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小孩都是家裡的掌中寶,從長輩到父母都格外疼愛。自打孩子出生時起,家裡所有人都會精心照顧,害怕寶寶有啥不妥。
我們時常會看到長輩和寶媽之間教育觀念不符而大打出手的新聞。
長輩畢竟在帶孩子上有更多經驗,而寶媽,特別是年輕寶媽,都是第一次當媽媽,肯定在育兒觀念上會和長輩有摩擦和衝突。
婆婆用奶水給寶寶洗臉後滿臉膿包,醫生:你的「愛」正在害了孩子
辛同偉(化名)是一個新手媽媽,雖然有著高學歷,但對帶孩子依舊不太清楚。於是,聰明的她讓婆婆幫忙帶帶小孩,自己也能夠更快地進行產後恢復。
雖然婆婆的一些帶娃方法,新手媽媽從未見過,但又覺得自己也確實沒有什麼的經驗,便也言聽計從。
孩子出生時有些黃疸,婆婆發現後就帶著孩子到醫院檢查。醫生確診為生理性黃疸,並叮囑過幾天可以自行恢復,家屬無需過度擔心。
婆婆記得孩子爸爸小時候也曾黃疸,用「奶水」塗抹臉蛋後可以逐漸變好,所以也開始用「奶水」給寶寶洗臉蛋。
沒成想,孩子黃疸反倒沒有治癒,還臉上還長了很多膿包。辛女士馬上帶著寶寶到醫院檢查。
主治醫生大吃一驚,「這怎麼弄的,都長膿包了,你怎麼做媽?」
婆婆在一旁十分愧疚,「怪我,我用奶水給孩子洗了幾天臉,就變成這樣了。」
「老人家我知道你擔心孫子,但是你的「愛」正在害了孩子。」醫生語重心長地說道。
所幸,經過及時治療,孩子的里臉蛋也逐漸恢復正常,但孩子長滿膿包的經歷讓辛女士備受驚嚇。對長輩的帶娃經驗是否科學合理也產生了質疑。
1、凡事都寵,嬌慣孩子
很多寶媽都清楚「隔代親」。很多長輩非常喜歡孩子,特別是自己的孫子和孫女。
現代年輕人大部分工作十分繁忙,老年人便特別喜歡幫助年輕寶媽寶爸們照顧小孩。
經常能看到長輩百般順從孩子的要求,孩子想吃什麼就立馬準備好,甚至孩子已經到了入園年紀了,還一直親手喂寶寶飯。
長輩們無限的「愛」在抹殺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獨立性,更是助長了任性、刁蠻等不良品格。
因此,寶媽們最好及時杜絕長輩過度溺愛孩子的行為。根據美國兒科學會調查發現,三周歲是大部分小孩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
因此,如果孩子已經具有過分任性或者嬌氣的性格特點,最好在三歲前及時糾正,逐漸切斷孩子對長輩的依賴感。
2、給孩子擠乳頭
不少長輩都認為,「女娃娃的乳頭一定要擠一擠,將裡面的乳核擠出來,這樣以後奶水才多。」這樣的習俗在不少地區存在著。是否具有科學依據呢?
根據大量權威產科、兒科醫生解釋,孩子沒必要擠乳頭,長輩們給孩子擠乳頭的做法會給寶寶帶來極大的痛苦,而且處理不當還可能導致皮膚感染,留下炎症隱患。
如果覺得孩子的乳房過大,可以千萬醫院檢查,切莫盲目「擠乳頭」。
3、將新生兒「大捆特捆」
老一輩帶孩子時,經常將寶寶捆成一團背在後背上,邊幹活便關照孩子。現代生活里,長輩們帶孩子也難免有這樣的行為。
因為害怕孩子著涼,所以將小寶寶用毛毯包裹住,同時「大捆特捆」。
這樣方式容易導致寶寶機體發育異常,腿部容易出現羅圈腿,同時限制孩子關節、韌帶的發育。不僅如此,過度捆綁也對寶寶的大腦發育產生負面影響。
因此,寶媽如果發現長輩用「大捆特捆」的方式捆住孩子,千萬要及時制止,以免給孩子帶來永久性傷害。
4、經常親親新生兒
長輩們一般都特別喜歡新生兒,看到寶寶那稚嫩的小臉蛋,總會忍不住親幾口。眾所周知,新生兒的免疫體系並沒有完全完善,不少新生兒出生後會放在一個專門的保溫箱內,給予最衛生和安全的保護。
長輩們用親孩子臉頰的方式表達愛,可能導致孩子過敏或者細菌感染。
因此,各位寶媽們最好勸阻長輩,儘量避免「親」新生兒。長輩們可以等到寶寶已經一周歲左右,具有較強的免疫力時,再和寶寶進行較為親昵的舉動,既保證了孩子的安全,也能拉近彼此的關係。