧媽》引起了不小爭議。對於上半年頻繁出現的「院轉網」現象,導演賈樟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在疫情的特殊情況下,電影轉向流媒體放映,是可以理解的。但電影藝術最適合放映的平台是在電影院,正常情況下仍應以電影院為第一齣口,流媒體只是一個補充。
「院線電影是院線電影,網絡電影是網絡電影」,鄭日也認為,《囧媽》網端首映只是特殊時期做的特殊決定,接下來,院線電影與網絡電影會有一條清晰的界限,「窗口期」依舊要明確。
關於院線電影「窗口期」,在4月29日國家電影局召開的電影系統應對疫情工作視頻會議中,也被重點提及。會議提出,要維護院線電影「窗口期」規則,堅守契約精神、強化誠信意識;統籌好線上供給,同時加強對院線電影網絡播出和網絡電影發展的通盤規劃,積極利用網際網路推動電影發展。
對於「窗口期」的強調有助於行業規範,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表明了院線電影與網絡電影要相互補給、相輔相成。對於製作方、發行方來說,接下來就要更清晰地認識自身影片的屬性,是適合院線發行還是流媒體發行。
對於影視行業來說,影院如何迅速恢復人氣,是行業重新激發活力的關鍵環節;在這個特殊時期,更需要行業上下游、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一起運轉、共同努力,唯如此,方能「抱團取暖」。
在採訪過程中,鄭日曾感慨:「雖然大家現階段比較艱難,但許多人都沒放棄,做一行愛一行的人還是比較多的。」
當然,影業復甦也需要每一位影迷的支持。
-END-
輪值主編:彤童
作者:葉晨瑋
編輯:宵夜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lGujnIBiuFnsJQVepO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