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川扶貧」黨總支+合作社+貧困戶,開啟脫貧致富「加速度」

2019-07-24     今日賓川

賓川縣雞足山鎮甸頭村委會東邑村是一個有190戶、804人的小村莊,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9戶。如何讓這部分群眾早日脫貧致富?該村委會結合當地特色產業,採取「黨總支+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帶動貧困群眾走上脫貧致富路。

走進賓川縣雞足山梅花鹿馴養繁殖專業合作社,東邑村貧困戶楊虎和李紅軍正與合作社的負責人方建勇一起查看梅花鹿的生長情況。楊虎和李紅軍不僅是來看看那麼簡單,他們還有一個身份——賓川縣雞足山梅花鹿馴養繁殖專業合作社的「股東」。貧困戶當股東,這得益於當地「黨總支+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

甸頭村委會黨總支書記錢志祥告訴記者,為了讓貧困戶早日脫貧,甸頭村委會黨總支和梅花鹿養殖合作社商量後,採取「黨總支+貧困戶+合作社」模式來促進貧困戶增收,幫助他們早日脫貧。

一直以來,東邑村無支柱產業,村民收入主要依賴於種植葡萄、大蒜和玉米等農作物,尤其是貧困戶,由於缺資金、缺技術,產業發展困難。為了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甸頭村委會積極尋找脫貧致富的路子。

精準扶貧,關鍵還要找到「貧根」,對症下藥。東邑村無支柱產業,而產業扶貧無疑是當下扶貧攻堅的一種有效方式。2018年,甸頭村委會通過外出考察,了解到「黨總支+合作社+貧困戶」這一模式,不僅能帶動貧困戶脫貧,而且還能提高產業發展的組織化水平。考察結束,甸頭村委會結合當地梅花鹿馴養繁殖專業合作社養殖梅花鹿效益可觀的情況,與賓川縣雞足山梅花鹿馴養繁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方建勇溝通協商以後,立即在東邑村實施「黨總支+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吸納村裡19戶貧困戶入股梅花鹿養殖專業合作。

方建勇介紹,現在合作社有梅花鹿97隻,一年下來賣鹿茸、鹿茸血和小鹿的總利潤在20萬左右。成立合作社時才有五戶,後面又陸續加入了19戶貧困戶。通過幾年的發展,養殖技術提高了,也摸索出來了一些經驗,也希望通過養殖梅花鹿帶動村裡的貧困戶一起賺錢致富。

錢志祥說,貧困戶入股是由貧困戶個人籌集2000元、產業扶持2000元、村委會貸款2000元,總共6000入股合作社。入股3年,每年分紅2000元,總共分紅6000元。3年期滿後,合作社退還貧困戶入股股金2000元、產業扶持金2000元,而村委會貸款2000元則歸還村委會。

楊虎就是其中一戶貧困戶。過去,楊虎一家的生活僅僅依靠種的一畝葡萄,以及在周邊打臨工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過得艱苦。「黨總支+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實施後,考慮到楊虎一家的情況,經過討論,吸納楊虎加入了合作社。

楊虎家2018年入股,當年就享受到了2000元分紅。入股入2000元分2000元,總共入3年能分6000元。現在自己除了享受分紅外,還在合作社打臨工,每年都有一筆不少的收入。

加入合作社成為「股東」的貧困戶還不止楊虎一家,東邑村19戶貧困戶全部加入了合作社,成為了「股東」。

東邑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李紅軍說,參加合作社後自己的收入提高了,還學到了很多養殖技術,同時自己種出來莊稼還能賣給合作社來增加收入,這對貧苦戶幫助很大。

目前,東邑村19戶入股合作社的貧困戶已全部脫貧,對於致富奔小康,他們也充滿了信心。通過「黨總支+合作社+貧困戶」這一模式,東邑村依託梅花鹿養殖,走出了一條引領當地貧困戶就地就業、脫貧奔小康的新路子,開啟了邑村脫貧致富的「加速度」。

對於接下來的產業發展,甸頭村委會黨總支有著詳盡的計劃。據錢志祥透露,下一步工作,他們將會結合自己地區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成立一個商品豬養殖專業合作社來帶動更多貧困戶通過發展生豬養殖增收脫貧,同時帶動地方群眾致富奔小康。

李永松 白乘仲 王靜紅 歐陽王 何麗/報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_YeJGwBmyVoG_1ZtKL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